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不争是最好的私德

作者:文/孟祥菊
爷爷去世时,在村里并排留下两块田产,一块是父亲的,另一块是六叔的。可种了几年之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本来是对半分的两块土地,我家这边只剩为数不多的几条田垄了。对于六叔这种得寸进尺的贪心做法,明理的父亲也不去争辩,索性将余下的土地全部赠与六叔,然后卖掉乡下的房舍,带着母亲和我到城里谋生活。幸运的是几年后,我们筹钱买下的三间民房因修路占地而动迁,喜获两室一厅的大房。当全家人和乐融融地搬进新居的那一刻,每人脸上都露出一种“不争自得”的小确幸。

师范毕业那年我刚满20岁,由于家无人脉,综合成绩遥遥领先的我只得回到家乡的一所村小任教。带着一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心态,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上。工作中的我坚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自己所热爱的孩子们身上,努力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历经一年的辛苦付出,我执教的班级成绩突出,优秀率和及格率均达全校之首,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没想到的是,在年末的评优选先活动中,我却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烦闷之余,我记起了母校辅导员王老师毕业前夕叮嘱我的一句话:“年轻人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过早被功名利禄拴住手脚。只有当你足够优秀并能超出他人一大截时,你才会以金子般的闪光姿态熠熠生辉!”王老师的话犹如一把重锤,敲开了我的心结,并鞭策我在后续的执教生涯中抛弃杂念,笃定前行。付出终有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工作渐入佳境,先后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在而立之年的那个秋天,破格登上了副校长的“宝座”,成为最年轻的基层干部。

偶读闲书,被近代历史名人张之洞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宿将张之洞,曾是科举考试的探花,名列三甲。对此,张之洞起初有些沮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应该独占鳌头才是正理。随着职场生涯的历练,他心中的结不解自开,并养成了“不与人争”的温婉性格,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间接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回顾张之洞的一生,他对自己有个极为中肯的评价:“吾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正是凭借这种低调做人的“三不争”理论,养成了内敛孤傲、不染杂尘、清风廉洁的品行,优良的品行,亦成就了他事业上的辉煌。

“不争是最好的私德。在财富、名誉、权势和地位面前,只有那些懂得放弃和礼让之人,才能最终赢得尘世的大福报!”

 

辅仁淑凡

备考,从心态开始

绽放青春,莫让心早衰

空巢是一种成长的状态

生活压力下的“金钱焦虑”

转型时代的爱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