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把爱传递给千千万万的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我们伟大的养父
2016年4月29日上午,一个年过半百、浓眉大眼的壮实汉子走到环卫工人队伍面前,为每人送上了两条“开江鱼”。他,就是刚被评为第三届哈尔滨市“最美志愿者”的栾景通。
六个孤儿 一位老父
4岁那年,栾景通父亲因病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每天,母亲要带着他到哈尔滨化工机械厂旁的工地上打短工。
一天,一位工友指着旁边机械厂的门卫彭云松说:“那是个好人,已经收养了两个孤儿,你把孩子寄养在他那里,干完活再接走。”
母亲红着脸找到了彭云松,小小的栾景通从此有了第二个家。
彭云松,1919年出生于山东平邑县偏僻山村。1953年,来到哈尔滨化工机械厂当上了临时工。其时,他的工资仅有30元上下。代养栾景通之前,心地善良的他已经先后捡到了两个孩子。
后来,栾景通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成了孤儿。彭云松摸着栾景通的头说:“我养你吧,你这个孩子真可怜。”说完,眼泪就流了下来。
此后三年间,彭云松先后又收养了三个孤儿。就这样,彭云松一家七口,七个姓氏,艰难地在厂门卫室里过活。
厂领导见彭云松收养的孩子太多,特许他从门卫室后门接出一间小偏厦子。彭云松靠着自己的30多元工资,养活着一家七口。
有工友对彭云松说:“你带着6个拖油瓶,何苦呢?应该给他们全部改成你的姓,将来大了好有个依靠。”
彭云松脖子一梗:“那可不行,我不能把人家的血脉给弄没了,该姓啥就姓啥。我也没指望他们养我老,只想把他们养大,就算尽心了。”
又有工友劝彭云松:“你一个人带这些孩子太难了,找个老婆吧,怎么也能帮你。”
彭云松一脸苦笑:“我可不想给人家找麻烦。”
当时,厂里有个女孩相中了彭云松,知道他带着6个孩子后,就不了了之了。
那些年里,彭云松每天惦记的都是怎么填饱6个孩子的肚子。捡破烂、打短工,什么赚钱他干什么。后来,他养了5只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挤羊奶,再拿到农贸市场上卖。直到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参加了工作,一家七口才从喝稀饭吃咸菜、一年到头只能吃上一顿饺子的穷日子里熬过来。
从小,栾景通看多了父亲彭云松严厉教导哥哥姐姐的场景。老二郭廷忠(后成为公务员,现已退休),流浪时养成了散漫的习惯,来到家里也一直调皮捣蛋,干了不少荒唐事。每次,彭云松都厉声训斥,严加管教:“你不成器可以,但得做个正直的人……”老四高玉滨(连续5年成为工厂劳模,现已退休)从小就懒,彭云松就板着脸教导:别待着,别闲着,别依靠别人,一定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这些情景,栾景通都深深地记在脑海。
父亲渐老 好好孝敬
1978年,17岁的栾景通高中毕业。彭云松看到有工友的孩子去当兵,回来对栾景通说:“老五,你也去当兵吧。当兵是为国做贡献,回来了还能分配工作。”
年底,栾景通当兵离开了家。三年后复员,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化建公司,不久就因表现突出当上了公司团委书记。
1987年,迫于生计,栾景通辞去工作下海了。他做的第一份生意是卖手绢,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9年,栾景通开上了自己的第一辆轿车。那时,街上除了公车,私家车很少。没多久,栾景通发现,许多行走不便的老年人乘车困难,公交车线路少,老人年龄大的,要好半天才能挤上公交车,下车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摔倒。他想:我可以为那些老人“捎脚”,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再说,这是在做好事,是向爸爸学习。那时,他不知道什么是公益,想法简单直接:方便别人,快乐自己。
栾景通把自己的车叫做“雷锋车”,专门做了一个牌子立到前风档处。后来,他干脆联合私企圈子的出租车公司老板,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雷锋车队”,专门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随着“雷锋车队”在哈尔滨名声雀起,加入的出租车、私家车也多了起来。
2001年3月,栾景通的车队被正式命名为“哈尔滨市雷锋车队”。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举动,成了全国第一支专职免费服务车队。
栾景通把这个消息说给父亲。彭云松高兴地笑了:“好啊好啊,你做好事做大了,是我的好儿子。”
此时,彭云松已经退休,坚持独自居住,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轮流到各家居住,一直不同意:“你们都不容易,我不能拖你们后腿。”但谁也没想到,彭云松80岁那年提出:“你们有自己的家了,我可以安心回老家了。”
六个孩子谁也不同意养父的决定,但彭云松固执己见。临上火车时,栾景通和其他五个兄妹还在劝。可彭云松铁了心要离开:“我岁数大了,不想给你们找麻烦。”
彭云松乘坐的火车开走了,栾景通兄妹哭成一团。30多年了,父亲第一次离开他们,他们不习惯,更不舍得。
半个月后,栾景通去了山东平邑县那个偏僻小村,彭云松的老家,看到爸爸仍在继续帮别人。
屯里邻居都说彭云松是个好老头。有个比他还小的老太太,7 0岁了,无儿无女,缺衣少食。彭云松每月给村杂货店100元,嘱咐店主每天给老太送两斤馒头,直到秋收粮食下来;屯里有个残疾人,房子漏雨,彭云松就拿上梯子小心地爬上房顶修补……
回哈尔滨的路上,栾景通感慨万端:父亲80岁了还在帮助别人,我更应该把好事做下去。
爱心路上 先有父后有我
2010年,通过当地民政部门,栾景通认识了哈尔滨市道里区的130位老人。他和老人结成关爱对子,每年拿出20万元为老人购买生活用品。
2012年6月,栾景通去平邑农村看父亲,发现90多岁的彭云松听力出现了问题。栾景通和兄妹商量,就是硬拉也要把父亲接回哈尔滨。好话说尽,才把彭云松接出小村子,坐上飞机飞回了哈尔滨。
回家当晚,一家人欢聚一堂。栾景通和兄妹又一次向老人提出改姓彭。彭云松笑着直摇头:“这些年都没改,现在就更不改了,我不能贪图你们家的血脉。”老人语音未落,几个孩子就哭了:“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一家人。”
栾景通的“雷锋车队”运行16年了,发展到300多台“雷锋”志愿服务车,近万名志愿者。如今,车队已免费接送老人、病残患者近万人次,而栾景通为此花费了300多万元。让他更自豪的是: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国已相继有20多个城市成立了“雷锋车队”,周边城市还经常派人来取经。
2015年3月,栾景通兑下一家宾馆,投入160多万元装修一新,取名为雷锋文化旅馆,免费为全国“雷锋车队”志愿者、获得过市级以上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提供住宿,同时也对外营业,补贴宾馆日常开销。
知道儿子开了宾馆,彭云松闲不住了,没事就往那儿跑,抢着干活。栾景通无奈,就安排父亲常住旅馆,让他继续“打更”。彭云松对儿子的这一安排相当满意,有时前台值班临时有事,老人就帮着接待客人。
每天中午,栾景通陪父亲吃饭,时常把自己在外面帮助老人的事说给父亲听,彭云松每次都笑:“这事办得好!做人就得这样,帮别人,永远都是好事。做好事,有好报啊!”
栾景通和父亲交心:“我现在有条件有经济实力,一是照顾好您的晚年生活,再一个就是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您老人家待我们几个如亲生儿女,我们就回馈社会,让社会上的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做公益事业时日长了,栾景通也逐渐内行起来,申请成立了哈尔滨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让自己的公益行为越来越规范,发展得越来越好;还扩大自己的公益影响力,让更多人的参与进来,让更多人受益。
事实也是如此。栾景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了下一代。闫立影是老大闫景成的女儿,今年46岁,在栾景通的公司里任财务主管。从2000年开始,她就帮助南五道街一个残疾家庭,每月送去200元,雷打不动,从不间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闫立影回忆:“以前,我爸爸告诉过我,他从我爷爷身上学到的就是做人心要好,要尽力帮助别人。这些年,在我叔叔身边工作,受他影响更大……”
2016年5月15日,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栾景通和三姐张秀清代表父亲彭云松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临行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养父把爱给了我们兄妹六个,我们就要把爱传递给千千万万的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我们伟大的养父。作为一个私企业主,一年拿出几十万来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挺好。我希望继续用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