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理财

活在艺术市场中的邓石如

作者:本刊记者 叶辉
1995 年嘉德秋拍,邓石如的一件七言对联拍出 20.8万元的价格。2007年西泠秋拍中,邓石如行书《陈寄鹤书》拍出 201.6 万元,10 年之后的2016 年更是迈上千万元级别,成为清代身价最贵的书法家之一。

周文翰 文化产业和艺术投资专家,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2016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邓石如书匾《是清风明月之庐》以1552 . 5万元成交,创造邓石如书法最高成交纪录,也是最贵的清代书法作品之一了。拍卖公司透露,这件作品送拍前曾是原上海市委副书记王一平的旧藏,还牵连出一段鲜为人知的邓石如书法在1960年代的走红史。

当时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好明清书法,1961年在西泠印社得到邓石如的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毛泽东观后大为赞叹,曾经借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此事在当时京城党内收藏家康生、谷牧、邓拓、夏衍等人中传开,一时争藏邓石如,时任国家建委主任谷牧托同乡、校友、在上海市委任职的王一平帮助购藏邓石如书法作品。王一平在上海文物商店发现这幅作品后,推荐给谷牧,可因为价钱大——据王一平后人回忆,当年买这幅字的钱可以买10 幅齐白石的画——谷牧没有购买,王一平就自己出钱买下,挂在客厅。

1990年代拍卖市场兴起后,邓石如也是最早受关注的书法家之一。1995年嘉德秋拍,邓石如的一件七言对联拍出20.8万元的价格,比其他清代著名书法家价格都高。到21世纪初,随着书法收藏热升温,重要对联作品的价格多已是数十万元,2007年也在西泠秋季拍卖会上,邓石如行书《陈寄鹤书》拍出 201.6万元高价,10年之后的2016年更是迈上千万元级别,成为清代身价最贵的书法家之一。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白麟坡人,原名琰,字石如,年五十四时值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因避帝颙琰讳,遂以字行,更字完白,一字顽伯,号古浣子、完白山人、游芨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邓石如的书法、刻印作品甚多,既有为生计而就,亦有朋友之间友情交换者,也可算作一种广义上的市场交换行为。其子邓传密《东园还印图跋》云其父“先君子生长穷乡,少以奇寒,不能竟读, 乃学先大父木斋府君,学文余,艺书法、摹印为衣食计……久为海内好古君子所珍……夫先人游迹所至,以书印为缟紵之投者,不知凡几。”可见为生活所需,他生前创作的作品数量甚多。

古代文人多讳言出售书画之事,所以可以推测他的作品主要出售给他晚年经常活动的“江淮间”(应该是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主要城市)、家乡怀宁周围以及曾经活动的北京、武昌等地。有据可查的是1786年书法家金榜举荐,邓石如结识了当时的户部尚书曹文埴,曹文埴请邓石如作《四体千文横卷》,深为叹绝,奉上白银五百两为酬。考察同期书画家的润格,如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郑板桥字画的收费标准是“(画)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曹文埴给的酬金数量超过郑板桥,似乎不仅仅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而是带有一定赞助色彩。《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餐馆如意馆上等酒席每席二钱四分,包酒水,而乾隆后期扬州米价每斗60文、家用柴火一日只须一文钱。晚年如62岁所作《庐山草堂记篆书屏》(日本人氏藏)是应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左辅(17511833)所请创作。部分作品用于文人之间相互交换。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他与“扬州八怪”之一罗聘在京城相识,两人来自相距不远的安徽怀宁、歙县,自然亲近起来。《完白山人诗存》中记:“余(邓石如)与两峰遇于京师,两峰为作《登岱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因作篆以报之。” 《完白山人文存》题跋记录乾隆五十三年初春,“两峰子(即罗聘)写梅,嘱古浣子(即邓石如)作‘山中白云’印。古浣子作‘山中白云’易其画梅,梅耶,印耶,逐相易耶!戊申小春。” 邓石如还曾为罗聘刻过一方白文印 “铁钩锁”,边款云:“两峰子(罗聘)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石如)作印亦用此三字法。”可见两人对书画创作章法、笔墨技巧多有交流。

邓石如还应地方官员、缙绅或僧道所请,为寺庙、学宫、书院、名胜创作相关匾额、楹联、写经刻碑等。他的题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草堂的对联、书于61岁时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篆书摩崖》,63岁去世那年所书《泾县学宫礼器碑》(隶书)都是如此,估计都有一定报酬。63岁临终这一年,他应邀为泾县学宫书写刻石8块,需以大篆、小篆、分书、行楷各体书写,但仅书一隶书碑文,就因病而归,阴历十月卒于家。同时期的书画家也多有类似活计,如乾隆四十九年(1784)罗聘曾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惟妙惟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

 

“割韭菜”的金融大鳄唐汉博与“唐家班”

忽悠式重组坑股民没商量

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

刘士余经典语录

“佟掌柜”闫妮的财富经

强监管下的 A 股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