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绣花”应成为城市管理的共识

作者:文|郭玲
始于精细的“绣花”管理,要有大局观念,关键在于细节,要有技术含量,贵在坚持不懈,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协调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无疑是对管理者态度与智慧的考验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日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推动垃圾分类有了全国性的制度化方案,这其实是城市谋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管理的话题由来已久,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在管理方式转变上的共识。管理者聚焦的对象和管理的触角,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越来越向城市的纵深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绣花”管理,则是以一种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对这种精细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笔者看来,“绣花”管理,始于精细,却不仅仅限于精细。

“绣花”管理,要有大局观念。好的绣花作品都是从一幅构思精巧的“绣图”开始的,有了“绣图”才能“按图绣花”,避免杂乱无章。对于城市管理来说,这幅“绣图”就是法律法规。就像刚刚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制度化方案的形式,给出了推进我国垃圾分类的路线图,时间、方式、步骤,都在其中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要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同时对生活垃圾的运输、收集、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都提出了具体规定。有了这样一个方案,必然会让操作者有的放矢。

“绣花”管理,关键在于细节。绣花是一门精细活儿,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只有每一针都绣得精细,才能保证最后的作品是一件精品。重庆近期试行的《重庆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是全国首个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标准,涵盖了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灯饰照明、城市供排水、城市户外广告、城市执法、智慧城市等城市管理中的九大方面。其中不少细化的要求,让标准看得见、摸得着,进而做得到,最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

“绣花”管理,要有技术含量。在上海,机动车乱鸣笛一直是让交警头疼的治理难题,交警不在场,按就按了,想要查处却很难。为了治理机动车乱鸣笛,上海交警运用“声呐定位”加“图像识别”技术,开发出违法鸣笛查处辅助系统,在繁华的延安路和华山路路口试用。过往的车辆一旦乱鸣笛,就会被系统实时捕捉和自动抓拍下来。这一路口的乱鸣笛违法从去年10月的4657起降至今年2月的575起,可以说效果显著。

“绣花”管理,贵在坚持不懈。慢工出细活儿,什么事情都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复杂的城市管理更是如此。这种管理不是临时起意、不是刮一阵风,而是按照规划好的蓝图踏踏实实去做,每一针都一丝不苟。只有不急功近利,坚持朝着目标前进,才能实实在在提升城市品质。例如“治理回潮”这种之前常见的现象,问题就出在没有坚持上。但是,这种坚持不是死心眼的坚持,而是有智慧的坚持。城市的生长也在催生各种问题的生长,管理者需要不断面对新题目,解决新问题。例如共享单车问题,最初是为共享单车争夺路权,但是随着它的爆发式发展,乱停放又成为了新的难题,管理者就需要再次转变思路、寻找对策。

“绣花”管理,协调必不可少。绣花对于画面的布局很有讲究,只有枝与叶、花与芽相互协调,才能保证绣出来的图案整体感觉是美的。在城市管理中,这种协调就是执法与服务相互配合,执法有力、内心柔软。管理者更多地站在人民的角度更人性化地考虑问题。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个剧情,达康书记要求“接访的窗口要按照银行的窗口改进”,这便是“群众视角”的最好诠释。

“绣花”管理,考验管理者的态度,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当绣花成为城市管理的共识,精品必然会出现。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2025年中国有望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

高科技走出深闺对接民生

李淼:科普,除了刚健还需要妩媚

从追赶到超越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三项改革的“三年大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