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下半场大幕拉开

作者:文/安晖
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发展也进入到需要转换动能的新阶段,这将给中国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安晖

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所长

中国互联网“新常态”

如果以 1989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资 助 建 成 的 NSFNet 更 名 为Internet 并向公众开放作为正式起点,全球互联网发展已走过了近 30 年。如果以 1994 年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作为正式开始,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走到了第 23 个年头。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博客、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网、微博、团购、共享经济、网红经济……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生发、席卷、退去,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快速变化,互联网也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

或许是巧合,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发展也进入到需要爬坡过坎、转换动能的新阶段。

从整体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全球 GDP 增速从 2006 年的 5% 下降到 2016 年的不足3%,减速明显。加之受近两年多个“黑天鹅”事件影响,未来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强。“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等逐步转向,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新兴经济体预计将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可能持续放缓。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增长较快,投资增长呈阶梯状下行态势,面临着增速放缓、成本优势不断减弱等问题,加之民间投资意愿不高、资金“脱实向虚”等矛盾和问题突出,经济发展亟须找到新路径、构建新优势、运用新手段,拓展国内外市场。互联网发展,也同样如此。

不仅宏观环境趋于严峻,中国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忧”变“难”。最为业界热议的,就是人口红利的减弱。2016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从2015年的6.8826亿人增长到7.3125亿人,与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增长了4.34倍。4299万人的网民年增长数量,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量相比,都显得蔚为可观。但必须看到的是,网民数量这条曲线的弯曲程度正越来越趋于平缓,说明在近些年的快速增长之后,随着网民基数的不断增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中国网民数量增长渐趋稳定,用户规模不再是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想借助前些年网民数迅速增长之势实现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变得越来越难。与此同时,网民平均上网时间也到达了“天花板”。2016年底,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与2014年、2015年的26.1小时、26.2小时相比,基本持平。在网民注意力有限的前提下,争夺网民时间的竞争成为了“零和”竞争,此长必然导致彼消。

网民数量与人均上网时间增速的同时放慢,让互联网企业直接感受到的,就是互联网行业竞争的越发激烈,守成难,跨过进入门槛更难。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户获取难度的增大,特别是活跃用户获取难度的增大。据说,2012 年,要获取一个 App 用户的平均成本是 0.1 元。但到2016年,垂直类App要获得一个激活用户,就要付出几十元的成本。

必须再次强调的一个情况,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很多业务,以电子商务、O2O 为代表,其主要发展因素之一,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价格不是那么便宜,就很难想象能够用仅仅几块钱,驱使快递员、外卖员在严冬酷暑中辛苦忙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让这样的局面有所改变。

实际上,还有一个新情况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所要面临的。那就是,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到达全球最前列,甚至在商业模式创新和部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也走在了领先位置,原有的跟随式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继续,无人领航、无既定模式,需要中国互联网企业自己探索无人区,自己主动创新、率先实现创新。而这,是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所缺少的。

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

也并非没有好消息。实际上,与互联网发展有关的好消息还很多。

一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大潮,使之成为驱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移动支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也给互联网带来了新的动力。2016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增长31.2%,达到4.69亿。二是网民消费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接受了付费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理念,人均消费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对虚拟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意愿明显增强,除了在网络购物等传统领域实现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付费收看网络视频、欣赏网络音乐、购买电子书籍,“PGC内容+付费会员”引进成为各在线视频网站收入的重要增长点。这对长期以来苦于网民付费意识不强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最好的消息。三是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使更多的业务模式得以实现,使行业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加快,使空间更大的企业级互联网市场得以迅速开拓。

2016年,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1.68亿,共享单车收到各界的好评和追捧,共享出行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共同推进,特别是推进互联网在各实体产业研发、生产、交易、流通、融资等各环节的渗透和应用,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迅速拓展。在此形势下,国家出台了多项促进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了政策动能,优化了互联网发展环境,正在强力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各细分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多重压力、多种动力,最终提供了驱动中国互联网行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难得契机。只有创新,只有做好在商业模式、生态构建、组织结构以及最重要的,技术和业态方面的综合性创新,才能应对好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难题,才能在无人区找到继续生存的道路,才能利用好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所提供的新机遇,进入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的新阶段。

新趋势提出新要求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到来,正在并将持续带来新态势新趋势,给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和业务提出新的转向要求。  一是从发挥人口红利转向发挥新人口红利。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所着眼的是网民的绝对数量。未来所要瞄准的网民,是平均文化水平更高、网络应用能力更强、互联网应用意识更开放现代、结构更加多样复杂,并且经历了多年互联网洗礼之后更有想法、有思路的新网民。新网民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业务和体验,更愿意为命中自己消费痛点的互联网业务付费,更希望享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精品服务。所以,未来的互联网业务必然是带有定制化性质的业务和瞄准特定网民群体的业务,只有让网民感受到自己成为了主人,才会更心甘情愿地为此买单。因此,内容建设、内容生态建设必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工作重点,用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增强对网民的黏性。

二是从增长上网时间转向增长强上网时间。随着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将有更多人从享受、沉迷转为主动利用互联网,上网的目的性更强,与工作、生活结合也更紧密。这必然使得互联网使用效率提高,进而使得更多的上网时间、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收入,最终推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转变角色,不仅能饰演提供娱乐、八卦的“弄臣”,而且能当好提供高质量互联网应用服务、推动网民价值生成的“能臣”。

三是从深耕国内市场转向兼攻国内外市场。中国互联网与全球互联网之间存在着间隔,这种间隔曾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的要素之一。但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头羊,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进,中国互联网也必然要走向世界。事实上,近年来,出海已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新出路。数据显示,中国已出海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超过6000家,出海产品超过1万款。目前,中国互联网领域出海的主要内容还是游戏、移动应用,且多数规模较小。但未来,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必将逐渐深化,内容类、社交类、电商类、O2O类互联网应用都有望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国互联网企业需要胸怀世界,加速在境外的本土化、差异化发展。

四是从注重模式创新转向注重技术模式融合创新。过去,中国互联网企业多靠模式创新取胜。但未来,单纯的模式创新也会遭遇瓶颈,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向美国等先进地区的互联网企业学习,向全球互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学习,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新兴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将技术创新成果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才能在无人区找出新道路。

五是从争夺线上市场转向争夺线上线下融合市场。互联网的更大价值一定在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无论是与个人生活消费结合也好,还是与传统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也好,只有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互联网的外部性,也才能通过拓展空间,反过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在这方面都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哪家互联网企业能够最先把握机遇、最先抓住机会,哪家企业就最有可能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占据更多主动。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的大幕已经拉开,未来,生旦净末丑都将由谁来扮演,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白云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