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14亿,城镇人口8.4亿,假如一半人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内的以30%计,平均来回两次,一半使用共享单车,如此,每天将达到1.26亿次。以单次0.5元计,每年共享单车的潜在市场高达189亿元。”
算这笔账的人并不少,这次却是运动自行车品牌凯路仕的董事长邓永豪。
2016年10月,共享单车平台小鸣单车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A轮融资,而领投方正是邓永豪。此后,后者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小鸣单车,担任董事长,深度参与运营。
“共享单车随借随用随还,是非常便利的短途出行方式。随着科技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新形态,(共享单车)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新产业。”邓永豪说。而他对自行车有着独特的情怀,当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时,既然有条件,就没有理由不亲身参与,否则会留下遗憾。
1993年,邓永豪开设第一家单车店,两年后拥有第一条自行车生产线,而在2008年,邓永豪在法国创办凯路仕品牌,专注户外运动单车及装备。
在自行车行业浸淫24年,但邓永豪并非以传统行业的眼光看待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以单车为入口的互联网平台,与真正的自行车产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强调。
提高产能和控制成本
“共享汽车入口在线上,烧钱主要用于贴补获客。但共享单车是线下入口,只要有单车停在那儿,就可以获客,如果只在线上做投放拉用户,用户出门看不到车也无济于事。”小鸣单车CEO陈宇莹如此认为。
目前国内已出现45家共享单车品牌,谁能快速地将更多的单车投放到街区,谁就更容易占据市场的主动。自行车产能就至关重要。
不同于摩拜一开始自建工厂、ofo代工生产的模式,小鸣单车由凯路仕的工厂全权提供。而为了提高自行车产能和生产效率,2016年12月,凯路仕购入了120台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用于小鸣单车的车架生产。焊接机器人每天焊接300个车架,整条生产线1.5个小时可以生产出800-1000个车架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再加上原有自动喷涂、编轮等生产机械,在单一工厂可以实现日产两万辆的产能。
产能是制约共享单车品牌能否快速占领市场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成本控制却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小鸣单车首先紧紧抓住了这两点。
邓永豪称,一方面,小鸣单车一辆车的成本400元,加上智能锁700元左右,远远低于同行。小鸣单车能从工厂直接送到用户手上,去掉中间层层渠道,又进一步降低成本,这才能让共享单车持续盈利。
另一方面,作为传统自行车厂商,更懂得如何从自行车本身去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比如:重量较轻,即使女性骑车,也不会太累;实心车胎用壳包装,防止雨天骑行泥水弄脏衣服;而车铃这样的配件就安装在把手里,不容易被拆卸。
“这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业态,比纯互联网企业更加复杂。”邓永豪强调,这要求企业降低成本,获得收益平衡,对用户的使用习惯有着深入了解,对零件的品质和功能都有严格的把控。如果只是做出自行车,往街上一丢,那只能出力不讨好。
“虚拟电子围栏”布局有序竞争
共享单车发展甚快,正是因为有着随取随用随停的便利性,因而也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随意停放、过量停放的自行车,严重侵占公共空间,影响公共秩序。
2017年2月,福建省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出台《厦门市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对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作出了“九准九不准”的停放要求;深圳南山区城管局也约谈四大共享单车运营商提出整改要求;上海浦东区将一些路段划为共享单车的“负面清单”,甚至有些区域禁骑禁停,而浙江省绍兴市叫停所有共享单车,计划引入符合标准的共享单车企业……
实际上,邓永豪早就意识到,处于摸索阶段的共享单车,带来的问题很明显,比如资产损耗太高,而无序停放,在侵占公共空间的同时,更导致了政府的反感。如果不将这些想透,而盲目追求扩张,犹如站在沙滩上的巨人,容易倒下。
邓永豪创立的凯路仕已挂牌新三板,作为挂牌公司董事长,如果创业失败,付出的成本则很高,因而做共享单车,绝不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而是深思熟虑,从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本事有把握才敢做,否则失败则会影响一生的创业。
在这样的心态和逻辑下,小鸣单车将虚拟的电子围栏作为研发的重要任务。
2017年3月,小鸣单车推出电子围栏车位,“电子围栏”区域内由蓝牙发射器发出信号与共享单车进行连接,随后就会允许用户进行正常的结束计费,如果共享单车停在区域外没有连接上的话,就无法结束计费。若是在2小时之内没停到“电子围栏”之内,还会收取人工搬运费。
目前,电子围栏已在广州、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试点。邓永豪表示,电子围栏建成后,到时候还会将电子围栏与别的共享单车品牌分享。
正是这种使公共空间有序的手段,使得小鸣单车受到政府的欢迎,而他们也收到了很多三四线城市政府的邀约,邀请小鸣单车入驻。
前不久,共享单车品牌进驻国外市场,结果被喊停,正是因为这一无序停放引起了国外市政管理的不满。而常年在欧洲工作、对欧美了解甚深的邓永豪表示,欧美国家很注重城市秩序,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停车解决方案,他们是不会欢迎的。
然而,也有业界人士认为,这种思路固然好,但正是随停随取随用的特征,才让共享单车迅猛增长,用户是用脚投票的,他们是否会选择小鸣单车?
不过,或许小鸣单车看重的是无序竞争之后的一种生存法则。
责任编辑:朱丽管理点评
从传统切入,制造端比较强。但有一些担忧:一,从以往很多行业升级改造的经验来看,传统行业的人,他们考虑的是,我有什么,我能驾驭什么,我去做什么。而不是反向推理,用户可能需要什么。因而在产品端,传统行业很容易成为跟随者。这时需要观察改进的空间有多大。二,共享单车要实现盈利,考验的是未来与其他场景的结合,比如跟金融,物流或者保险。而偏传统行业的出身,可能会比互联网出身的人反应稍慢。
点评人:FellowPlus创始人兼CEO 郭颖哲
共享单车的几个关键问题
Q:为什么推出共享单车的不是凤凰飞鸽永久?
A:第一,不管老板还是员工,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去关注当前的事情。
第二,对行业之外的应用,很少有人会去动这个脑筋。
第三,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传统企业风险意识太强,更多想到的是失败的代价。
第四,一个企业发展顺畅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推翻重来,传统企业家缺少这样的魄力。
Q: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您如何看待?
A:坏掉的共享单车,总要有消化的途径。共享单车也有安全使用寿命,也许不再适合做共享单车了,但可以作为家用自行车使用,把车子修好,再折价卖掉,避免资源的浪费。但那时候,整个自行车市场会面临一场恶劣的价格竞争。那个时代一旦到来,且成为常态,自行车企业都准备好了吗?
Q:小鸣单车是唯一一家进入共享单车的传统自行车企业,您如何评价?
A:第一、共享单车需要大投入,资本是否看重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二、共享单车和自行车企业二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专注才能把事情干好。
管理点评
共享单车其实就是无桩租赁单车,叫“共享单车”只不过显得高大上一些。个人认为,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不是自行车制造资源的枯竭,更不是零部件和智能锁的枯竭。这只是初期快速扩张的产能问题,而非瓶颈。无桩租赁单车未来的核心瓶颈,是技术而非制造资源、资本、流量。因为技术上要解决耐用、易管理、低成本、低损耗、易规范停车、安全保障等现实问题。前期可以快速扩张,但后期呢?实体企业干不了共享单车,因为实体更看重利润。ofo、摩拜等公司的背后是资本,资本支撑了他们的快速扩张,而资本背后有着BAT的身影,这源于BAT以往对流量的垄断以及现在对流量外泄的恐惧。
点评人:干净么创始人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