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老何认真地问我最近怎么样。对于老同学的关心,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把房贷车贷压力大、孩子上学问题等琐碎家事,还有职业瓶颈、晋升无望等工作烦心事,都如竹筒倒豆一般,一吐为快。听了我的吐槽,他摇摇头,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就是太死板,太书生气了,你都毕业这么多年了,真得转变思想了啊,要学会认清大势,跟紧形势,灵活做事。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带来机遇和改变。现在我都买四套房了,而且下个月还准备换个大一点的车开开,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会在这一两年再上一个台阶……”
那一刻,我能感觉他的幸福感爆棚,“别人不如我”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像春雨滋润过的小草一样,在他沾沾自喜的话语中,节节攀高。他苦口婆心地给我“上课”,细致入微地逐一点拨,只是我听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心里五味杂陈,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敬酒,表示以后多向他学习,以期有如此骄人成就。
这顿饭,表面上吃得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却在推杯换盏之际,在有意无意之间,开始了攀比。这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病态。
可在以前,我和老何之间真是没有这般差距的。初中三年、高中又三年的同学,彼此了解,家境相差无几,学习不分伯仲,上的大学也是同类的。进入社会之后,我俩都有一段废寝忘食、披星戴月的奋斗史,而后他考进事业单位,顺水顺风,好运连连;而我,则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一家媒体,朝九晚五地上班,不好不坏,十几年如一日。
只是,眼下的现实,让我觉得在不知不觉间,和他有了距离—不只是物质财富上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在以后的发展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在心态和情感上也在不知不觉中暗隙渐生。
可是,我会因此而自卑吗?不得不承认,有一点,因为这就是你身边的人,曾经和你差不多,如今和以后自己会与之相比差很多的人。可是,比起连房款首付都交不起的职场新人或老人,自己有一片瓦可以遮风挡雨,在某种程度上,内心又是幸福幸运、安稳踏实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世人常说的话,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比较是一件耗时费心的事,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日常生活中,没完没了的比较,很容易让一个人迷失自己的节奏和心情,目光被别人的光环所吸引,悲喜被自己或无或不足的东西所左右。
我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其实,幸福也是风景,也是芸芸众生争先恐后去追求的梦。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不需要攀比,更不需要在自己的幸福里,两眼只盯着或仰望别人的幸福,而忽略甚至否定自己拥有的幸福。一个人行走于世,若学会换位思考,困扰身心的烦恼和痛苦会少之又少。退一步讲,人之所以郁郁寡欢,多是因为才华配不上欲望,智商跟不上情商,能力不及野心,一味地构想,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的这句话,像一颗启明星,镶嵌在我的记忆中,也指引我不迷失于眼下、周围以及社会的盲目攀比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别人比,是隔岸观火,一目了然,却不知细节;与自己比,是对镜自照,瑕瑜互见,且心知肚明。所以,若要比,就与自己比,与一个不够心平气和、不懂得知足而乐的自己相比,与一个不够悦纳身心、不够细心耐心的自己相比,观照自我,体察自省。与自己已经拥有的,物情相悦,和谐相处,不损不比;对于自己暂时力不能及的,保持一种默默而不懈的努力,不疾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