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
萌芽期:银行电子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关键词:电子支付、银行卡、ATM
市场概况:全国电子化服务网络形成随
着银行单机电子化,我国进入电子支付时代,非现金支付工具逐渐取代现金并普及应用。储蓄业务实现通存通兑,对公业务、ATM 联网运行,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成了以业务、授权、清算三大网络为主体的全国电子化服务网络,实现了汇兑业务从手工联行时代向电子支付结算时代的跨越。
技术进步:银行单机电子化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在“微机开路,应用先行”的建设模式下,逐步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以网点为单位,开发了单机版的储蓄、对公系统,从而实现了在存款、贷款和汇款等业务领域的微机单点应用。
80 年代后期,在单机电子化和银行业务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商业银行开始逐步从单机网点向同城网络建设实施战略转移,在加快网点电脑化建设的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微机同城网络,开发了网络版微机系统,开始了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处理,随之兴起的通存通兑系统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之后形成全国电子化服务网络,实现了汇兑业务向电子支付结算时代的跨越,也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起步期:银行互联网化阶段(1997年-2012年)关键词:网上银行、银联、电子商务
市场概况:各银行相继开通网上服务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开始相继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功能,进行业务介绍和形象宣传,扩大知名度,并从账户的查询及简单的转账功能开始,逐渐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处理功能。1997 年,招商银行建立的“一网通”,开创我国网上银行的先河,中行、工行、建行、农行等也随后陆续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进入 21 世纪以后,网上银行业务流程更加现代化,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企业与个人的青睐。2010 年我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 553.75 万亿元,截至 2010 年底注册用户数超过 3 亿。
1997 年,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服务,在国内率先推出网络银行服务。招行“一网通”业务品种齐全,构建了包括网上个人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网上商城、网上证券、网上支付等较为完善成熟的网络银行服务体系,成为国内网络银行尤其是网上支付的知名品牌,招行也成为银行互联网阶段的引领者。
1998 年 3 月 6 日,中国银行网络银行服务系统成功地办理了首笔互联网之间的电子交易。1999 年又推出“银证快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证券公司与交易所之间、证券公司各营业部之间的资金清算。此外,中行对公网银推出国际收支申报功能,企业可以在网上向外管局进行对公汇款申报,大大方便了外向型企业客户,也是中行网银比较有特色的功能。
工商银行 1998 年 8 月开始研发“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在线支付、转账结算等金融业务。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是工行为个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在线支付、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等金融服务的网上银行的渠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业务需求。
交通银行也是在 1998 年开始开拓网上银行的业务。交通银行对公网上银行具备全面的系统功能,可以提供全天候服务并提供采用 CFCA 证书认证体系对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方便网上银行的离线操作。其个人网上银行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个人汇款业务、贷记卡业务、太平洋卡业务以及网上银行业务的咨询和申请等项目。
技术进步:银联和电商拓宽银行互联网功能
1999 年,易趣网、阿里巴巴、8848等电子商务网站相继成立,电商模式萌芽。2002 年,银行卡清算组织中国银联成立,建立起中国银联跨行支付平台,使异地跨行网上支付成为可能,为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银行之间通过互联互通,实现银行卡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之后数年,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增长,从 1999 年仅 400 万人,发展为 2012 年底5.64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在 2012 年也达到 42.1%。2012 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也达到 2.42 亿,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 42.9%。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金融网络与互联网接口互联,银行互联网发展更迅速,银行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互联网用户的爆发增长与网络购物的火爆彼此促进,推动着线上支付的发展和银行互联网化的演进。
商业模式:“水泥+鼠标”的银行电子银行对柜面业务的迅速替代,是商业银行面临纯鼠标模式的网络银行竞争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其实质是银行凭借信息技术,凭借“内部化”策略,通过“鼠标”+“水泥”(设立营业网点同时提供网银、电子渠道服务),逐渐取代长期沿袭的柜面处理模式。
发展期:互联网直销银行阶段(2013 年 -2015 年)关键词: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
市场概况:互联网银行成立2013
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引发各方关注。2013 年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45.8%,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也超过 3 亿人。大量互联网原住民进入社会,源源不断地充实网络银行的用户队伍。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银行率先在民营银行脱胎而生。互联网银行面向海量用户,立足需求端设计产品,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原住民”,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2014 年,银监会批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 5 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其中,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和蚂蚁金融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成为我国首批互联网银行。它们借鉴了欧美发展成熟的直营银行模式,成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对于中国银行业有着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
2014 年 12 月,微众银行在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30 亿元,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突出“科技、普惠、连接”特色化发展。微众银行股东共 10 家,三大主要股东包括腾讯(30%)、百业源(20%)、立业集团(20%)。12 月 28 日,微众银行官网正式上线。2015 年 1 月 4 日,微众银行发放了首笔贷款,金额为 3.5 万元。1 月 18 日,微众银行试营业,可以为银行股东、银行员工办理开户,并邀请目标客户参与业务体验。5月15日,上线产品“微粒贷”,主要基于腾讯征信发放小额贷款。8 月 14 日,上线手机 App,推出集理财、转账、贷款功能为一体的虚拟银行卡“微众卡”。微众卡可以购买“活期 +”“定期 +”和股票基金等微众银行代销或者直销合作金融机构的产品,支持同名转账,并包含了存工资、还房贷等存取计划。
2015 年 6 月,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上线,定位是借助新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银行新模式,探索建立互联网信用体系,做互联网银行的探索者。网商银行注册资本 40 亿元,主要股东包括蚂蚁金服集团(30%)和上海复星工业技术(25%)。主要业务集中于小额纯信用贷款、现金管理、企业理财等三大领域。
技术进步:移动支付让互联网银行兴起
2014 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6.5 亿人,其中移动网民数量 5.6 亿人;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 4.5 亿人,网民渗透率达69.3%;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3.4 亿人,移动网民渗透率达 61.7%;个人网银交易规模 44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0.3%,企业网银交易规模为 855.9 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手机银行交易规模虽仅为 32.8 万亿元,但同比增速高达 157.1%。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移动应用市场兴起,网上支付日益向移动端转移,给没有“水泥+鼠标”的互联网银行兴起带来技术基础。商业模式:没有营业网点的银行
互联网银行是技术引领创新、互联网思维传播发展的产物,也是互联网金融造成支付脱媒、融资脱媒、信息脱媒之后在更高层次回归银行业,因此不会复制实体银行“水泥+鼠标”的发展路径。
不设营业网点。互联网银行以纯互联网方式运营,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不涉及传统银行的支票、汇票等线下业务,主要客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除了少数办事机构、体验性网点之外,互联网银行不以大楼、网点作为实力和信用的标志,不以客户经理作为联系客户的纽带,一步到位直接成为全国性银行,减少或向合作伙伴外包与“现场与实物”相关现金、凭证、合同等服务,以视频交流取代面谈、面签、面查等环节。
线上开立电子账户。互联网银行采用业内俗称为“弱实名制”的做法:用影像识别软件比对开户人上传身份证影像和人脸影像、个人预留公安部照片三者的一致性;依托合作银行绑定银行卡(账户)并完成转账操作;记录客户终生不变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人脸、虹膜、声纹、指纹、掌纹、心率等)。
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互联网银行的两根支柱,是其与传统银行业竞争的利器,如同科技企业一样,互联网银行尤为重视技术人员,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以技术能力支撑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可输出、可盈利的软件产品和技术服务。
成熟期:互联网交易银行阶段(2016 年至今)
关键词:互联网交易银行
市场概况:互联网交易银行兴起伴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应用,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去中介化的更低成本的交易模式应运而生,投融资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交易。互联网银行开始由以直销银行为代表的 1.0 模式,逐渐向以交易银行为代表的 2.0 模式纵深。
2016 年,招商银行合并原现金管理部与贸易金融部,成立了国内首个交易银行部,囊括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互联网金融、现金管理、创新型支付结算和贸易融资六大业务板块。为了贯彻交易银行的理念,招商银行创新打造开放式、综合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小企业 E 家,致力于构建以招商银行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将互联网与交易服务进行深度融合。
技术进步:整合更多技术创新
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交易银行的发展。移动互连将金融服务渗透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颠覆了传统的获客模式,提供了更丰富实时的交易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树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实现了线上化、自动化的风险控制,并助力银行的精准营销;云计算的普及更好地支撑了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与移动化的实时提取,为金融交易服务提供了更为开放和灵活的创新模式。
商业模式:轻资产重服务的银行
互联网交易银行本质上是服务于客户交易的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通过相对封闭的资金和资产运作,提供信用中介服务并赚取存贷息差,交易银行是基于用户的实际交易需求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银行的角色从经营资产向交易承担、交易服务转变,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演进。
未来发展痛点和趋势
业务发展受限。监管层对远程开户态度谨慎,互联网银行无法自己给用户开户,只能依靠其他银行的银行卡给用户做身份验证,这种弱实名账户不能存款,只支持同名账户的转账和购买理财产品。因此,互联网银行至今无法办理基本的存款业务,只能销售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理财产品,这限制了互联网银行的业务进一步开展。
监管模式不适。互联网银行是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产物,其物理布局、运营方式、风险表现、发展思路都和实体银行存在差异。现有的监管规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各种业务管理规定、技术指引)以及监管模式,还需为互联网银行的创新留下空间。因此,面对互联网银行还需建立相适应的新型的监管模式,同时保持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
从渠道到平台。如果说 20 年前互联网驱动了银行渠道变革,如今移动互联网驱动的则是银行平台的转型。顺应移动互联趋势下客户行为的变化,重新审视和定位网络银行服务,打造开放式的网络银行平台,是银行应对同业竞争和跨界竞争的核心,网络银行业务定位也应该从“车拉万马”的渠道,变成“万马拉车”的开放式平台。
责任编辑:卫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