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显影

作者:◆许 婧
2016年的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真人秀,以自身特有艺术形态,彰显了大众媒介传播之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尽管存在大量同质化现象,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已从之前引进欧美和韩国节目模式为主,切换到“一买二仿三自研”的创新研发阶段,开启了“小步快跑”的节奏。以央视和湖南、浙江等省级卫视为龙头的体制内媒体实力依旧雄厚,保持着“综N代”品牌节目的支柱地位,并愈加重视有本土或地域性文化特色的节目研发,如央视推出了深受好评的大型文化栏目《中国诗词大会》;北京卫视“跨界”主题的系列节目不断衍生;东方卫视主打喜剧综艺和脱口秀节目,于嬉笑怒骂中再显海派的开放意识。总之,中国综艺节目正驶上“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快车道。本文将对2016年我国电视节目所呈现出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其中所隐藏的价值观进行反思。

一、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国家相册与民心民愿

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在2016年成为承载国家身份与民心民愿的相册,一系列重要的电视文献片和电视专题片自7月开始密集播出,如32集文献片《筑梦路上19212016》、9集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这与10月底到2017年初播出的反腐专题片和以优秀党员为主题的专题节目如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0集特别节目《榜样》、6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上、中、下)等,形成了现实呼应,不仅回顾了我党的辉煌历史,还反复强调了从严治党、坚守信念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在节目编排上也别有新意和深意,《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部中纪委力推,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于2017年1月3日到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新闻频道每晚9:30重播,而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完专题片后,接播古装反腐剧《于成龙》;同时,央视戏曲频道重播老剧《雍正王朝》,共同反映了共产党人反腐倡廉、从严治吏、强国富民、开一代盛世的心声。

电视纪录片在2016年也产生了备受好评的现象级作品。3集小成本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于电视首播时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却因为意外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而在弹幕网站哔哩哔哩走红。这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文物修复师修复故宫稀世文物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最终豆瓣评分9.4,成为年度“现象级”事件,被认为是“2016年‘二次元’平台受众需求‘逆袭’传统影视创作的一次‘意外惊喜’”①。文物修复师们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以及朴素的“择一事终一生”的修身理念打动人心,正是这种静水深流给浮躁现实带来了睽违已久的记忆和情怀。无独有偶,一部以一名90后普通青年通过摩托车环球旅行,寻访同龄人青春梦想的纪录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也获得豆瓣9.3分的高评,片中所讲的“见识和经历,让你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抒发了青春正能量,让年轻人产生共鸣,传递了新一代年轻人激昂向上的生活方式、理想和情怀。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拍摄的10集新闻纪录片《人间世》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愿望,真实地再现了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生死而谱写的生命之歌,搭建起温暖人心的沟通桥梁,也因此深深地感染了观众。

与此同时,中国历史文化也正在成为让世界观众“着迷的主题”,英国广播公司制作并播出的系列纪录片《中华故事》代表了西方世界热切了解中国的愿望。而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合拍的电视系列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则成为英国民众讨论的热门话题,引发社交媒体热议。约翰·皮尔格摄制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更是通过导演的访谈和事实,回应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颇报道,指出真正构成世界威胁的因素绝非中国。纪录片已经成为中英合作并正面宣传中国故事和大国文化外交的最佳方式之一。

可以说,2016年无论是电视纪录片对古老传统、文化历史、民生热点和中国新青年风尚的生动记录,还是电视专题片的形象化政论所产生的舆论动员效应,都收到了导向正确、反响热烈的积极效果。

二、电视真人秀:变脸、题材与素人话题

2016年堪称我国电视真人秀的变脸之年,在播出数量超过往年的同时,在版权模式、自主创新与热点话题上进行的改版和升级力度也较大,从对欧美和韩国节目模式“一买二仿”过度依赖的初级阶段,开始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调控引导。同时,“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也一直是广电总局倡导的电视节目理想的制作方向。

2016年初,由于版权问题或名称不合规制等原因,不少热门真人秀节目纷纷更名,有的在赛制上做出改变。当被判决停止使用“中国好声音”的名称后,浙江卫视遂将原定于7月中旬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第5季改名为《中国新歌声》,舞美、LOGO、导师滑椅、主持人都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于1月初更名为《缘来非诚勿扰》,《了不起的挑战》于年末改名为《我们的挑战》,由灿星制作的《蒙面歌王》第2季在9月中旬升级为《蒙面唱将猜猜猜》。同时,按照广电总局对名称用词规范和避免歧义误解的要求,《盖世音雄》《花样男神》《声音的战争》在播出时更名为《盖世英雄》《花样男团》《梦想的声音》;《偶像来了》第2季和《女神的新衣》第3季更名为《我们来了》《我的新衣》;其他还有《丛林的法则》更名为《我们的法则》、《超级女声》更名为《快乐女声》、《西游奇遇记》更名为《勇敢者西游》、《老爸老妈看我的》更名为《第一次任务》,等等。

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的“限童令”,在广电总局的强调下于2016年得到落实。消费“萌娃”对未成年儿童产生潜在的强烈示范性诱导、过度娱乐却不经心理评估而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以及炒作“星二代”旨在撬动粉丝经济等负面现象一并被抑制,仅有少量节目如《二胎时代》《音乐大师课》被保留,《爸爸回来了》《加油小当家》等明星亲子真人秀退出荧屏。湖南卫视已制作完成的《妈妈是超人》和《爸爸去哪儿4》转为网播,分别在第二、四季度登陆芒果TV,其中《爸爸去哪儿4》升级了原来单一的明星亲子模式,增加了“鲜肉爸爸”和“素人萌娃”的实习父子模式,并致力于呈现多元化的家庭模式。

在亲子类节目受限、体育类节目遇冷的情况下,2016年全年,我国真人秀节目题材多集中为音乐竞赛、明星厨艺、户外体验、明星竞技和喜剧综艺等5个类型。于2016年播出的音乐竞赛类节目超过40档,《我是歌手4》和由灿星公司制作的《中国新歌声》《蒙面唱将猜猜猜》依然领跑收视;北京卫视从《最美和声》转身,开始打造全类型“跨界”品牌系列真人秀,率先推出《跨界歌王》,做好了与2017年衔接的战略转移;东方卫视推出两档原创音乐节目《天籁之战》和《加油!美少女》,探索星素结合和女子演唱团的演出方式。明星厨艺类真人秀收视保持稳定,是一款凭借美食诱惑和明星八卦趣闻,为女性观众量身打造的展现男性明星魅力的节目类型,浙江卫视的《12道锋味3》《熟悉的味道》《食在途》、江苏卫视《星厨驾到3》、湖南卫视《透鲜滴星期天》、安徽卫视《谁是你的菜2》等都是出于这种目的而制作。明星竞技类真人秀方面,《奔跑吧兄弟4》虽致力于“剧情式综艺”的创新,但由于过于明显的剧本痕迹被观众所诟病,而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2》、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2》、江苏卫视《我们的挑战》《我们战斗吧》《非凡搭档》等,都是以明星“职业体验”为主题的明星竞技类节目,这些展现正能量的“主题性”节目,因契合时代脉搏而异军突起。同类化现象严重的户外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为了保持自身特色,采取制造差异化的手段,如浙江卫视的《二十四小时》采用了连续剧式手法,将“航海”、“穿越”等元素加入真人秀中。喜剧类节目中,东方卫视目前保持着优势地位,2016年有《今晚80后脱口秀》《欢乐喜剧人2》《笑傲江湖3》《笑傲帮》《笑星闯地球》《今夜百乐门》等多档节目播出,此外还有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2》《喜剧总动员》、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等。这些节目因开发了不同的喜剧形式(如话题、竞演、选秀、场景等),在全年风头甚健。

尽管很多真人秀以“创意”为名涉足新鲜概念或行业体验,但依然无法摆脱浮夸之风和打明星牌博取收视率之嫌,知名节目几乎概不例外,真正素人参与的节目比例和含量极低。广电总局于2015年7月发布的“限真令”提倡增加素人因素的节目,但现实是,没有明星大腕参与代言或植入品牌,品牌商不会为“大片式”综艺买单。因此,素人参与的节目主要集中在音乐选秀类节目,如《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我想和你唱》《看见你的声音》《偶滴歌神啊》《隐藏的歌神》《谁是大歌神》等。但是,有素人参与并不代表就是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审美疲劳”是任何缺乏核心价值和品牌实力的综艺节目无法跨越的屏障,中国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将加速疲劳指数,提高节目淘汰率。而潜心打造可持续性且“有内涵”的节目远比表面上的热闹PK更重要。综艺“常青树”《快乐大本营》从1997年首播以来,每年都位列收视率前10榜单;东方卫视主打脱口秀和喜剧节目更是立足长远的考虑;央视既有《艺术人生》《星光大道》等走过10多年历程的标杆性栏目,又有新锐原创栏目《中国诗词大会》(2016年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这代表央视制作文化类节目的示范性接力,这些都是各台可以预见到的能令其走得更久的立台根本战略。回到素人参与方面,湖南卫视于2015年、2016年连续推出的国防教育真人秀《真正男子汉》就是一档比较特别的星素结合军事体验类节目,通过记录让明星深入一线部队,在一些适度的军事训练科目中,经历像战士一样的“成长”,摆脱了以往综艺节目功利、露骨的“虐星”方式,将明星的素养和真性情与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领观众感受军人的苦与乐,正确认识服从与纪律、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该节目得到了广电总局的认可:“《真正男子汉·空军篇》作为一档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真人秀,将会成为广电总局引导和调控真人秀的样板之一。”②可见,星素混搭只是形式,只有具备了核心内容和有意义的价值取向,才可能成为优秀节目。

三、多元价值观:生存、情怀和娱乐节目热点反思

娱乐真人秀的版权之争是市场和利益之间的冲突,背后是背负在中国电视人身上竞争激烈的生存问题和品牌突围的双重压力。中国各级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平台所肩负的职能与职责的大小强弱并不同,节目的尺度和底线也有差别,但市场化过程中,随着国际国内局势变化和文化价值多元的蔓延,党对媒体领导和监管的喉舌地位在不断强化。

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承担了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导向作用,很多时候并不将收视率当成其所制作节目唯一的衡量指标,如寻人公益节目《等着我》、文化节目《艺术人生》《文化访谈录》等都是央视开发并长时间播出的保护性节目。而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后推出的知识类励志性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立足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和人文智慧内涵,回答了“原创性”的真谛,不仅激励学生爱好中国文化,提高审美素养,还激发了国人对“雅文化”由衷的热爱和温暖的诗意。省级卫视的审核相对宽松,在其恪守政策底线之余,有较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其中既有以娱乐为根本而强势立台的湖南卫视,又有不断开发《金星秀》《中国式相亲》等针对社会尖锐问题节目的后起之秀东方卫视,而北京卫视《传承者之中国意向》也从文化传承项目的角度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此外,一些虽囿于传播力局限面临招商困境,但仍勇于创办文化节目的地方卫视尤为可贵,具有巨大的示范意义,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四川卫视的《诗歌之王》、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等。期望节目获利无可厚非,但各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具备“以俗养雅”的平衡意识。而制作出拥有好口碑与热烈反响的文化节目,与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归根到底,文化内涵是节目具备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评价一个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并不应只包括“娱乐”,研发和编播的多元化体系构建才是关键,盲目跟风则无异于自戕。

与在电视上播出不同,网络平台的综艺节目游走在娱乐“极致化”的边界,类似《奇葩说》《吐槽大会》等名牌节目都因尺度较大被广电严格管控。也因此,主流网站在加大自制投入的同时,用多条腿走路,与电视台在综艺节目上展开密切合作,除了购买人气节目的版权项目,还联手开发新节目。2016年末,有两档节目尤为引人注目,一是黑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合作的《见字如面》,它用一种极其朴素的形式,通过明星阅读一封封最切进历史节点的信札,让观众仿佛走进了鲜活的历史场景,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令人耳目一新。《见字如面》与北京卫视的《档案》一起,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让人看到本土文化的原创空间是多么广阔。另一档就是东方卫视首创的“父母亲属陪儿女相亲”模式的真人秀《中国式相亲》(由搜狐购买网络播出权),首播后就一石激起千层浪,批评者认为这是以“猎奇”为主的审丑式话题炒作,是婚姻包办的时代变种,甚至是在用“巨婴理论”来分析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档由金星主持的相亲节目的口号是“一人脱单全家光荣”,显然不同于《非诚勿扰》中年轻人之间相对单向的对垒和选择的节目形式,折射出“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是两个家庭社会关系的结合”的深层含义。这个理念并不新鲜,曾在2006年由王海编剧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被明确指出过,只不过10年后戏剧性地出现在综艺节目现场。《中国式相亲》每一期节目都如同现场版的家庭伦理剧那样热闹,不仅汇集了各种类型的相亲男女,还有父母们饱含人生见识的挑剔眼光和条件。婚姻被父母当作孩子长大的“成人礼”,既是含辛茹苦半生奉献后对孩子出于深爱的干涉,又源于中国文化深厚的家庭观念,而这愈发和年轻人的思考方式格格不入。两代人观念的碰撞如同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急剧变迁中的代际矛盾,以及转型社会中婚姻观念的多元裂变,“中国式”一词道破了传统的根基和力量,中国社会真正走向“单身友好型社会”注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今天的电视娱乐节目最重要的是强调有趣、真实、不虚伪。当然,《中国式相亲》呈现出的某种真实,绝非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真实,远没有北京和上海的公园里“相亲角”满是为孩子操心比拼条件的父母那样直接,这是由娱乐节目的属性决定的。从传播角度看,《中国式相亲》显示的是中国式真人秀研发的方向、类型和表现尺度到底在哪里,这才是更深层次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国内真人秀一直存在过度娱乐的现象,为收视率博取眼球的无底线制作之风也是屡禁不止,如《熟悉的味道》一期节目的现场,节目组让嘉宾意外而尴尬地“见到”亡故6年的父亲,招致很多观众“不尊重嘉宾和逝者”的犀利批评。此外,一味靠明星提升收视的投机心理也不足取,《我是歌手4》总决赛上,歌手老狼搬动“摇滚界半壁江山”共同演唱曲目,却沦为走音跑调的“车祸现场”,不堪入耳,演变成一场尴尬闹剧。可见,所有超越市场规律和艺术底线的“文艺型炫富”最终都未逃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定律。粉丝追风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代表这个群体的基数有多么庞大,而是一种类同于“宣传期营销”的现象。随着观众审美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看客会为真正具有“情怀”和“诚意”的艺术行为买单点赞,单凭疯狂粉丝的迷恋和传媒制造的话题就可以轻易敛财的时代迟早会结束。

中国电视真人秀应走心而不虐心,艺人跨界不再耍宝或制造噱头,脱口秀犀利智慧而不恶毒,明星做饭不为炒八卦,亲子节目关注心理和伦理的健康尺度,做慈善不是偶尔作秀,星素结合不是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等等,这些都是对一档好节目的常识性预期,电视综艺应该不止于话题和有趣。

毫无疑问,严肃地对待“娱乐”,将焦点放在认识论而非美学上,是认识“电视”作为“一种修辞工具”的开始。“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危险的事正是知识分子和批评家一直不断鼓励电视去做的。这些人的问题在于,他们对待电视的态度还不够严肃。”③

本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指定课题“2016年度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研究报告”部分研究成果

注释:①盘点2016网络动漫平台新现象:二次元如何传递能量,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1220/8098917.shtml。

②广电总局:《真正男子汉》是优秀真人秀的模板,http://ent.163.com/16/1222/22/C8U3AVLB00038FO9. html。

③[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吴燕莛译:《娱乐至死·童年的消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7页。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责编:倪啸)

 

唱响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时代强音

2016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研究报告

换一个视角看历史

历史真实的再现

记录百姓风采 唱响时代荣光

系列纪录片《手艺》片头的几点创作体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