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也就是“9+2”城市模式。
其实,早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广东就有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雏形。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湾区经济”,表示要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2015年11月,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广东“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在省级政府文件中正式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表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8号)明确指出,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而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随着中国发展动力转换,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既是粤港澳地区加快经济社会深度调整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中国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抓手。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又一大湾区。其中,粤港湾大湾区一提出就已经超越旧金山湾区,成为“全球第三大湾区”。
同时,它也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世界大湾区共同特点:开放、创新
湾区经济因港而生,依海而兴。现在世界一流湾区以纽约、东京、旧金山等为代表。据悉,纽约湾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对全球的金融政策、金融资源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旧金山湾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国际科技创新的潮流与走势;东京湾区作为结合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特色的综合性经济体,在金融、科技和工业领域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世界一流的湾区既有其特点,但也有不少的共性,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对标的地方。据悉,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运行体系、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效应、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特点。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湾区都是开放的,面向海洋,临近海洋。这是世界级大湾区的共同点。相比内陆经济和三角洲经济,湾区经济具有更强的开放性。而且,湾区中的城市一般都是港口城市,这也是其临近海洋的优势。
另外,世界上的大湾区都是有活力的,拥有创新的特点。比较突出的如旧金山湾区,以硅谷为中心,旧金山湾区曾经是军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随着半导体、微处理器和基因技术的出现,现在的湾区高技术企业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电子产品、通讯、多媒体、生物科技、环境技术,以及银行金融业和服务业。旧金山湾区在历史上有很多个“世界第一”: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心脏移植、重组DNA等。可见,创新、科技等这些都是湾区经济的特点之一。
除了创新能力以外,金融业发达也是重要的湾区经济特点。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就拥有香港、深圳两座证券交易所。其中,香港被誉为亚洲金融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而深交所所在地深圳也是中国重要的金融城市。如今,证券交易市场的深港通也已经实行,两城市之间的金融交易更加便利、畅通。而纽约湾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就更能彰显湾区经济金融的特点和重要性。
“由此可见,湾区的经济形态一般都是从出口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创新经济。比较初始的时候是港口经济,更发达的时候是创新经济、服务型经济等。”郭万达说。
湾区除了经济元素外,基建、居住等元素都非常重要。郭万达表示,湾区一般既承接工作的功能,也要承接居住的功能,因此绿色宜居非常重要。而且湾区是一个城市群,需要有通达的交通网络作为连接。
因此,湾区经济因其高度开放、宜居宜业、集聚发展、区域协同等特点,从而成为一定区域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发展引擎,承担着引领产业调整升级、带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国两制”地区融合发展的考验
“总的来说大湾区建设需要以下两个元素:一、大湾区是全球比较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大都市区,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在全世界都是比较大的。二、大湾区一般都会有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创新中心等集聚效应。而粤港澳大湾区也都比较符合这些特点。”郭万达说。
粤港澳大湾区的说法在提出前,广东、香港、澳门经过30多年的合作发展,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从经济总量看,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经济规模约为1.36万亿美元,占全国(含港澳地区)GDP的12.1%,与全球第13大经济体韩国的经济规模(1.37万亿美元)相当,已经超越旧金山湾区(0.76万亿美元),与东京湾区(1.8万亿美元)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经贸往来看,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货物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占全国(含港澳)进出口总额40%左右,占泛珠三角区域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是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额的4倍。
从互联互通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十分便捷,内联、外通枢纽作用明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航空港的年吞吐能力超过了1.5亿人次。从政策机制看,既涵盖香港和澳门最自由的市场经济体,也包括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区,内部市场发育成熟活跃,市场化程度高。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具备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优势条件。
从体制机制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两种制度交汇的最前沿,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扮演引领带动作用的角色。港澳在体制资源和社会管理模式上具备优势,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珠三角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有一套较完备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机制。
从城市发展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集中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世界级大城市,通过进一步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环境的共治共建共享,有利于形成珠三角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更大范围的优质生活工作圈。郭万达认为,别的大湾区还有从一开始发展的过程,但粤港澳大湾区一提出就已经是有相当规模的一个地方,不管是经济上还是人口上。而且,城市之间的特色不同,基础设施联通也不同。但必须承认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分割和市场壁垒较为严重,对优化资源配置起到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港澳“一国两制”与珠三角9市在交通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创新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治等方面都存在统筹协调的现实困难。
“粤港澳大湾区是9+2的组成模式,其中香港、澳门是资本主义体制,广东是社会主义体制,因此这个大湾区本身就涉及两种体制,在湾区的协作当中也是一国两制如何融合和共同发展的重要考验。”郭万达说。
香港、澳门与广东的不同制度,导致了关税、法律等方面都很不一样。例如,香港和澳门是独立关税区,两者的法律系统是海洋法;而广东9市并不是独立关税区,而且法律也跟港澳不一样。因此,这是一个跨境的城市群,和世界上其他大湾区很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有利于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突出“两制”的互补性,更有效地促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赢,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泛珠三角区域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平台和配套改革试验区。
粤港澳的港口群已经成为全球吞吐能力最大、水深能力最好的世界级港口群。广州、深圳、香港三大龙头竞争?
在世界三大湾区中,纽约、东京都分别是他们所在湾区的龙头城市。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并没有明确哪一个是湾区的龙头城市。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就有中国三个特大城市——广州、深圳、香港。那么,它们在大湾区当中充当什么角色?如何保持良性竞争?
《小康》记者发现,在众多媒体报道中,广州、深圳、香港充当龙头的报道都有出现,各报道论点也各不相同。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城市之争各自有哪些论点?
如果以广州作为龙头时,有这样的论证: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明清时期一口通商、连续60年广交会、国际枢纽性城市,GDP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三……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定位是要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中心、总部经济聚集地等,重点布局汽车、大飞机、核能、造船、装备制造等先进重工业。可见,广州是资源配置、带动整个片区发展的火车头。
因此,广州如今要修建八座火车站,其中高铁南站将成为九省门户;2018年2月9日,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完毕,未来旅客吞吐量数以亿计;而小米、阿里、腾讯、复星、科大讯飞的落户,让琶洲成为新的创新基地。与此同时,在引进外脑和平台搭建上,广州正在快速崛起。而且,广州在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更有底蕴与优势。
如果以深圳作为龙头时,则有这样的论证:深圳创新速度惊人,2016年深圳的创新能力活跃程度已超过硅谷,一天产生55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位居全球第二。在科技领域,深圳也拥有众多的优势,如有华为的海思芯片,腾讯的移动社交平台,比亚迪的电动车。另外,深圳区域内拥有深交所,因此深圳金融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深圳目前的金融产业资产规模为12.7万亿人民币。
因此,深圳目前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拥有与旧金山相近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达,聚集了大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珠江口区域以前海为龙头,以南山、宝安等为依托,有强大产业支撑和综合配套,区域经济基础雄厚。
如果以香港为龙头时会有这样的论证:资深传媒人阮纪宏表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谭志源曾在香港特首梁振英率队珠三角西岸6个城市访问出发前表示,香港会在大湾区规划中起着“龙头作用”。
香港侯任特首林郑月娥指出,香港的传统优势在于服务业、空运业与海运业等多个方面,虽然香港近年在海运方面出现跌幅,但航运业仍是重要板块。而且,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地位上更为突出,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对于广州、深圳、香港的龙头之争,郭万达认为三个城市的龙头地位都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更多是良性竞争。“不管是在金融、港口、科技方面等都是处于良性竞争的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城市要如何合作发展,而不是互相争龙头。”
郭万达认为,合作首先要基于市场的需求,不能说互相排斥。让市场自己分工,这样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另外,政府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湾区各地政府之间应该更多的交流。而且,在某些领域上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盟,业务之间相互合作。例如说,深圳和香港机场,深圳国内航班很发达,香港国际航班很发达,因此可以合作互补。例如说金融中心,现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香港也要互相互补。如果有不能协调的部分,要由中央来协调。
粤港澳大湾区仍需解决“短板”
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发展中也有不少可预见的难题和“短板”。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肖耿认为,湾区发展的挑战主要在于交易成本以及竞争比例。而这两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通过资源整合解决。
肖耿称要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去考量其竞争力。而最关键一点在于如何解决“短板”问题。他表示:“我们的挑战就在于,如果你的瓶颈和潜在风险管理不住的话,这个优势竞争力就发挥不出来,”
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认为,现在珠三角城市和港澳要对标世界级湾区,多个领域还有差距:比如,粤港澳之间的航空网络、港口群还远远未完成一体化,跨境的沟通机制、经济体制还未深度对接。而在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目前看到的情况是深圳的创新资源多一点,但深圳创新与香港如何对接,相关城市如何定位至今未理清。
还有某些基础上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曾在讲话中提到,粤港澳内部存在三个相互独立关税区,未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孙不熟也指出,粤港澳在共建大湾区上短板最明显的还是高等教育方面,美国加州的高等教育基本可以与东海岸等量齐观,而粤港澳还不如京津冀、长三角。“当然,深圳已经开始表现出积极的作为,2016年集中签约了一批名牌大学,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编辑/陈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