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电影发行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本次论坛以“多元环境下的电影发行”与“互联网+的思考”为主题,邀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及中影、华夏、万达、安乐、传奇东方、猫眼、微影时代等制作发行公司的大佬,共同探讨中国电影发行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互联网+”对电影发行的助力。
李国奇指出,既要看到近几年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中国电影当前面临着很多挑战,电影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转折点。第一是电影创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总的来看,优秀影片比例还不够,得到市场认可、得到观众认可的好影片数量还偏少,这是中国电影最终能否实现跨越的核心问题。”第二,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很严峻,包括电影观众的分流,互联网对电影观众的争夺。“从去年13.72亿电影观众的数量来看,我们也感到中国电影形成了很庞大、素质比较优良的观众群体,但如何把这个群体留住,争取更多观众,扩大这个群体?需要从各方面发力,一方面是抓创作,另一方面是要抓发行、抓市场。”
李国奇表示,电影局根据今年电影发展情况,确定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把今年确定为电影质量促进年,“主要目的是抓精品力作,要出好作品,这是电影成长壮大的根本因素。”第二是市场规范年,“今年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让电影市场更加健康、公平。”
电影发行多元化中国电影市场正迎来电影消费多元化的重要拐点,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加上互联网文化的深度影响,造就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多元化的现状。
论坛上,中影副总经理周宝林、华夏第一副总经理黄群飞、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安乐影片总裁江志强、传奇东方影业CEO Peter Loehr(罗异)等嘉宾发表了自己对“多元化”的理解。
周宝林认为,电影发行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主体多元化,过去以中影为龙头覆盖省、市、县的发行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各类从事发行业务的新生力量快速崛起;二是资本多元化,跨界融合和资本运作越来越普遍,包括国有、民营、混合所有等在内的各种经济类型主体越来越多;三是营销手段多元化,从过去的发物料、做报道、送拷贝,到今天的票补、保底发行、垫付宣发费等,新型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四是竞争多元化,不仅影片之间激烈争夺发行放映渠道,院线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
同为国有发行的代表,黄群飞表示,除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外,观众观影需求的差异化及娱乐消费形式的多元化,都对传统电影业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介入,使得发行市场更难以掌握。“发行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新媒体发行公司多如牛毛,发行模式越来越复合化,通过预售、保底发行等方式,发行的资本金融化程度越来越复杂。可以说,互联网是改变电影发行业的最大最深刻因素。”
作为民企院线发行的老大,万达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多元化的代表,2002年国内启动院线制度改革才有了民营资本的进入,才成就了今天的万达院线。曾茂军表示,中国电影多元化是由利益多元化和观众多元化决定的。同时,发行方式和发行终端日益多元化,互联网票务平台进入发行和制作,“包括万达在内的传统院线公司开始通过终端进入上游的制作和发行,所有公司都在试图打通产业链,多元化有序竞争促成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
传播新生态呈点状式
作为制片人,江志强感叹中国是全世界电影发行改变最快的国家,原因正是互联网的介入。“今天美国发行电影还是采用原来的方法,在电视上投放很多广告,而在中国往往是互联网控制所有的一切。未来,互联网与发行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因为互联网是最能触及观众的媒体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抓住用户、做好发行?微影时代高级副总裁杨丹以微信用户为例做了剖析:微信目前拥有7亿活跃用户,每个用户平均每天刷20次朋友圈,用户在微信上浏览的内容80%来自于朋友的分享,主动检索获取的只有20%。“这说明,互联网内容传播的新生态是点状式,用户的聚集和触达是分散的、碎片化的。”
“用户是分散在汪洋大海之中的阿拉斯加鲑鱼,在线购票渠道就像是鲑鱼洄游的河流,要像阿拉斯加棕熊那样在河流中恰当的石头上蹲守,这是触达鱼群的最好方式。”对于在线票务平台如何助力电影发行,杨丹作出生动比喻。
猫眼影业总裁康利认为,电影的本质规律之一就是其充满了不规律性、波动性和风险性。猫眼通过用户平台和数据能力,可以对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深度挖掘,帮助提升行业对电影全链条运作的预测和判断。“具体来说,在电影宣发前期,通过用户浏览的痕迹,能够得出很多对宣发动作有指导性和预见性的判断,为电影发行创造一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