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付费模式能否大行其道?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而免费的本质其 实就是将用户和客户当成不同的群体,为用户服务向客户收费

“免费”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企业最主流的经营逻辑,甚至被奉为唯一的成功模式。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这本书中,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如果说在上世纪,“免费”只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那么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按照克里斯·安德森的说法,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

而实际上,趋于零但永远也不会是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而免费的本质其实就是将用户和客户当成不同的群体,为用户服务向客户收费。在中国和世界上不少国家,收看电视节目从来都是免费的,一些报纸也是免费的,广告客户为观众和读者买单。互联网只不过是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经营模式罢了。

知识付费缘何兴起?

中国互联网界,尤其是以“知识”或者“认知”为卖点的公司,现在似乎正在集体图谋推翻“免费论”,直接将用户当客户,向他们收费。从知乎推出“值乎”到果壳推出“分答”,从罗振宇的“得到App”到“喜马拉雅FM”的收费内容,而且在实践中,不少付费内容已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在“得到”平台上,李笑来、李翔、吴伯凡等人的专栏已经获得了上千万的收入。吴伯凡和我谈起在得到上的专栏,罗振宇支付的一大笔预付款让他心中十分忐忑,生怕卖不出那么多的钱来,没想到只用两三个月就达到了预定目标,让他松了一口气。

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免费仍然是主流,那么付费内容的大行其道会不会仅仅基于少部分人一种“尝鲜”的昙花一现呢?答案是“否”。

互联网付费内容的兴起,最直接的原因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其次是版权环境的改善。付费内容为什么在最近的一年来突然兴起?难道是中国用户突然之间改变了多年形成的免费习惯,或是哪个商业奇才突然发现了这块处女地?显然不是。

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为主流的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才是促使付费内容兴起最根本的商业环境。短短一两年时间,中国偏远城市的菜摊上都开始扫二维码支付了。当这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绑定信用卡的支付方式星火燎原之后,互联网上能够无障碍支付的人群成百倍增长。支付人群的突然扩大,接下来就是人们对自己生意有信心的最常见理由:近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只要有极少比例的人愿意花钱,只要有很多人愿意花极少的钱,这生意想不赚钱都不太可能。

短视频迎来付费的红利期

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个领域会是付费内容领域最大的机遇呢?我认为是基于手机端的服务性短视频内容。

现在的付费知识内容都是基于文字或音频的。基于视频的内容制作成本更高,所以现在还少有公司进入。文字、音频、视频的进入门槛就像是农户养鸡、养猪和养牛的区别。一个农户家里面养几只鸡很容易,因为你只要弄几个鸡蛋孵出来就可以养,而不用专门的劳动力。再高一点就是养猪,养猪需要买很多饲料,需要有专门的人来管理。最复杂的是养牛,投入高、风险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视频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而目前资本的聚集已经形成。

而对于广大被“数字鸿沟”挡在外面的广大社会群体来说,视频是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便捷渠道,同时很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视频能够得到最简便和轻松的答案。在智能手机和手机支付功能已经普及到最偏远农村的小学文化程度群体的今天,通过付费短视频了解信息和学习技能将成为“刚需”。例如:一位新晋母亲如何照顾她的孩子?一位第一次买房的年轻人如何获得装修的知识?一对夫妇如何面对他们得了抑郁症的孩子?一位刚养了狗的主人如何训练狗定时定点的大小便?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百度和知乎很难得到系统权威的答案,而专业制作的短视频会成为很好的载体。

电视节目目前依然是人们获得视频内容的最主要方式,但由于中国的电视节目一直是免费收看,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像“金龙鱼”、“伊利”这样的快速消费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台做什么节目,他们才是电视台真正的衣食父母。所以电视台在有限的播出时间内,所有的节目都不会向垂直领域延伸,都会寻求大众的最大公约数,这导致几乎所有电视台都将新闻和娱乐作为最主要的制作内容,只有中央电视台出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有比较完备的视频种类。在这种强大的惯性下,互联网视频网站也在“免费”的环境下走上这条道路。

对于手机端来说,更适合短视频内容的传播。现在的短视频鲜见由机构制作的服务类内容,而公众对此有着极大的刚性需求。从需求、技术、人才、资本各个角度来看,2017年将是服务类短视频的爆发期。

责任编辑:朱丽

图 东方IC从需求、技术、人才、资本各个角度来看,2017年将是服务类短视频的爆发期

 

你我的决策力正在被剥夺!

【执行不到位,要提前预知在哪儿卡壳】

70年后有偿续期,谁还能“放心买房”?

从摩拜单车看两个实体经济

警惕“货币大洪水”之灾!

对簿公堂:Uber忘恩负义,还是谷歌得了红眼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