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银行任职行长、董事长21年,闫冰竹不仅是银行家,也是创业者,更堪称北京银行的灵魂人物。
2016年6月30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千家大银行年度最新排名,刚刚步入弱冠之年的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77位,在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中遥遥领先。面对喜人成绩,闫冰竹将满怀希冀的目光投向远方:“我心中始终怀有一份渴望、一种激情,那就是打造中国金融业永续发展的百年老店,打造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
临危受命 艰难创业
退休前的闫冰竹回望20年前的选择连说两遍“当初真是临危受命”。时年42岁,对组织决定从未说过“不”字的闫冰竹习惯了“服从组织安排”的表态。
如果不是国务院决定试点城市合作银行,闫冰竹可能将会从工商银行退休。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5大中心城市,首批试点设立城市合作银行,以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北京银行由此应运而生。
当时闫冰竹参与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而后来任职工商银行董事长的姜建清则参与组建上海城市合作银行,两位后来分别任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及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从良好发展基础的工行,来到困难重重的城市合作银行,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当时刚过不惑之年的闫冰竹,放弃在工商银行的良好基础,临危受命参与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开启了一段艰辛困苦、凤凰涅槃般的创业之路。纵然思想准备充分,他依然在初期经历严峻考验。面对金融风险和历史包袱,闫冰竹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核心思想,将企业发展摆在首位,在增长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并最终成功浴火重生。
1996年1月8日,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宣告成立。闫冰竹作为党组书记、首任行长主持了开业仪式,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是一家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一家现代化、规范化的一流银行带进21世纪。”
合并组建之初,闫冰竹面临的第一个遭遇战即“三突击”——自成体系的原大小信用社“突击放款、突击花钱、突击进人”。面对留下利益交出风险的挑战,闫冰竹提出八字方针“稳定根基,兼顾利益”。中高层会议上,他反复强调“没有稳定的根基,一切都是空谈”。
将90家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城市信用社组建为一级法人体制,统一财务管理的城市合作银行谈何容易?在闫冰竹和全体北京银行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银行化解重重困难,终于进入平稳过渡期。然而,1998年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的高达229亿元账外经营的严重违法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直接将当时资本金只有10亿元、总资产只有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已经失控的资产,再一次考验着这位仅上任两年的行长。以闫冰竹为班长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风险、维护稳定。”为清收巨额不良资产,他数十次拜会市政府、政法委、法院、工商部门,表明北京银行收回资产的决心,阐述权益落实的难点,寻求帮助和支持。
正是凭借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气及能力,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创造积累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被誉为“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评价说,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今天,伴随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经济转型中可能暴露的金融风险,如何“强身健体”、化解风险,北京银行的经验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这也为北京银行赢得了美誉,以至于后来国务院决定由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及北京银行等组成河北蠡县农信社风险处置协调小组,北京银行目前已成功完成河北蠡州北银农商银行的组建。
人如其名 傲雪凌霜
国内知名金融专家吴晓求曾评价说:“中国银行业有‘三面红旗’。工商银行是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的佼佼者,招商银行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而北京银行则是我国众多中小银行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闫冰竹如是自我评价,在大多数公开场合,闫冰竹给人一种严谨直率、心直口快、为人豪爽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印象。其在银行界中素以勇于开拓、率性耿直、实干创新而著称,这种风格标签在其执掌北京银行21年生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组建整一年,1996年底京行便实现了46%的存款增速。正因此,两岁京行直面1997年全球金融飓风时,根基不动,枝叶未散。那两年,闫冰竹的工作常态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抬头不见太阳,终年无休。
1997年,京行摸爬滚打地走上了闫冰竹期许的路径——“平稳过渡”。神经紧绷的闫冰竹未得喘息,一场猝不及防的伏击战密集开火,这仗,打了十年。1997年10月,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金额高达239亿元,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67亿元的黑洞将当时资本金只有10亿元、总资产200多亿元的银行推向死亡边缘。现实明摆着:求生不易求死不得。
闫冰竹以他浸淫业内24年的洞察力,越发认清前路不是低谷而是死谷,而他要做的事是带领全行走出死谷,起死回生。无回旋余地逼使闫冰竹最终做出前无古人的决定:自我消化,负重前行。他对全行喊话“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1997年至2008年,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京行依靠自身创造并积累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核销了67亿元不良资产,其以高难度的反转动作首创中国金融史上“咸鱼翻身”的奇迹。
不忘初心,厚重前行。从2004年成功更名、2005年引入外资、2006年走出区域、2007年发行上市,到2008年实现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发展,自创立便肩负“规范金融企业、化解历史包袱、消除风险隐患、发展地方经济”历史使命的北京银行,而今已在金融改革创新的时代一路领先,开创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闫冰竹坦承自己的个性,“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这个自我评价恰如闫冰竹父亲给他起的名字“冰竹”,闫父指望家中唯一男孩像冬天的竹子一样傲雪凌霜,百折不弯。
创业新蓝海 成功上市
2000年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小型企业经营危机四伏,对其进行金融配套服务,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深入中关村调研的闫冰竹发现这些创业企业甚至根本无法提供太多可供抵押的资产,但在深度发掘中小型企业旺盛需求后,也让闫冰竹明确了重点运作中小企业业务的原则。
2001年,北京银行专门推出“小巨人发展计划”,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方案,这之后的体量令人惊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累计为12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北京每4家中小微企业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为超过8000户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200亿元;为4000余家文创企业提供超过1300亿元资金支持;支持了北京地区100%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培育了一大批“小巨人”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闫冰竹超预见性的判断和决策也为中国“硅谷”的诞生保驾护航。
其次是面向海量终端客户做无微不至的服务和渗透。如今民生金融类业务在中国具有极其庞大的市场,包括工资、公积金、学费、医疗费等,可为银行带来庞大的基础性用户群体,但在早期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产出比低,还入不了大银行的“法眼”。
只是,在闫冰竹看来,一家企业不能只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做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正是一个金融企业应有的担当。所以即便是非典期间,其他支付方式尚不成熟,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依然全副武装冒生命危险去清点现金。
实际上,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闫冰竹提案工作中不变的主题。而对于任何呼吁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发展的机会,闫冰竹都不轻易放弃,在全国两会期间更是如此。九年来,闫冰竹共提出83项政协提案,两次在政协全体大会发言,两次在总理参加的联组讨论会上发言,并多次参加专题调研,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作用,积极为中小银行鼓与呼,支持中小银行增强实力、健康发展的心声。
患难与共为北京银行赢得广泛的行业支持和民众基础,在北京和全国重点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拓宽,二十年过去,闫冰竹仍以创业者自居,而北京银行也是中国金融业唯一一家真正实现“全员持股”的银行。据悉,闫冰竹每年初都要列出为员工办实事的计划和清单,到年末逐一核对落实,实现人与事业的共同成长。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5大中心城市,首批试点设立城市合作银行,以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北京银行由此应运而生
北京银行从2004年成功更名到而今已在金融改革创新的时代一路领先,开创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人说北京银行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反观闫冰竹的每一次决策和雷厉风行,又如鹰一般精准抓住了发展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迎难而上,从而打开北京银行全面发展的局面。
闫冰竹很早就意识到国际视野、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在经营企业中的重要性,其在推动北京银行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保持着高度开放的心态。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对北京银行提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指明“市朝、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2004年完成更名后的北京银行快速启动了引资工作,2005年3月25日,经过两年艰苦细致的谈判,北京银行宣布和荷兰ING国际金融集团达成战略合作,ING出资17.8亿元入股北京银行,占股权比例的19.9%。引资只是第一步,十余年来,与ING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技术援助、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开展战略合作,让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并于2007年启动上市。
据悉,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闫冰竹和上市团队吃住在行里,很多人连续数月不回家,最终换来一个月完成3万名股东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尽职调查、4天完成138家机构的路演推介、6个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等创举,经受住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重重考验,也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纪录。
一位金融行业的专家曾经评价,北京银行与ING的引资合作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全方位融合,使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真正实现了从“形似”到“神似”,这在金融开放合作中具有标本意义,对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通过发行上市,北京银行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从此驶入资本市场的浩瀚海洋,这不仅是北京银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小银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突破。
2001年,北京银行专门推出“小巨人发展计划”,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方案区域化布局 国际化先河
进入新世纪,逐步走上稳健发展之路的北京银行,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03年,北京银行确定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四步走战略,指明“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此后五年间,在闫冰竹带领下,北京银行抢抓机遇,一步一个台阶,走出了成长的困境,实现了一系列战略突破,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成长路径后来被誉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引领北京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尤其是2005年,北京银行成功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实现了“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完美融合,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2014年3月,北京银行与ING在荷兰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银行业深化中外融合的标志性事件。2015年3月,双方合作十周年之际,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上海见证双方续签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掀开了双方合作新的十年。2015年10月26日,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访华期间,再次与习近平主席共同见证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签约当天,荷兰国王亲临北京银行出席中荷可持续成长伙伴关系CEO圆桌会议。这些都已成为中国中小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北京银行的国际化探索,成为中国中小银行融入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进程的一份见证和缩影。
同时,自2007年成功上市以来,北京银行高效推进资本化运作、多元化探索,率先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组建合资保险公司,开设村镇银行,创建直销银行,推出 “创客中心”,并取得国内首批投贷联动试点资格,开创国内银行业多个先河。
2006年,北京银行开始区域化布局,先后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等十多个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并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构建起覆盖十余个大中型城市和香港、荷兰的超过500家分支机构,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记录,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50亿元,成为一家公众持股银行,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实力和发展潜力。
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不仅创造了成长的奇迹,更探索形成了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领先同业的风险管理,持续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塑造和凝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奠定了永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2015年,李克强总理到北京银行视察,赞誉北京银行是“区域银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世界知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近期发布“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中,北京银行排名第62位,在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中遥遥领先。短短21年间,在闫冰竹带领下,北京银行从一度资不抵债到今天同业领先,从曾经默默无闻到如今全球百强,这不仅是属于北京银行的荣誉,更从一个视角折射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对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未来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闫冰竹表示:“艰苦创业让北京银行浴火重生,战略创新让北京银行脱胎换骨”。一位比较了解北京银行的金融专家评价说,北京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至少对中国金融业改革有四个方面的“功绩”:一是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化解核销了巨额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二是率先通过“更名、引资、改制、上市”,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路径,这个路径被众多中小银行模仿跟进,撬动了中国金融版图的演进。三是北京银行与ING的引资合作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全方位融合,使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真正达到了从“形似”到“神似”,这在金融开放合作中具有标本意义,对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启示。四是北京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和提升了整个中小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使金融体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符合“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导向。
闫冰竹曾在《北京银行二十周年行庆系列丛书》序言中写道:“溯本追源,饮水思源。回首北京银行的飞跃式发展,首先归功于改革开放和大国崛起的伟大时代。身处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洪流和金融大变革的新时代,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身逢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北京银行20年奋斗史,是中国中小银行蜕变的一个缩影,折射出金融企业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中不懈追逐"中国梦"的时代精神。”
“这是我们一生的荣耀”
在闫冰竹的带领下,北京银行短短21年间,表内外总资产从200多亿元增长到近3万亿元,增长了150倍;净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近1500亿元,增长了150倍;全球排名在10年间提升了近500位,位居全球千家大银行第77位,人称“首都北京的金融名片”,闫冰竹也成为中国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见证者、谱写者、引领者。
二十年风卷云舒,二十年波澜壮阔。在北京银行发展的20年中,闫冰竹始终如履薄冰对待工作,坚持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全行营造出“真诚所以信赖”的企业文化。看着今天北京银行与百年老店的梦想越来越近,闫冰竹充满欣慰与希望:“我和我的这个团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的人生与北京银行的事业紧密相连,与中国金融改革大业紧密相连,肩负着发展的使命,承载着报国的重任,这是我们一生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