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征》在有限的8集内,坚持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在历史影像资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收集了大量鲜活的关于长征的历史文献以及影视资料,从而增强了纪录片的史学价值。据调查,该片收录了600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700多条长征亲历者和目睹者的采访,为全片奠定坚实的史实基础。同时,通过电脑技术的再现,将采访影像和历史旧址以及挖掘的历史细节灵活地运用到片中,为我们打开了历史真相的大门。每一位观众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真正做到了有内容、有看点、有思想。
纵观整部纪录片,最大的看点莫过于百位老红军集体出镜的场面,这也是整部影片最具文献和史料价值的部分。在这些平均年龄近一百岁的老红军的采访资料中,有一半老红军战士的采访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完成的,而另外一半老红军战士则是现世存在的为数不多的长征亲历者。通过采访这些老红军,最大程度地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挖掘出来,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铭记那些老革命家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长征虽已离去,但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例如,摄制组首发来到遵义,在实地考察和拍摄过程中认识到老红军对于长征这段历史的重要意义,决定对老红军王道金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饱含深情地讲述了红军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往事。“没有鞋子,我们就赤脚走路,天上是飞机,地下是大炮⋯⋯”他用最朴素的语言,令观众为之动容。这些老红军的采访影像,不仅是研究和保存长征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纪录片《长征》以各大电视台和新闻节目采访红军当事人的一手历史资料为塑造人物的素材,同时,还将人物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巧妙结合,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历史人物形象。如《长征》中描写毛泽东捉虱子的情节,毛泽东容不得身上有一个虱子,而周恩来却不在意身上有很多虱子。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的性格差异呈现给观众。
《长征》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睿智和伟大人格,还从普通红军的视角出发,生动刻画了普通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抗战的英雄气概。该片描写了那段烽火岁月中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里面有红军谢益先为了救饥饿的母子三人,将自己身上的干粮袋送给他们,而自己在途中只用野菜充饥,最终离开人世的故事;有在夹金山一直流传的“小太阳”的故事;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被写成《丰碑》的故事,等等。可以说,《长征》作为一部英雄史诗,在对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敢于牺牲的高尚品质、关爱民众团结战友的赤子深情的揭示中,使人们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
三、通过动画特效增强视觉效果
纪录片《长征》为真实展现战争形势,精心设计了300多条特效动画,利用传统叙述手法与新技术的结合,生动再现了那些长征途中经典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爬雪山、三军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表现出战争的复杂形势和动荡的战局,真正达到了用真实还原历史的视觉效果。以当下的视角去解读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清晰地再现了长征的整个历程,让整部片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创新性。例如,该片通过特效动画真实再现了红军为了摆脱困境,在湘江展开血战。战士们冒着敌人飞机的狂轰乱炸英勇作战,江面上,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江水。还有攻打泸定桥时,战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不时掉入万丈深渊,但他们不曾畏惧,依然顽强地爬向桥的对岸。这种景象的还原,让无数观众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可以说,动画特效的运用使整部纪录片的视觉效果震撼人心。
四、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节刻画相结合
一部好的纪录片,在内容上要尊重历史,贴近史实,还要重视细节的再现和叙述。《长征》就是这样一部良心之作。该片以全新的视角赋予了长征精神新的时代意义,宏大的历史与细节的再现,真正实现了历史传承与“红色”精神的和谐统一。
1.真实再现历史场景,还原长征艰难险阻纪录片《长征》立项之初,就从“以体验还原历史、以数据验证奇迹”的创作理念出发,以实地体验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力求还原和传达详尽的历史真相。为了真实还原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制作方调动了摄制组的全部力量,兵分五路,分别赶赴陕西、四川、贵州等22个省份,沿着当年长征的足迹,驱车五万余里路进行实地拍摄,堪称一次车轮上的“长征之路”。
可以说,《长征》是众多涉及长征题材中最具挑战性、还原性的纪录片之一。特别是第三路摄制组在通过长征最后一座4800米的大布雪山时,在高海拔的雪山上,即使是最简单的日常活动都显得异常艰难,而摄制组还要搬运接近200斤的拍摄器材,每走一步,拍摄人员都会面临双脚陷下去的危险。在如此艰苦的拍摄环境中,他们依然没有退缩。虽然他们的身体在长途跋涉中早已吃不消了,可一路上听着老一辈人口耳相传下来的红军长征的故事,让他们始终充满着激情。纪录片《长征》通过这些生动和严谨的历史故事,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带领观众真切感受红军所经历的艰苦历程,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此外,制作组还特别组织了200多名武警官兵及民兵战士,从体验者的角度出发,穿越80年的时光来体验真实的长征。他们从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存层面出发,真实地感受到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他们穿越沼泽、高海拔地区,挑战自身体能的极限,从精神上深刻感受长征精神带给自己的坚定信念。
2.聚焦典型元素,以细节展现历史在以往众多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有的以全景式的叙事结构为主,有的聚焦于典型故事呈现。而《长征》则是一部既关联全景、又立足于长征历史事件的大型纪录片。一方面,在整体背景的展现方面叙事清晰。纪录片《长征》宏伟壮观,深入再现了红军长征的真实历史,用史诗般的笔触全景式地刻画了湘江之战、强渡乌江、穿越大草原等众多长征途中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另一方面,又聚焦于历史事件的典型元素,利用小的细节来构筑大的历史。纪录片《长征》将叙事的核心牢牢锁定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上,通过长征途中所发生的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元素,来体现该片的真实性。例如节目组精心制作的服装道具,草鞋、干粮袋、标语等看似普通,却是还原历史真相或贯穿全局的关键物件。正是因为对这些细节的重视,才更加真实地体现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史学价值。虽然历史的细微之处常常被人忽视,但正是这些细节元素才能够带领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解读历史真相。正所谓是“细微处见真精神,平凡处显不平凡”。
3.独特的叙事,展现“结构”的艺术对于纪录片而言,叙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方式不仅是选择和处理素材的方法,还是制作者表达自己对生活感受和认知的方式。可以说,叙事结构是制作者赋予素材意义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形式。
纪录片《长征》采取分集叙事的结构,以长征历史为主线,以长征精神为灵魂,主题鲜明突出,叙事结构合理。例如,第一集《英雄史诗》与第八集《永远长征》主要阐述红军长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还以国际视角生动阐述了长征精神在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时期的传承和弘扬。第二集《路在何方》到第七集《百川归海》则以长征历史为主要内容,讲述了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战役,呈现那段经久难忘的历史。
同时,采访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如果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纪录片的叙事性。纪录片《长征》总片头以长征亲历者及其后人的相关采访展开叙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向观众展现过去和未来的时代变迁感,从而增强整部片子的表现力,这无疑是该片在叙事上的最大亮点。该片结合背景因素以及事件的动态过程,将采访融入事件的叙述之中,共同承担叙事的功能。
五、结 语
长征作为革命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史诗,它的成功犹如一座丰碑,光荣地写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之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长征》作为一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教科书,将长征精神同新的时代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阐述了长征精神新的时代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责编: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