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的天价估值还有谁当回事?
一切都在复归应有的本来逻辑。但这些复归,并非复古,而是螺旋提升。诚如海尔CEO张瑞敏今年时常提及的“套圈”。
过去四个5年,我们在为谁心跳?
在20年前的上世纪末,以一场在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为标志,在GE韦尔奇为反对官僚主义而手舞足蹈之余,让我们举国上下见识了“规模”的巨大诱惑。进军500强,成了当时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共同目标。目标不剑指全球500强,好意思出来混吗?尽管,那时也有声音认为基于营业收入的所谓“500强”应叫“500大”,但瞬间销声匿迹。因为,那时国人眼中的“大”,就等于 “强”;不“大”,也无以“强”。于是,“航母”先于辽宁舰15年成为了时尚热词,而“集团”在消失15年后重新进入视野。事实上,现在时常受到争议的超大型国企,都是在那一段迅速膨胀的。而管理界,则激烈争论着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得与失。
5年后,人们发现不对劲儿。特别是在安然事件后。企业仅仅有规模还远远不够,规模常常是致命的幻觉。如果同时登上规模榜和亏损榜乃至丑闻榜,反而更寒碜。事实上那几年陆续黯淡乃至轰然倒下的知名公司,从柯达、诺基亚到索尼、夏普,无一不是全球500强榜单上的常客。如果登上某一光荣榜,别说成长,如果连死都避免不了,这不亚于临刑示众。于是500强之梦逐渐被人们冷落,谁谁登上500强也不再引人轰动,而“大企业病”开始广受重视。管理界和企业界,围绕多元化和产融结合的讨论也不再山响,更多的声音可归纳为:“先做强,再做大”。而实践层面,海尔“把公司做小”的管理变革,和格力“把公司做专”的经营定力,逐渐成为代表。
又5年,随着中国企业自身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成长,他们纷纷有了自己的10年、15年,甚至走到了20年。岁月不饶人,成绩虽喜人,但真有些干不动了。于是“长治久安”成为了新的企业课题。因为不管大还是强,都是要附着在生的基础上。那一段,如何“做久”便成了众多市场化企业创始人的隐隐心病:创富之后,拿什么传承?“百年”开始覆盖在了“五百”之上,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宣言中的主角。那一段,南方的茅理翔与北方的孙大午,分别殊途同归地潜心推演着自己的企业传承宝典。我在那一段,写出了一篇自己也印象深刻的《反基因传承》。
但可惜,这些进化都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的从天而降,又特别是最近5年互联网思维的强力冲击,而戛然而止。自然界,本就存在着很多突变。如果说,我们的环境变得空前恶化,我们的对手变得陌生野蛮,我们的未来不可捉摸,进而我们的生死就在朝夕之间,传承问题便不再是头等大事。头等大事,是当下如何“活下去”。而新兴企业在大资本与新技术双轮助推下,大有红小鬼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势。于是,“颠覆”之下,不论传统企业还是网络新贵,其现有的“窝”和窝里的“蛋”,都变得异常脆弱。茫然与焦虑之下,“转型”、“变革”、“跨界”成为了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口头禅。这一阶段,如果谁敢不谈转型、不论估值,也就别出来混了。即便优秀如万科,面对雷军提出降价一半的“挑衅”,也惶惶然底气不再;而手握刚打败微博的微信,马化腾依然惶恐失眠。这是一段没有哪家企业有安全感的岁月。
5年后的今天,世道又变了。雷军不再有心情谈论人家万科的房价,打劫出身的周鸿祎也开始反思硬件免费,马云则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四处补缺并购上,并开始重新尊重线下实体价值。而更多曾被天价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则如苏宁孙为民所言,“死得连尸首都没剩下”。人们重新复归常识,发现并追逐以研发为根基、以聚焦为战略、以狼性为基因的华为,同时我们一抬头,也才发现日本的稻盛和夫以他走过的80年精彩人生,正在昭示着那些似乎不变的朴素真理。
新5年,我们将为他们鼓掌!
不变的,还有另外一群始终在“海平面”以下的细分行业领先企业。
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将他们称作“隐形冠军”。因为他们的大量存在,德国经济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摧垮,反而显得愈加强大。在“大”、“强”、“久”之后,他们更多的是“小”而“美”!他们没有多大营收规模,但他们拥有恐怖的市场份额;他们不曾在大众如雷贯耳,但他们却能在行业内一言九鼎;他们目前尚未拥有乔布斯,但他们却用专利支撑着时尚。更关键的是,他们不仅在德国,也在我们中国!只不过,他们隐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用他们最专业的方式,保障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的,他们中很多可能只有几个亿的年营收,但已然默默耕耘了20年,拿下了中国乃至世界细分市场垄断性的份额与影响力,成为无可替代的那一个。你能想象吗,一根小小的吸管,义乌的双童公司可以做到全球第一,同时成为当地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与之并行的,却并不是低廉的价格,而是持久的专注心,和傲人的利润率。
只不过,在外界视角里,他们被视而不见;但在我们看来,他们完全可以更加自信,登堂入室!他们在过去的20年,已经在行业内证明了自己无出其右的独特实力。而未来5年,未来10年,他们可以更自信地绽放自己内敛的光彩,也可以更自信地随着成长的需要而做出属于自己的改变。
如果5年果真是一个结点,那么未来5年里,我们《中外管理》愿意为中国更多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企业获得国人更多的认知与赞赏,获得国际更多的市场与顶峰,而竭尽全力。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为此而自豪。因为我们深知,时间才能衡量价值。而“隐形冠军”们所能创造的“美”,将绵延在未来N个5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