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仙侠玄幻剧后现代审美症候分析

作者:◆吴 昊
近年来,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IP热潮的到来,我国的影视产业有了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依托于影视产业、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而产生的仙侠玄幻剧更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系列后现代审美症候。因此,将仙侠玄幻剧放置于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从后现代理论入手,阐明仙侠玄幻剧的美学特征及其呈现的审美症候,力求以一种理性的态度看待仙侠玄幻剧热潮并反思其带来的影响。

一、从仙侠玄幻热到后现代文化

仙侠玄幻剧是仙侠剧和玄幻剧的统称,通常改编自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主要以修仙成侠、斩妖降魔为故事主线,讲述仙、神、魔、妖界的神话故事和情仇异事。从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开始,仙侠玄幻剧作为新兴的电视剧类型开始走红并呈现火爆之势,《古剑奇谭》、《花千骨》、《幻城》、《青云志》近年来连续挤爆荧屏,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屡创新高,IP影视版权费、制作费也水涨船高,仙侠玄幻热已成为当今影视界的重要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影视领域的商业化发展不断深入,受众的话语权逐渐增大,电视剧的文化功能和受众的审美诉 求发生了明显转变。内容轻松、娱乐性强、富有体验感的影视作品逐渐增多,为我国影视领域带来了后现代文化特征。而身处其中的仙侠玄幻剧,不仅是一部部虚构的影视作品,更是创作者通过解构经典、互文性叙事、呈现虚拟现实的视觉效果构建起来的多个后现代文本。因此,我们需要将仙侠玄幻剧置身于后现代语境下,透过表象触及其深层的话语意义,深入探析其后现代审美症候,以求更加准确客观地把握仙侠玄幻剧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意义,从而也为仙侠玄幻剧今后的创作发展提供借鉴。

二、仙侠玄幻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

仙侠玄幻剧本身所具有的网络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属性,使其从叙事语言、人物建构到主题内涵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后现代审美特征。

1.神话母题的延续与重构 仙侠玄幻剧对传统神话母题有着频繁的引用。如《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花千骨》等影视剧均引用了女娲补天、不周山之战等我国古代经典神话母题,展示了故事的“历史起源”,显示了后续神话叙事的“正当性”,也渲染了久远神秘的叙事氛围,为观众营造了审美距离。

仙侠玄幻剧虽然延续了神话叙事,但主要是以神话为背景所进行的新神话主义的后现代重构叙事。叙事内容更加轻松化、世俗化。剧中的神仙有了凡夫俗子的烦恼和情感,他们的爱恨情仇、修仙成侠,为文本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满足了受众心灵深处的英雄梦想和情感渴望,使受众体验到了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人生。

但是,仙侠玄幻剧对古代神话中所承载的人定胜天、反抗命运、拯世济难等民族精神的描绘比较浮于表面,主要以喊口号为主,神话故事的诗意气质、精神意蕴和文化深度在文本的重构中被削弱了。同时,仙侠玄幻剧对人性的剖析和挖掘也不够深入。在众多仙侠玄幻剧中,我们虽能看到心系苍生、毫无私欲的神仙,为了获取权力、不择手段的魔怪等,但这些人物有神性,有魔性,却没有人性。总的说来,讲述神话却失去了神话灵韵的仙侠玄幻剧成为了众多神话文本中异化的存在。

2.武侠和游戏的互文叙事仙侠玄幻剧叙事的特殊之处在于对中国传统武侠文学和新兴网络游戏进行的互文叙事。互文性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①首先,仙侠玄幻剧的叙事模式出自于武侠文学,尤其体现在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上。多数剧情是讲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经过高人指点或恩人相助,历经波折,最终成为江湖、仙界或是魔界重要人物的过程。此外,仙侠玄幻剧还吸收了武侠文学中带有浓郁江湖特色的叙述话语、行侠仗义的精神内涵以及江湖儿女爱恨情仇的叙事内容,甚至挪用了武侠文学建立的武侠世界构架。在融合了武侠文学的基础上,网络游戏促成了仙侠玄幻剧的成型。仙侠玄幻剧吸收了网络游戏的叙事策略,以“通关”作为情节推进的主要方式,使剧情充满了叙事悬念。例如电视剧《花千骨》中,主人公花千骨经历了寻找道长、入门考试、拜师、修仙、救师、解开生死结等重重障碍,悬念迭生,引导观众跟随着她的经历 一步步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融合了武侠文学和网络游戏精髓的仙侠玄幻剧提供给了受众区别于现实的游戏情境,为受众带来了自由的体验、短暂的愉悦和游戏的快感。

3.视觉体验至上仙侠玄幻剧以崭新的叙事方式在电子影像、网络游戏主导的视觉审美时代,营造了一个封闭的玄幻世界,并通过带有东方符号的视觉奇观,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但遗憾的是,仙侠玄幻剧仅仅强调了表面的影像奇观,它的视觉叙事始终没有深入到表达层面,虽有精致的场景、炫目的特效,却没有带来画面之外更深层的含义。

在仙侠玄幻剧中,创作者营造了众多无所意指的视觉符号,例如奇异的人物装扮、炫目的魔法仙术、虚构的奇幻世界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封闭的视觉世界。这里面所有的视觉画面不再由现实而来,也不再意指现实,就如同波德里亚描述的“仿像世界”,受众从中获取喜怒哀乐,但却和真实的世界毫无关联。

三、仙侠玄幻剧的后现代价值症候

“大众既创造了大众文化,同时也是不自觉地被大众文化卷进了后现代现象中。”②这些仙侠玄幻剧为大众而创作,并对社会审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反馈到每一位受众身上,完成了后现代文化在受众身上的表意实践。

1.深度的丧失仙侠玄幻剧缺乏深度首先表现在体验性叙事取代了内涵叙事。仙侠玄幻剧通过叙事文本中的一道道通关障碍,带给观众强烈的体验感。但是,之前文本中的韵味却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其次,深度的丧失还在于创作主体的情感缺席。在剧中受众无法感知到基于现实的情感线索,“可以说,虚拟文化打破了模仿和复制文化的种种禁忌,继而导致了一种虚无主义和不确定性。”③第三,则在于价值判断的简单化。仙侠玄幻剧中倡导的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等价值观弘扬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但是,仙侠玄幻剧对于善、恶、爱、恨等价值观念的阐释和划分过于二元对立,其塑造的世界较为扁平化,缺乏理性思考。

仙侠玄幻剧作为我国后现代文化话语系统中重要的审美表征,构建的不仅仅是文本本身的价值,同样构建了身处于这个系统中受众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其不成熟的世界观、缺乏深度的价值判断导致了作品对于人性和社会深层价值体系探究的欠缺,也会对年轻受众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2.现实的消解仙侠玄幻剧营造了一个异于现实世界的视觉空间和幻想世界,通过情景模拟,创作者放弃了对现实世界的观照,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崭新世界的仿像,并不再同现实生活产生连接。仙侠玄幻剧在虚构中走入了无法意指的后现代,使受众在一个美好、刺激、无忧的氛围中纵情于视觉的狂欢和美好的英雄美人救世梦。

然而危险的是,当青少年熟练地游走于仙侠玄幻剧的原本—网络游戏中时,他们之间交流的是“装备”、“皮肤”等和现实生活完全无关的内容,真实的世界对他们不再具有吸引力。就像英剧《黑镜》终极玩家一集所展现的,在视觉仿真技术基础上的VR技术让游戏中的仿像变得真实,真实和虚拟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沉浸在游戏中的人们开始无法分清现实和虚拟,一切都混乱了。

3.交流的困境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影视作品成为了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影视文化潮流中,中国影视文化始终难以平等地走入国际受众的视野。特别是仙侠玄幻剧仍是国人自娱自乐的产品,这其中制作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剧中对当今现实缺乏观照,即使传达的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正面内容,也无法让国外的受众产生共鸣。纵观和仙侠玄幻剧同期的其他国家的虚构类影视作品,无论是韩国电影《釜山行》,还是美剧《西部世界》,它们都是通过虚构的叙事话语观照当下的社会议题和社会现状,通过与受众生活产生连接的内容,来表达深刻的主题内涵,如此传达的价值观才容易被接受。

仙侠玄幻剧为80后、90后甚至00后受众营造了一个他们所熟悉的后现代文化“场”。这个文化“场”以网络为源头,以反束缚的风格和封闭的世界构架为主要特征,昭示了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展示了受众独特的审美个性。然而,在影视行业热钱大量涌入、影视和网络关系愈发紧密、VR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这个“场”所呈现的一系列后现代审美症候值得警惕。因此,唯有正视仙侠玄幻剧的艺术属性,以创作摒弃迎合,铭记艺术创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仙侠玄幻类影视作品才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注释: ①[法]茱丽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意义分析研究》,转引自朱力元《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47页。

②金丹元:《“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③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169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责编:谈媛媛)

 

唱响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时代强音

2016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研究报告

换一个视角看历史

历史真实的再现

记录百姓风采 唱响时代荣光

系列纪录片《手艺》片头的几点创作体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