杂志汇时代邮刊

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

作者:□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鲁民
新近走红的草根作家范雨素,在其成名作《我是范雨素》里,谈身世,说苦难,讲追求,话无奈,不动声色,哀而无怨,让许多人心有戚戚。其中最能打动读者的一句话是:“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人生在世,吃饭肯定是第一要务。吃饭有两解,从狭义理解,就是填饱肚子;从广义来理解,则包括衣食住行,有个立身处世的饭碗。无论是谁,何朝何代,吃饱饭才能去琴棋书画、卿卿我我,去唱歌跳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吃饱吃好后,并没有去做“和吃饭无关的事”,还是陷于那些满足生物低级要求的事,就像《笑林广记》里那两个措大,甲说:“他日若得志,我就吃了就睡,睡了再吃。”乙则不以为然:“我是吃了又吃,吃了再吃,哪还有时间睡觉啊!”如今有些人,每日就是挣钱、享受、挣更多的钱、享受更奢靡的生活,与那两个措大有啥差别?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要可以分两级,前三种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后两种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有的人终生限于低级需要,一辈子围着“眼前的苟且”打转转,有的人则能于吃饭之外,还关注“诗和远方”,兼有精神上的收获,范雨素就做到了这一点,堪称楷模。

但实事求是地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关注的还是“吃饭”问题,这也是很现实很无奈的选择。因为,没收入就无法生存,没房子就无法安居,所以,关注“吃饭”无可非议,要填饱肚子,无生存之忧,然后才可能“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

当然,也有人能把满足精神欲望看得更重,饿着肚子去写诗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远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那种人少之又少,自然也很珍贵。杜甫住着漏雨的茅草屋,还诗兴大发,心忧天下;曹雪芹衣食无着,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

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才是人间正道。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以发展自己,奉献社会。如果温饱之后仍在苟且生活,除了吃喝玩乐、满足于口腹之欲感官刺激之外,没任何精神追求,这不仅眼光短浅,且没有前途。而如果一个民族都处于这种状态,只知苟且,忘记诗与远方,则是没什么希望的。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除了“吃饭”外,还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还有“诗和远方”,而动物则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如果放弃精神追求,没有文化传承,只顾眼前,忘记长远,早晚有一天会退回动物界,变成《变形记》里的虫子,变成《生死疲劳》里的驴子。

人要吃饭,不然就会沦为饿殍,但也不能没有精神生活,否则会成为精神侏儒。草根作家范雨素再次给我们提醒,一个人吃饱喝足之后,还需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需要科学、文明、睿智、浪漫的精神阳光的照耀。

 

你就毁在“等有时间再做”上

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

文在寅:从平民子弟到韩国总统

国外领导人身边的“定时炸弹”

19岁以下的誓言才美丽

永远的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