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中兴手机2017年何去何从?

作者:蚂蚁虫
近日有报道称,中兴将裁员3 000人,其中手机部门裁员人数为600人,占手机部门员工总数的10%。同时,一位中兴手机高管也表示,“中国手机业务部门的裁员比例将超过20%,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内完成”。在接连出现的裁员消息背后,中兴手机这是怎么了?

表现不佳,手机业务成为裁员重灾区

曾经被视为业务重要增长点的手机业务,却成为了这次中兴裁员的重灾区。这表明中兴的手机业务表现不佳,在内部的战略地位再次面临挑战。

来自权威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中兴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下滑了36.5%。与竞争对手一对照,中兴的差距就更加明显。比如中兴目前在手机市场的份额只有华为的三分之一,而在几年前,中兴手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领先华为。

与差强人意的国际手机业务相比,中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更加不堪。中兴2015年的手机销量为5 600万部,但作为大本营的中国区仅贡献了1 500万部。更重要的是,中兴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和品牌热度都已跌出前10,表现非常不堪。因而中兴手机部门成为裁员重灾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光有技术,没有产品和品牌一样走不通

平常我们在评价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时,通常会认为其缺乏核心技术。但从技术投入上来说,中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比较重视研发的手机企业之一。投入的研发资金总额和比例,中兴都在国产厂商中名列前茅。仅2016年上半年,中兴在研发上就投入了70.59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占比首次接近营收15%的历史高位水平。

但中兴的技术优势和大量资金投入似乎没有在中兴的手机业务上实现应有的加分。中兴的手机有何特点?除了是个老牌子外,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起中兴手机有其他的特点。像小米的性价比、华为的技术流以及魅族的颜值,我们在中兴手机上都很找到。在今天存量换机的市场大环境之下,毫无特点的中兴手机对于用户很难产生吸引力。

此外,作为早年中华酷联的成员之一,中兴至今没能摆脱对运营商渠道的支持。其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一如当年在国内市场一样主要源自运营商采购,而非消费市场,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兴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优于国内市场。2016年中兴也有所改进,通过代言人、体育营销和消费者计划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但整体而言,中兴在消费市场上要做的工作还是太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中兴都没有构建起有效的销售渠道和相应的品牌形象。中兴和华为经常被大家放在一起来比较,这几年中兴的手机业务被华为甩开,原因有很多,产品、定位和营销等。但笔者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因素是:华为已经实现了消费品牌的转型,而中兴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红海之中,中兴2017年何去何从?

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手机市场早已红海一片,入局者的企业经营成本也越来越大。压力之下,不少传统品牌纷纷选择退出智能手机市场,寻求转型。爱立信是较早退出的厂商,转而专注于电信网络设备行业,诺基亚和黑莓也已经放弃了手机业务进行了转型,前者的转型基本完成,而后者也看到了一丝曙光。

市场表现不佳的中兴手机业务,在经历了裁员之后2017年何去何从令人关注—中兴会不会也步爱立信和诺基亚的后尘退出手机市场,而专注于通信设备业务呢?

应该说,放弃手机业务转型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有利于发挥中兴技术驱动的核心竞争力。不过就目前来说,短期内没有迹象表明中兴会退出手机市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手机业务仍在总营收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兴需要它来缩小与对手的差距。2015年中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但其营收与华为、爱立信以及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差距较大。退出手机市场将丧失数以百亿元人民币计的营收,会拉大规模差距,面子里子都不好看。手机业务本身可能暂时不能带来纯利润,但却可以分摊研发成本。

其次,中兴手机业务并没有像黑莓和HTC等其他厂商那样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许还有机会。每年数千万部的体量,为中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老对手华为的成功不但让中兴看到了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因此,2017年中兴不但不会退出手机市场,反而有可能在裁员之后进行策略调整并继续加码。最新的例证:近日中兴还高调宣布参展MWC2017,将展示首款突破性概念手机,噱头十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兴未来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无法迅速补齐产品和品牌的短板,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那么中兴的前景并不乐观。有机构预测认为2017年中兴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下跌3%。对于中兴来说,策略的执行固然不易,但策略本身的取舍决断可能才是最难的。

 

“份子钱”又降,一场互联网打车带来的变革

7 000万台的背后,值得深思的小米

移动医疗,静待风起

进军PC市场,华为剑走偏锋可有戏?

网易影视,能给自己导演一出精彩大戏吗?

真·发烧级别的享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