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并不是小米年
2015年,对于小米来说,绝对不是什么风光的年份,尽管小米手机超过了7 000万台出货量。2015年初,小米5临阵“变身”小米Note;受制于骁龙810发热的问题,手机产品的锐气受挫;小米Note因销量不佳而产线砍单的传言;红米Note 2屏幕的诚信危机;小米空气净化器被曝APP数据作假;今年年初,上海公布检测结果说小米1代空气净化器不合格。小米的问题层出不穷,手机销量的光辉难掩其内里的虚弱。
增长变缓,手机不是救赎
虽然从总体来看,手机还是小米最靠谱的业务,但是在成长接连遭挫之时,手机业务也开始出现疲态。首先就是产能始终经不起考验,虽然近年来小米一直尝试开放购买,但是在一款新手机上市时,“买不到”依旧是主流。其次就是小米手机本身利润率奇低,只有2%左右。尽管小米不止一次宣称自己要做旗舰机,但市场对小米这个品牌有了约定俗成的印象,对小米旗舰机反应冷淡。再加上华为、乐视、OPPO和vivo等厂商都在对小米步步紧逼。这时候,小米想要找到一个新的成长点,也在情理之中。
四处发力,小米生态圈靠谱吗?
为了解决自己可能即将出现的危机,近年来小米的触手也是越伸越长,手环、空气净化器、智能血压仪、摄像头、活塞耳机、移动电源和VR,甚至插线板都有所涉及。小米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走薄利多销路线。一条产品线不够,就在其他领域创造一个新的“小米手机”式传奇,慢慢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甚至不惜为此倒逼供应链,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强制性压缩成本。
但是,想要重新复制一个“小米手机”的成功谈何容易?小米除手机之外,其他产品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之中,雷声大雨点小。而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产品的市场都没有达到爆发点,再加上小米系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不少人都对小米打上了一个问号。
所以,虽然小米在积极建设自己的生态圈,但是这个生态圈是“大”还是“小”,恐怕还很难说。
谈危机,其实小米距离危机还很远。目前来看,小米虽然意识到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第二个篮子”。而小米未来的成败,也许就取决于第二个篮子是否能够在第一个篮子腐烂之前适时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