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阶层的价值观中呈现出的“集体焦虑感”剧中一共呈现了三组家庭,分别代表着社会中的三个阶级。张小宇家是典型的“暴发户”,他在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因为生母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叛逆乖戾,成绩差到连国内一般的高中都考不上,出国是他的家庭无奈的选择,也是其父亲对于教育责任的变相逃避。方朵朵家是典型的中产家庭,母亲董文洁是职场精英,对待孩子更是万分严厉,孩子的分数下降0.5分她都会非常紧张,父亲方圆则是家庭中的调合剂,朵朵因为学习的压力身心俱疲,学业更是屡遭挫折。琴琴家是最常见的工薪家庭,妈妈是社区医院的大夫,对孩子有着极高的期盼,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有着“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夫妻二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琴琴是个“学霸”,家中却因尴尬的经济条件而矛盾重重。这三个家庭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但无论哪个阶层,对下一代的教育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这种“集体焦虑感”是时代整体的躁动在每个家庭上的影射。
来自工薪家庭的琴琴刻苦努力、成绩优秀,但其母亲担心的是“文凭”抵不过“背景”,“只有出了国,才能更优秀”,“出国”等于“镀金”,是改变下一代“阶级身份”的唯一途径,因此哪怕抵押房产她也要将孩子送出国。而来自中产阶级的董文洁内心也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她害怕孩子一旦在分数的竞争中落败,就无法维持其中产家庭的地位,“考不上重点大学这辈子就全毁了”是她反复强调的话,“只要你好好读书,你用功努力,你就能进
年级前一百,能进前一百,就能进重点高中,只要进了重点高中,稳稳地你就上重点大学呀!”剧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熟悉,这仿佛就是我们从小听到大来自父母的期盼。董文洁撕了朵朵写的小说,朵朵愤怒地说出:“我就是分数的机器”。对于这个中产家庭来说,“教育 ”已经与“分数”画上了等号。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它还包括自由、创造、想象⋯⋯是对价值观的合理建立、对思维的训练、对处事方式的指导。董文洁这个家庭所带给观众的压抑感与束缚感,促使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进而思考“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小宇家不用担忧背景、金钱、机会,他的父亲渴望的是外界的认可,让孩子能够有“资本”守住庞大的家业。孩子们的抱怨是对这种“集体焦虑感”的反抗,也促使观众进行反思,成功的教育是引导孩子自主树立人生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去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对下一辈“独立人格”的塑造。二、爱与别离:对父母子女关系的重新诠释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该剧的名字“小别离”中暗含深意:“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离,可是为了让你在死之前,没那么害怕,它前面还有几次小别离。人到中年,儿女长大了,你得跟他别离。父母老了,垂死、衰老,你得要跟他别离。你自己也老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要别离。总之就跟你以前熟悉的、习惯的、适应的、喜欢的生活统统别离一次,这就叫小别离。”①别离是一种期许以及一种愿望的传承,蕴含着一个家庭的期待与辛酸。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经突破了52万,而其中低龄留学生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让孩子出国读书,这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将要远隔山水,面临着无可奈何的别离,就像剧中的三个家庭一样。《小别离》突出了这一趋向性的社会现实,并对新时代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做出了重新的诠释。用“别离”来代表“爱”,用“放手”来代替“关怀”,更加注重子女个体的发展与成长,注重随着子女的成长与家庭逐渐的疏远与再度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别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子女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关系打开了一条裂缝,鼓励父母们“放手”,正视即将到来或是已经到来的“小别离”。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爱与关怀,却无法控制孩子的思想;父母可以保护孩子的身体,却终究无法荫蔽他们的灵魂。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终将也必须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小别离》不仅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拷问,也是一次对父母子女之爱的重新诠释。正如龙应台所说,父母和子女的距离也许便是一段小路,一个站在原地,一个远走他乡的目送。而当父母真正明白那个背影的含义,才能真正地祝福孩子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安心地对自己说:“不必追”。《小别离》用性格不同的人物、复杂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向观众诠释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平凡中更见深刻。
三、“真实”是电视剧的核心生命力
《小别离》是一部让观众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感同身受”这四个字的电视剧,它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从宏观上社会中明显的阶层分化,还是微观上每个家庭中的困惑与选择,我们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故事,每个家庭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说夸张与渲染是电 视剧的吸引力与竞争力,那么真实无疑是电视剧的核心生命力。只有真实,才能在平凡中体现深刻。当朵朵不堪压力地说出“我就是分数的机器”时,董文洁的眼神被海清诠释得入木三分,其中包含着伤心、困惑、不解等多种情绪的交织。当朵朵走入出境的安检通道时,方圆与董文洁的眼神,让观众感慨到“和我当初出国留学时妈妈看我的眼神一模一样”,其中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不舍、期盼与浓浓的爱。这些真实细节的刻画与诠释,有赖于黄磊、海清等演员精彩的表演,更依托于导演与编剧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便是该剧鲜活旺盛的核心生命力所在。
《小别离》中的人物是平庸的,普通得就像我们身边的甲乙丙,平凡、善良,他们有的会算计但并不害人,有的知足常乐却故步自封,他们甚至有点庸俗,但并不讨厌。他们让我们看到,也许真正决定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是崇高的理想,而是琐碎的欲望,或者说是自己想要到达的远方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与抗衡。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普通人在中国式教育下所经历的人情冷暖、所品尝的酸甜苦辣。择校、家教、陪读、出国留学⋯⋯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字眼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能够从他们的境遇里体会到现实的冷漠,感受到人在琐碎的欲望中的无奈与痛楚。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别离》能够吸引到大量的观众,靠的不是悬念,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它只是在一种几乎与生活平行的叙事中描述了与人们日常相关的一切。
“小别离”,这三个字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别离”本质酸楚,在前面加一“小”字,似乎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有些期许,有些甜蜜,有些无奈,还有些温馨。《小别离》就是这样一部平凡的家庭生活剧,平凡中更见生活。
课题来源:陕西省教育厅,课题名称:媒介融合背景下陕西形象重构与媒体提升战略研究,课题编号:16JK2157
注释:①《小别离》中台词。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责编:胡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