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拥抱互联网 重仓新农人

作者:文 | 吴文军

文 | 吴文军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技术开始与更多产业进行结合,互联网发展进入“产业互联网”阶段。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此时,拥抱互联网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出路。与此同时,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也是最大的。

一、“互联网+农业”正处风口,农业迎来互联网大潮带来的巨大发展与产业升级机会

“互联网+农业”实现的是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再只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接入农业,也不是简单地使农业与互联网融合,从而去中间化、提升效率等旧有的模式,而是要成功地将互联网和社会资本带上驱动农业发展的轨道。一方面,“互联网+农业”能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可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这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概况起来看,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已取得初步的突破性进展。今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的推动农资,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除此以外,之前炒得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也迎来了“1+1+X”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开始将互联网与金融的优势相互结合起来去服务于第三方对象,其中“三农”领域的巨大人口红利及资本蓝海也会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金融领域不断流入。

推进互联网和农业达到真正融合的关键,应该是着眼于整条产业链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环节。同样,“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仅仅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应该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以阿里集团正在布局的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为例,它计划将农村电商依托于旗下整个生态圈发展,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微贷等业务都已跟农村挂钩,未来运用大数据将直接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互联网+农业”在探索实践中创新出了许多新颖的结合模式。但不管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摩拳擦掌的资本一波接着一波。是借着“农业+互联网”的概念吹起一轮泡沫,还是通过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让农业产业迎接互联网大潮所带来的巨大发展与产业升级?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二、农民是“互联网+农业”的主角,锻造“新农人”是互联网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

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是互联网与农业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当务之急可以把握的,首先是充分调动农民接受互联网从而转变传统经营的积极性,培训农民了解“互联网+农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

今年2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提出,新农人群体的形成是互联网赋予“三农”的必然产物。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广,未来的农民都将是“新农人”。“互联网+农业”首先要以提高这些农民兄弟收入为目标,要让农民增收得利,而不是打着各种旗号到农村去圈地圈钱。只有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才能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才可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三、“互联网+农业”热度持续高涨下的几点冷思考

“互联网+农业”概念看起来很美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理论落地的开拓者,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一,农业是高风险弱质产业,自然因素影响着整个生产过程。“互联网+农业”虽然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速流通提供有力支撑,市场经济的内在契约性约束也越来越被农民了解,但面对自然风险的不可控性,农民仍可能被迫违约。当违约责任被农民归咎于互联网的负面性因素时,就难免会滋生抵触互联网的心态。

第二,只有通过大面积土地流转,才有可能实现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为“互联网+农业”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土地的整体流转速度仍然偏慢,绝大部分的土地仍然处于小规模种植状态,这正是“互联网+农业”进入农村的第一道难关。

第三,“互联网+农业”的企业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农村市场线下渠道,将产品和服务打进农村。但是,这一般要求企业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才能充分保证渠道畅通。由于农村大部分的渠道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赊欠现象,如果遇到年景不好,有些欠款就可能逾期不还甚至成为坏账。因此,“互联网+农业”企业必须在设计渠道战略时,先设法破解农村“无赊不成店”的思维习惯,或者破解追债难的问题。

第四,唯互联网模式陷阱。在互联网热潮中,不少企业老板张口闭口离不开“互联网思维”“网络化手段”。但事实上,人是多场景消费者,转型中的农业从传统渠道到网络营销更需要多消费场景,唯互联网模式只能是“营销飘在天上,销售跌到谷底”。归根到底,农产品营销从顶层设计到路径选择都要有清晰的战略设计。传统农业企业家必须重视的一点是,网上很多看起来很美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事实上并没有实现盈利。资金链本来就很紧张的传统农业企业,太过追求“尝鲜”说不定会死在黎明之前。目前而言,“互联网+农业”还处于行业进入期,在农业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更有机会借助互联网新模式来强化优势。

毫无疑问,“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将带给农业巨大的模式变革。但企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大变革下有成功,但也永远不缺失败的案例。当农业遇到“互联网+”,农业企业家们必须考虑清楚的是,农业企业能否选择“互联网+”和企业原有模式的最佳接入点,新模式能否真正落地执行,并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作者系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董事长)

 

希腊债务危机对美国PE机构影响甚微

智能护口器:用在嘴里的可穿戴设备

戴在手腕上的溺水救生气囊

从客户那里获得创业资金的诀窍

资讯 . 数据

中国清洁科技指数201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