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宝金国际夏志明:从工程师到金融家

作者:文 | 本刊记者 简越

文 | 本刊记者 简越



从国防科工委官员,到香港亚太卫星运营总师,再到宝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志明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跨越。

激情燃烧的岁月

夏志明的第一次转身,是从计算机工程师到卫星工程师。“我头15年的职业生涯一直在航天系统,在远望号测量船上工作了将近6年,后来被派到美国休斯卫星公司进修,做卫星工程师。”夏志明回忆道。

远望号是中国在2 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艘现代化测量船。在这艘船上装备的多种精密测量系统,可以在预定海域对进入其测量弧段的导弹、卫星、飞船进行跟踪遥测,并能精确地测定它们的着陆点或溅落点,以便对卫星、飞船进行回收。

“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后,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国家派出了专家团队到美国进修学习,我也有幸入选。”夏志明介绍。他坦言,当时自己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卫星领域的专家,而他自己是学软件出身。

2 0岁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夏志明成为一位软件工程师。因为在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好,加之虽然年轻但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积累,就被选派去美国进修。当时,夏志明对电子线路、微波等卫星领域的很多基础性知识完全没有概念。他笑言,虽然自己英语水平还不错,“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听不懂内容,即使老师用中文给我讲,我也同样听不懂。”

夏志明对当时自己遇到的困难毫不讳言,而刻苦努力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方法。他的付出很快收到了显著成效:短短三年之后,被任命为香港亚太卫星公司的首任卫星工程师。

那些年,夏志明和同事们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从与亚太地区国家争夺赤道上空的轨道位置,到与美国人进行技术“学习”和“反学习”的艰难博弈;从亲历卫星发射过程中的爆炸事故,到最终喜看祖国航太事业的伟大成就……从20岁到35岁,从地处浩瀚大洋的赤道,到神秘深山里的卫星发射场,从美国到香港,那段日子正可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夏志明和同事们无怨无悔,骄傲而自豪!

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夏志明移居国外,也就彻底离开了航天事业。20 0 0年,夏志明在美国西雅图开始创业,但他始终抱着以后回国发展的念头。“正好出现一个机会。”谈及此,夏志明很开心。

锋芒初现

夏志明的第二次转身,是从卫星领域进入金融行业。

2 0 0 3年,国内消防行业的龙头企业——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公司”)正在谋求上市和并购,处于跟国际大型企业谈判的阶段。这家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主要做智能报警系统,虽然那时只有短短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正好赶上第一次欧美制造业企业向中国转移,因此迅速崛起,成就辉煌。当时,海湾公司的基地在秦皇岛,正准备将总部搬到北京,公司团队的成员多来自秦皇岛当地,虽然实力强大,但缺乏国际性人才。

海湾公司的老板当时正陪同省长在欧洲出访,听说夏志明有回国发展的意向,直接在欧洲给他打电话说:“你想回国,就到我们公司看看,觉得好的话,就到我们公司干。”他知道夏志明之前没有跟民营企业打过交道,担心他会因为感觉不适应而打消回国的念头,就补充说:“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就当是回来玩一趟,费用都由我们公司出。”

“正好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国了,出来玩一趟,费用还有人出,挺好。”夏志明笑言。他当时就穿着T恤衫、牛仔裤,带着剃须刀等几样生活必需品回国了,随身连手机、电脑都没带。结果,抱着回来玩一玩的心态轻装回国的夏志明,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经老板同意,夏志明和海湾公司各部门都进行了交流,发现公司有许多方面做得很不错。“19 93年海湾公司以15万元起家,10年时间就成为中国的行业龙头,它绝对有自己的内在生命力和强项,而且团队成员很多毕业于复旦等名校,行业资历非常深。”夏志明表示。但他同时也发现,这个团队明显缺乏国际经验。

刚加入海湾公司时,正好赶上和德国BOSCH公司谈判。夏志明从翻译工作入手,逐步接触公司业务,很快就进入状态,最终把所有事情都接了过来。“相对来说,遇到的挑战比我想象中要小一些。”夏志明说道。

以十多年国际领域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夏志明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足够支撑他做好海湾公司的这份工作。而且,新旧工作中有很多基础知识是相通的,比如数学、逻辑学。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卫星领域,都要求做到万无一失,不能有任何差错。在投资工作中,这种经验和习惯的积累,对于审视、判断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预期和把控风险都非常有帮助。“我做资本运作和国际交流,应该说还是得心应手的。”夏志明说。

通常来说,“海归”空降到公司担任高管,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心态。“打个通俗的比方,爷爷就是爷爷,孙子就是孙子,不能说因为孙子比爷爷的水平高,就觉得自己该当爷爷。”夏志明非常清楚这个道理,每一件事他都认真努力地去做,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为股东和公司创造独特的价值。他和海湾公司同事之间的信任迅速建立起来,也得到全体股东的认可,随之自己也成了公司中唯一一位非创业期加盟的股东。

毫无疑问,在海湾公司担任副总裁兼董秘,是夏志明在步入金融领域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在海湾公司的四年时间里,夏志明亲自主导了公司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从放弃A股上市到私募并购,再到在香港上市,后被美国U T C收购,最后又私有化,全过程都由我参与和主导。”夏志明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反思公司私有化

20 0 9年8月,美国联合技术消防安保公司(以下简称“U T C”)收购海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 S T”)超过95%的股份。

“这个收购奠定了U T C在全球安防领域的地位。”夏志明介绍。20 0 9年11月,UTC又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G E安保事业部,后者成为U T C的消防和安防部门。

“当时U T C对G S T志在必得,它很有耐心。在上市前,它只做了一个小股东,上市以后,慢慢从市场上收购股份,这些都是事先做好规划的。”夏志明回忆说。

2 0 0 6年,U T C通过其关联公司——联合技术远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 T F E”)以战略投资人的角色入股G S T,占股9.9%。此后,U T C逐步增加投资份额至29%。20 0 9年7月,U T F E提出全面收购要约。U TC的计划是将G S T合并至其现有的运营系统之中,并使GST从香港证券交易所退市。

“私有化的进程很快。谈判无非就是谈价格,当时G S T的原始股东股权相对比较集中,搞定原始股东就搞定了一切。还是以市场化溢价收购,大家都清楚,这个价格是非常划得来的。G S T的资产很值钱,但是在香港上市的股价不可能很高,所以这个并购对于U T C来说是一笔非常好的买卖。”夏志明表示。

根据当时资料显示,G S T的主营业务为火灾报警、消防网络监控系统及其它产品(如门禁控制、电表及楼宇自动化)的生产与分销。公司在全国拥有3 6 0 0名员工、19 0家办事处,在秦皇岛、深圳和北京建有生产基地。20 0 8年,G S T的销售额约为1. 6 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可惜这么好的企业变成了美国公司。如果当时不退市、不卖掉,现在很可能就是全球范围的行业老大。可是在当时情况下,因为股东间的矛盾和局限,业务也很难再往前推进,换手易主才有可能走得更好。”夏志明坦言。

这次收购,让夏志明深刻反思两个问题: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股东利益的方向如何合一?如果不能合一,又怎样让两者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夏志明有自己的判断,“要成功,一定要做成功的事情。‘失败是成功之母’没错,但如果你所有的经验都是失败的经验,你还是很欠缺的。失败是打基础,但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成功,而且一定有衡量成功企业的标准。”

离开海湾控股以后,夏志明到中实集团任职了一段时间,20 07年自己成立北京百尼鑫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做海外上市顾问。


夏志明(左四)与团队合影。

掌舵宝金国际

夏志明和世纪方舟资本的创始人宋玉鸣曾在中实集团共事过一段时间。世纪方舟重组时,夏志明出任合伙人兼执行总裁。2010年以前,世纪方舟曾管理过两家投资公司:泛亚国际和宝金国际。当初宝金国际相当于一个融资平台,夏志明接手这家公司之后,将业务的重心放在了股权投资上,在他看来,固定收益类产品没有太大的前途。“个人投资者只要求高回报,不顾高风险。理财产品不打破刚性兑付,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是不好的,总有一天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前两年理财产品年收益在12%左右,整个行业就拼点位,6~10个点的渠道费用令众多基金不堪重负。夏志明判断,“当经济进入新常态时,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离开创造价值这条主线,仅仅是放贷型业务,经济不好的时候肯定会有问题。”夏志明说,这几年,以固定收益起步的基金管理公司中85%已经丧失了生存的空间。对超过20%融资成本来说,五六年前还可以靠矿业和房地产支持,如今则已经不可能。“大多数都是一年期产品,一两年就要回报,那基本就做死了。”夏志明总结道,宝金国际的最大竞争优势是坚持走自己创造价值这条路,目前的投资方向集中在移动互联网、生命健康和资源能源领域。“就我目前的判断,即使有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传统的资源和能源依然无可取代。离开传统的资源和能源,任何经济体都无法支撑。”夏志明分析。

目前宝金国际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十亿元,而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在调整下降,“前两年,单个项目一做就是一个亿,现在项目不好做,一个亿占的股比也太大,我们在做一些

2009年,宝金国际从固定收益类产品起步,当时基金的募资渠道以直销为主,跟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有合作。因为政府项目的资金量太大,主要还是依赖银行。最近这两年,宝金国际的募资渠道重点聚焦在多年积累下来的L P资源,以及具备国有经济背景的机构。这个调整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运营模式要调整,同时重新梳理我们的资源,摆脱创业初期的草根状态,进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该有的状态。”夏志明表示。

宝金国际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能源和资源,主要是金矿投资;二是股权投资,以境外上市为主,主要在美国和香港;三是和地方政府合作做一级土地开发。“我们会逐渐在业务上进行调整,以一级市场为主,可能会做二级市场,兼顾财富管理,加上一些财务顾问业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基金管理公司业务结构。”夏志明介绍。同时,他认为:“中国会成为资本过剩的国家,将来会以资本输出为主,我们的基础在国内,组织资本的平台在国内。”

对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夏志明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做投资,募资能力是第一位的,但是后面你还要花更多的努力、更多的代价、更多的心思去做投资。投资是创造价值的,这个互联网做不了,得靠人去做,你需要花很多时间跟老板面对面交谈,这种形式无可取代。”夏志明说。


夏志明在博鏊亚洲论坛2013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

人性是最大挑战

从长期的国内外工作经验出发,夏志明深深体会到,中美两国投资和经营企业的社会环境迥然不同。在美国,有了一个好的创业想法之后,剩下的很多具体工作都可以交给其他经济组织去完成,概念的提出者可以只发挥一个灵魂作用。“比尔·盖茨启动了微软,但如果他离开微软,微软依旧是微软。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很难发生。”夏志明很感慨,在中国,创业者必须既是思想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家必须是政治经济家,既懂政治又懂经济,否则很难成功。

夏志明认为,创新非常重要,而创新的本质在于把握人性。产品越贴近人性就越容易成功,这也是陌陌、微信等能够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关键。“这和中国人的人性特征非常相关。中国人习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去想象并放开自己的追求,很难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诉求。”夏志明认为。

在夏志明看来,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性的丑陋面会展露无遗,人性永远是投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因此,一个基金的掌舵人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把握人性,这需要经验和时间,只有经历过一个又一个风浪,经历过挫折和艰难,才能对很多事情有深层次的理性判断。

比如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投出去的钱如何收回?技术性的风控当然很重要,但是最大的风控在于对老板人性的把握。“所有的抵押物最终无法变现的时候,你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的。老板主观上不愿意还钱,你也没有办法。他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这样,当他有钱的时候也想还钱,但一旦走投无路就会铤而走险。”夏志明表示,“所以投资就是投人,我们投的人都非等闲之辈。在任何情况下,非等闲之辈都会有非等闲之辈的作为,我的每一个案例都是这样的。”

谈到多年的投资从业经历,夏志明总结道:“我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与人性对话。我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理解对方的处境,帮他想出路。当项目出现危难的时候,你就可能面对猜忌,甚至仇恨。但这解决不了问题,更高的智慧、更宽容的心态和人性层面的超越,才是化解危机之道。这是做投资最大的挑战,同时也可能是最大的乐趣。”

 

希腊债务危机对美国PE机构影响甚微

智能护口器:用在嘴里的可穿戴设备

戴在手腕上的溺水救生气囊

从客户那里获得创业资金的诀窍

资讯 . 数据

中国清洁科技指数201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