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是真实的钢锯岭,右图是电影中的钢锯岭2016年12月8日,美国二战大片《血战钢锯岭》在国内上映。该片由著名演员/导演梅尔·吉布森指导,通过医护兵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战冲绳岛战役中的经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中对人性的反思。自上映以来,该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也广受观众好评,被誉为本年度最佳战争电影。
戴斯蒙德·道斯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但属于“七日复临派”,该派的教义要求信众不触碰任何武器。因此当道斯自愿参军后,从新兵训练开始就拒绝碰枪,更不愿参加射击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仅要面对上级的斥责和刁难,还要面对战友的误解与殴打。军队本来要以精神疾患为名让其退役,但在外人看来固执可笑的道斯又要坚决报效国家,不同意退役。最后还被送上军事法庭受审,面临牢狱之灾。
关键时刻,曾参加一战的道斯的父亲找到自己当年的战友,为其子争取到了不持枪服役的权利,并成为了一名医护兵。1945年4月,道斯所在的第77步兵师参加了冲绳岛战役,拿下钢锯岭就可以拿下冲绳。由于岛上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美军参战部队伤亡惨重。
激烈战斗中,道斯所在连伤亡过半,大量伤员亟待救护。危难之际,道斯挺身而出,竭尽全力抢救伤员,甚至包括过去殴打、刁难过他的战友。而且当其所在的连队奉命撤出战斗后,他却选择留在了战场,继续救护和安慰受伤幸存的战友。在此期间,他奇迹般躲过日本兵的追杀,并在夜间用缆绳将受伤战友运下山崖,还顺便运下了几个受重伤的日本兵。
经短暂的休整,道斯所在的连队重返战场,而他也成了整个连队的“精神领袖”。在美军舰炮和舰载机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其连队最终攻克了日军的坚固防线,取得了血染的胜利。只是道斯本人在残存日军的诈降式偷袭中,被手榴弹炸伤,不得不撤离战场送医救治。据战后不完全统计,道斯在冲绳岛战役中,共挽救了至少75条生命,并因此获得了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也很可能是二战期间唯一不拿枪而获得这一荣誉的美国军人。
近年来,二战题材的战争电影为数不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到二十一世纪初的《父辈的旗帜》、《风语者》,再到近期的《狂怒》、《血战钢锯岭》,不仅满足了军迷的期待,也带热了电影市场。而从观众评价来看,《血战钢锯岭》要普遍好于2014年底上映的“抗德神剧”《狂怒》,贵在真实。
影片中美日两军战略战术的评点
相较于传统的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战争场面的规模较小,“参战”的“美军兵力”为一个连,真正露脸的不过几十人,而“日军兵力”更少,真正露脸的大概只有一个排。至于“参战”的重武器,除了少量的火炮,就只有一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在这种情况下,该片以人性刻画和细节刻画为重点,兼顾战争场面,走了一条美式主旋律影片的路线。
从战斗规模来看,这仅仅是一场连排级攻防战斗,双方兵力投入有限。战斗一开始,美军登陆舰队中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率先开火射击,压制催毁日军的火力点。火力压制一段时间后,美军步兵部队开始登陆。而从地形上看,美军步兵部队登陆后需要攀爬绳网才能登上日军驻守的高地,一旦攻击受挫,既不便于增援,也不便于撤退。所以美军第一梯队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战斗。当道斯所在的连队作为第二梯队攀登上高地时,双方已经打成了消耗战。
大雾中,日军依托坚固工事以逸待劳、隐蔽待机,而美军第二梯队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冒然出击,已经是犯了兵家大忌。还没看清敌人的位置,就被打倒了一大片。加之日军工事坚固隐蔽,各火力点位置低矮,很多都以地道联通,所以说美军再次进攻受挫也是意料之中的。新兵训练中不拿枪的道斯。士兵们手持的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号称是枪械历史上第一种大量生产进入现役的半自动步枪
影片中的美军M3冲锋枪。该枪与之前美军使用的“汤姆森”系列冲锋枪相比,成本低、易于大量制造,且射击可控性较好反观日军,凭借着天时与地利的优势,充分发挥火力,给美军以最大杀伤。并在美军进攻受挫时选准时机发起反击,多次将美军赶下高地,充分体现了防守反击的战术原则。但是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与兵力优势,死守一地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近战夜战一直是日军的优势,但在该影片中,日军并没有发动夜袭,从而给美军以喘息之机,否则美军的伤亡会更惨重。总之,在《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中,都相对真实的还原了美日两军的战略战术,但总体“着墨”不多,仅仅是影片的“枝叶”。
影片中美日两军武器装备的对比
相对于战略战术,军迷们可能更看中影片中出现的各种武器装备。前文已经提到,该片中出现的重型武器较少,交战双方使用最多的仍然是步兵轻武器。其中美军方面主要是: M1911A1手枪、M1冲锋枪、M3冲锋枪、M1卡宾枪、M1半自动步枪、M1918自动步枪、M1919A4重机枪、“巴祖卡”火箭筒、MKⅡ手榴弹、M2火焰喷射器等。而日军方面主要是:38式步枪(99式步枪)、96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97式狙击步枪(99式狙击步枪)、以及少量的迫击炮。
二战期间,美军步兵轻武器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程度最高,火力最为强大,超越了所有的对手。相较于国外各类影视剧中常见的美式轻武器,M3冲锋枪的上镜率略低,该枪是美国参战后军火工业全面动员的产物,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装备,堪称是“美国的司登冲锋枪”。同时该枪450发/分的较低射速具有易于控制、弹着点密集等优点,在片中多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毙敌甚多。片中另一种让人印象深刻的武器就是M2火焰喷射器,其有效射程可达50米,并可多次喷射,是消灭坚固工事内敌人最有效的武器,电影中更是可以近距离阻击敌人,解救战友。
而片中日军的步兵轻武器也大多是“老面孔”,在自动武器方面主要是96式轻机枪和92式重机枪。其中前者是大正11年式轻机枪的替代品,主要借鉴了捷克ZB26轻机枪的技术,并改用弹匣供弹,可靠性明显提高。而后者更是二战日军的主力重机枪,采用30发弹板供弹,战斗射速较低,该枪虽是风冷式重机枪,但由于大量散热片的存在,其重量甚至超过了水冷式重机枪,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同时96式轻机枪使用的是6.5×50毫米R步枪弹,而92式重机枪使用的是7.7×58毫米步枪弹,威力更大。由此可见,日军两种自动武器的弹药并不能通用,在战时将给后勤补给带来很大的麻烦。
片中日军的狙击手与美军有过短暂的交火,但最后反被美军击毙。二战期间的日军,向来重视普通士兵的精确射击训练,但狙击手和专用狙击步枪反而出现的较晚,数量也不多。主要型号是97式狙击步枪和99式狙击步枪,前者使用6.5×50毫米R步枪弹,后者使用7.7×58毫米步枪弹。两枪均具有比较好的射击精度和相对较远的有效射程,特别是枪口焰较小,射击时很难被发现,对美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日式狙击步枪的缺点也很明显,尤其是97式狙击步枪瞄准镜的倍率只有2.5倍,在远距离瞄准射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同时期美国、苏联、英国、德国产狙击步枪瞄准镜的倍率基本在3.5倍~6倍之间,观瞄性能更好。同时期,美国、苏联、德国还装备了以M1、SVT40、G43为原型的半自动狙击步枪,射击速度远远超过日本的97式狙击步枪和99式狙击步枪。
《血战钢锯岭》中似曾相识的情节
在《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不少似曾相识的情节,不能说是简单的模仿抄袭,但起码应该有参考借鉴的成分。经典美国战争电影《全金属外壳》中,令各位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并不是战争场面,而是那个严厉凶狠到近乎变态的新兵教官。这一幕在《血战钢锯岭》中再次出现,只不过教官的凶狠严厉程度不及前者。而当道斯因在新兵训练中不愿拿枪连累全班受罚、以致于被战友殴打的场景,和电影《全金属外壳》中新兵劳伦斯连累集体受罚而被大家殴打的场景如出一辙。
说到狙击作战,电影《血战钢锯岭》中只出现过一次。一名日军狙击手在高处狙击美军,连发数枪未中,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最后被美军击毙。从电影场景来看,美日两军的距离非常近,很可能不超过两百米。在这么近的距离上,狙击步枪的远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加之美军单兵火力强大,基本实现了单兵枪械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所以在双方的对射中,美军完全占了上风。然而这一个片段,有经典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该片中的美军狙击手就是因为多次射击而没有转换位置,最终被德军发现并消灭的。
而经典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另一个被模仿的片段就是“迫击炮弹当手榴弹使用”。战时在手榴弹用光的情况下,迫击炮弹确实可以应急。但二战时各国军队常用的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20毫米等迫击炮弹中,后两者体积、重量和杀伤范围都大,并不能人工投掷。唯有60毫米迫击炮弹大小适中,可以由单兵投掷,且威力远大于普通手榴弹。在《血战钢锯岭》中,美军投掷的也正是60毫米迫击炮弹,给疯狂反攻的日军以沉重打击。
最后就是威力强大的火焰喷射器,曾经在很多部战争电影中都出现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消灭敌方地堡、暗堡、工事、火力点的过程中,由于火焰喷射器所喷射的火焰可以由射击孔或通气孔进入并在内部剧烈燃烧,往往会成为首选武器。同时由于火焰喷射器威胁太大,火焰喷射兵也就成为了敌方攻击的首选目标之一。在战争电影《风语者》和《血战钢锯岭》中,都出现了美军火焰喷射兵所背负的油瓶被日军击中爆成火球的场景。但由于《风语者》的拍摄年代要早一些,到底是谁参考谁、谁借鉴谁,就不言而喻了。
从《血战钢锯岭》看中国的战争题材影视剧
电影《血战钢锯岭》自上映以来,仅在中国大陆就取得了4.26亿元的票房,绝大部分观众也给予了好评。与此同时,中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乱象也饱受国人批评。目前中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年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但刨去大量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后,真正的精品却寥寥无几。近十年来,也就是《集结号》、《南京 南京》、《一九四二》等三部影片的战争场面与国际水准大体相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战争题材的精品影视剧创作拍摄周期长、投资大、后期制作要求高,票房收入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说投资商很难下决心投资战争题材精品影视剧。而且战争题材影视剧中常见的枪战、爆炸、空战、海战等镜头,国内的特技及后期制作团队能力相对不足,如果求助于美国和韩国的团队,则费用很高,一个特效镜头甚至高达几十万元。
其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类影视剧题材选择面相对较窄。古代战争题材、抗日战争题材、解放战争题材等受到的限制较少,而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题材的限制。放眼国外,美国和德国、美国和日本现在已经是亲密的盟友关系,但这并不妨碍美国拍摄《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风语者》、《父辈的旗帜》等相关题材的影视剧。
更为关键的是,绝大多数国内影视剧制作方缺乏对战争题材的严谨考证。特别是在历史背景、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大,甚至严重违背史实。例如某些国产战争题材影视剧中,就曾经出现过清朝军队使用ZB26捷克式轻机枪、解放战争时期出现56式冲锋枪、抗日战争时期出现59式中型坦克等穿越镜头。反观一些成功的战争片,例如《南京 南京》,制作团队首先找到军事专家做指导,所以在有关战争的部分,例如服装道具、武器战术等,就相对比较真实可信。
此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内的大量古董军械道具损耗报废,急需补充,而我国在武器军械收藏方面,碍于法律限制,无法像欧美国家那样,由民间爱好者收藏养护。好在国内一些厂家已经生产出了部分军械道具,如威利斯吉普车、97式中型坦克等,并在部分影视剧中参演,值得进一步推广。
[编辑/行 健]影片中的肉搏战。真实历史中,当时美日双方士兵均较瘦,特别是日军,既瘦又矮小,呈现出明显营养不良的特征
火焰喷射器对付地道、山洞、坑道内的敌人效果很好
影片中手持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的美军士兵。该枪在一次战期间设计并装备美军,因较重,多当作轻机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