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过独木桥。
此行最大的亮点和惊喜是穿越几乎无人涉足的高原湖泊羊拱海,填补了线路数据和图片的空白。羊拱海一直是一个神秘的高原湖泊,几乎搜索不到关于它的信息,极少有牧民以外的游客闯入,我们第一次以探险队伍的形式穿越,揭开了羊拱海神秘面纱,比想象的还要壮美震撼。
2016年恰好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爬雪山,过草地,趟冰河,重走了一次浓缩版的长征路。沿途经过了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节点:若尔盖草原、巴西会议遗址、红军三大主力汇合点、包座战役遗址、屈锦桥、毛儿盖会议遗址、沙窝会议遗址、昌德雪山、达古冰川、雅克夏雪山、芦花会议遗址……
这条“红色线路”的颜色其实是色彩斑斓的,有绿色的包座原始森林,有彩色的九寨风情山谷,有蓝色的高原湖泊,有白色的巍峨雪山,蓝天白云将这些色彩串联起来,成了一条充满红色人文色彩之路。
我们是唯一一个以团队名义青梅会(清华EMBA媒体户外运动协会)组队的探路小组。三人小组分工明确,我负责总体协调统筹、采写和摄影,方丹负责后勤保障和协助采访,王焕友从其他队伍抽调过来负责线路规划和信息采集。三人小组高效运行,成为最快完成勘线任务的队伍。
2016年10月底完成探路,至今有很多场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草原狗追着跑的狼狈,赤脚趟过冰河的刺骨,陷入水草泥淖中的恐怖,面对一望无际石头阵和沼泽地的绝望,还有翻越昌德雪山和初见羊拱海的惊喜……
从包座的原始森林到马蹄子的九寨风情,从尕里台的草原牧歌到羊拱海的湖光山色,从达古冰川的雪白巍峨到奶子沟的绚丽多彩,视觉盛宴一场接着一场。我们线路的起点在包座乡,这里有著名包座战役遗址。包座乡的几个村子分为上包座和下包座,被原始森林包围,分布在包座河谷的开阔地中。包座为藏语“务柯”的译音,意为包座沟笔直像“枪膛”,包座战役在这里打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散发原始味道的包座乡
我们驱车从若尔盖进入包座,这条路是以前的林场修的,现在封山育林也让林场失去了生产功能,留守人员只负责山林防火。没了伐木经济活动,这条乡镇级的公路也年久失修,路上能看到一位藏族妇女徒手在填土养路,养护水平可见一斑。到达巴西乡的路况还好,但在一个岔路往南折向包座后路况越来越差,沿途有不少塌方点,而通往包座的路仅此一条,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挪,十几公里路程花了两个多小时。
进入包座境内,原始森林映入眼帘,以针叶林为主,海拔大概在2500米左右。乡里最大的建筑是乡政府和学校,村民如厕也都在这里,牦牛若无其事地在街道上漫步,跟放学的孩子一起成为这条街道的主角。沿途也有几户商店,但只有一个能住宿的客栈,这是一个三层建筑,一层是商店,二层是乡上唯一的KTV茶室,是乡里的娱乐中心,三层才是客栈,几乎谈不上隔音,在震撼的音乐声中很难入眠,到了后半夜歌声才渐渐散去。这里能吃饭的地方也不多,有两三家藏餐,乡政府对面有一个小川菜馆,老板是当年修路工人的后代,乡政府、学校和林场留守人员是这家小菜馆的主要客源。
我们从俄若村出发,沿着包座河,在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中穿行,大概5公里就到了达金村,也是达金寺和包座战役遗址所在地。很多村民也是走这条路去达金寺朝拜,出了达金寺往南就没有村子了,要穿越60公里无人区直到213国道才能看到散落的民居。因为已经到了枯草期,河谷草原上散落的几户牧民也都准备回家过冬了。横断山因“横断”东西间交通而得名,而在包座河谷随处可见断裂带,很多地方都是五六十度以上的倾角,很好地诠释了横断山的名字。
除了在乡镇政府驻地,全程几乎没有手机信号,牧场的牧民之间基本也是靠手台通讯。即使在奥维地图上标注的地名,大多是地理上的名称,只要不带“村”字样的,都是没有人家的,认为有地名的地方就会有人就大错特错了。
这段路上遇到的唯一一个算得上房子的就是一处林业检查站,距离包座乡大概25公里,一般有一个人值守,可以借宿,沿途也有不少牧民荒废的牛棚可以露营。1 达金寺是我们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寺庙,前一天这里举行了上万人的法会。
2达金寺僧人。
一样的九寨风情过了检查站再走十几公里就到了马蹄子,这只是个地理标示,没有具体地点也没有村落,这里基本处在九寨沟纬度平行的位置,直线距离五六十公里,所以这里展现了特有的九寨风情,湿地和彩林风光几乎可以跟九寨沟媲美。
翻越一座3900米的垭口后,我们开始沿着另外一条山谷穿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趟冰河和被牧狗追。因为都是无人区,一路的溪流都是没有桥的,好在不是汛期,基本都在膝盖以下,就是河水大都是山上的雪水融化,冰冷刺骨,脱鞋袜、趟水、擦干、穿鞋袜,重复十几次都快吐了。
听牧民讲,虽然现在狼很少了,但还是时有出没。穿越草原倒是没见到传说中的狼,但却看到不少大型梅花型兽印。我们的危险不是来自狼而是牧狗,每个牧民家里都至少养着一只牧狗看家护院。如果到牧民家问路或者歇脚,最好在远处呼喊牧民出来再近前。大部分的牧狗都被牧民拴在桩上,也有散养的,我们就遇到了一家牧民散养的牧狗,而且是三条,直接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绕路都不行,最后不得不跳河,狼狈至极。
正是因为这段路有着绝美的九寨风情,有不少人开着越野车进入到溪谷腹地,遍地的垃圾和酒瓶成为他们到此一游的“罪证”。人很多时候忽略了跟自然的关系。人在风景中行走,你是风景的一部分,只是路过,什么都别留下。
游人能到的地方离公路也就越来越近了,已能在路上偶遇放牧的牧民了,213国道的尕里台大桥,是一个重要节点,终于又见到车流和人流了,桥边就有小卖店和草原饭店,可以进行补给。
下一个节点就是屈锦桥,也是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上的节点,原以为会有村子,其实就是个三岔路口,桥的旁边只有一户人家,一个可能是检查站之类的二层建筑已经荒废。之所以称为节点,因为到了这里就从无人区走出来了,路边已经开始陆续有村落,开始进入毛儿盖镇草原乡。
百废待兴的毛儿盖镇
毛儿盖镇其实不是一个传统的乡镇,2016年5月才刚刚成立。询问当地村民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上八寨乡原来驻地在克臧村,成立了毛儿盖镇后克臧村成了全镇的中心,下辖原来的上八寨乡和下八寨乡、草原乡。
毛儿盖镇除了特有藏乡风情,看起来跟内地的普通集镇别无二致,政府大楼、学校、中国移动营业厅、乡镇卫生院和在建的加油站,就是人气不足,沿街几乎看不到人,路边的很多二层小楼也是空的,明显很久没有人居住了。跟当地村民攀谈后才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村民都去山上采药了,到傍晚才能回来,放牧和采药是当地村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而毛儿盖离松潘县城距离160多公里,周边大都是无人区,除了重走长征路的游客,很少有人来,他们也希望能打通横断山国家步道,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生意也能好起来。
跟一位熟络汉语的村民泥西攀谈起来,他开着一个商店一家旅店,这些经常跟外边打交道的藏族村民跟内地的生活方式基本一致,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村民出去打工放牧,孩子们到红原和松潘上中学,虽然藏区不实行计划生育,但大多数家庭也是生一两个孩子。按照他的规划,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去读普通高校,让他到外边去闯闯,而另外一个孩子主修藏语,扎根本地。其实这也是藏民的一个传统,之前大多数藏民都会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其他的孩子要么送到寺庙当喇嘛,要么就是送出去读书。
在镇上跟村民和寺院喇嘛接触中,无意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虽然当地经济落后,但很多人用的都是苹果手机,而是都是最新款plus。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跟一位相熟的藏民问起此事,他解释完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只有苹果手机有藏文输入法。
神秘而醉人的羊拱海
从毛儿盖镇出发再往前十几公里就可以到达羊拱沟,一座大型水电站正在修建,电站旁边就是沙窝会议遗址,据说下游的很多村落都要搬迁。我们经过的毛儿盖镇最后一个村子是血洛村,可以在这里找向导和借宿。
羊拱海像一块无瑕的碧玉镶嵌在雪山群中,虽属松潘县辖区,整个线路却横跨松潘、红原、黑水三县,属于三县交界地。除了每年春季挖虫草和夏季有牧民放牧,其余时间几乎就是无人区。我们在行进路线中也从未看到过一个人。
羊拱海也是我们此次探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段路程大概70公里,如果按照常规徒步至少需要三天时间,沿途都是无人区,没有补给,需要全程重装前行。我们跟向导商定了一个最经济的策略,先开越野摩托进入到腹地30公里,然后再徒步到羊拱海,翻越昌德雪山,当天晚上可以穿越到302省道雅克夏雪山隧道。3德石窝村可以远眺三奥雪山。
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就准备出发,为了赶在天黑之前能抵达预定地点。因为前一天下了大雨,原有的近20公里土路变得泥泞不堪,只有越野摩托能开进去,每行进一段就要陷进烂泥中,向导说这是他进沟最艰难的一次,如果是冬天路反倒会好走,可以直接开到海子边上。这段路比原计划也多走了两个小时。
早晨的羊拱沟被一片雾气笼罩,仿如进入仙境。天慢慢放亮,雾气才慢慢消散,雪山也从雾气中显露出来,羊拱沟被四五千米的雪山环抱,白色的雪山、绿色森林跟彩色灌木、蓝色溪水交相辉映。
过了一处牧民简易房之后就基本没有路了,除了沼泽地就是冰山遗迹大石头,走得都反胃了。因为道路泥泞,溅了一身泥,几乎都成了“泥人”。
昌德雪山就在眼前,就是一直走不到头,除了沼泽就是冰山遗迹大石头。向导和队友踩着草墩子走过去,我却因为160多斤的自重太大,一脚踩上去就下陷,我不得不一次次沿着山脊往上走寻找能跨越的路,因为沿途都是一条一条顺着山势的溪流沟渠,沟里虽然没有水,但一脚踩下去可能就拔不出来了。有好几次都是把脚踝都陷进去了,靠着手杖脱离了险境,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当年红军过草地陷入泥泞沼泽的恐怖。
终于到了湖边,两个海子清澈透底,能清晰地看到底下的石头,水里看不到水草和鱼类的生命迹象,湖底几乎都是石头,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沙滩,也是难得的一景。
之前试图查询一些关于羊拱海的资料,几乎一片空白,据向导介绍说,羊拱海分大小两个海子,海拔在约4050米,小海子长400米宽300米,大海子长2000米宽300米左右,两个海子之间大概五公里,向导说附近一共有八个海子,羊拱海占地600多亩,是最大的一个。
快走到大海子尽头可以看到一条通往昌德雪山垭口的小路,到了半山腰可以看到对面的达古冰川,几乎和昌德雪山紧挨着,大小海子也尽收眼底,4200米已经到了雪线,这段路也就5公里,但爬升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得喘口气,花了三个多小时登顶,我们终于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了。
走过羊拱海,翻越昌德雪山,有震撼也有绝望,有惊喜也有愤懑,一根手杖和一双越野鞋报废,在漫无边际冰川遗迹大石头面前,在随时可能下陷的泥泞沼泽面前,是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但能欣赏拍摄到羊拱海的纯美,感觉一切都值了!1晨炊。
多彩绚丽的奶子沟走出羊拱海,穿过雅克夏雪山隧道就到了奶子沟,感觉又回到人间,而且是彩色的童话世界,八十里彩林移步异景,这也许是对经历爬雪山过草地生死考验之后的奖赏。当地藏民介绍,如果站在高处向下看,奶子沟很像女人乳房中间的沟,因此得名。
奶子沟树种主要由桦树、松树、柏树、枫树和各种乔木组成,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沿途彩林风光像打翻了的调色板,感觉到了一个涂满油彩的童话世界。从奶子沟到达古冰川302省道之间都是漫山遍野的彩林,我们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黑水彩林节,每年的9月和10月正是彩林最美的季节。
当地村子都是由几个自然村组成,我们造访其中一个自然村。不巧的是十几户村民无一户在家,这里的村民一般都是冬季才会回到家里,平时都是在山上放牧,有的牧民也搬迁到山下新居。
达古冰川是我们沿途路过的唯一的一个正式旅游景点,冰川、雪山、彩林、藏寨、湖泊相映成趣,跟九寨沟和黄龙一起成为阿坝州三大景区。路边时不时会有珍稀野生金丝猴蹿出来跟人要食物,也是一大景观。
从达古冰川南侧的二古鲁(轱辘)村可以到达三奥雪山,为了跟下一段探路路线打通,我们从二古鲁穿越到德石窝村,沿途可以从不同侧面看到三奥雪山。
看过风景勿忘风景里的人
很多时候,在我们行进的道路上只有风景,没有人。从无人区出来,看到人倍感亲切,这是社会人的自然反应。而我们看到的风景中的人也不例外,他们也渴望探知外边的世界。在我们遇到的为数不多的人中,他们也都希望跟这个世界连接,对外界未知的一切都充满着渴望,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却无法实现。
除了记录包座和黑水的步道线上的风景,我也试着为在这条线上生活着的人描绘出一幅整体画像:包座乡的如措小姑娘是一个标准的藏区“留守儿童”,父母在牧场放牧,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生活,从她的笑容和银铃般的笑声感觉到她童年的快乐,也能感觉她对外边未知世界的渴望;在牧区碰上的泽让足则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从小也是在“留守儿童”状态中成长,现在都已经在红原和若尔盖上中学,他的几百头牦牛足够养家糊口;达娃和姐妹们在牧场还背着刚生下来的孩子,等他们断奶,也会成为下一拨“留守儿童”。
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座寺庙,我们造访了两座寺院,一座是紧邻包座战役遗址的达金寺(大金寺),一座是著名的毛儿盖会议会址的毛儿盖寺,又都跟长征有关。负责达金寺教学的达钦,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毛儿盖寺的央珠从10岁就开始进入寺院生活,并打算在此终老,从他带着酒窝的纯真笑容中可以看到他的纯净与智慧;草原乡的旅店店主仁真拉久在每个说话的间歇都在念经,而跟他紧隔几百米的一个餐馆老板卓玛则一直在转经轮。
阿色村的扎西东周和二古鲁村的兰卡则是这条线上好人的代表,搭扎西车还耽误了他半小时时间,毫无怨言还分文不取;兰卡热情为我们指路,还硬塞给我们自己亲自采的蘑菇,我们还是留了点钱给他的孙女。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几个不断“加钱”的向导,这也许是他们学习融入现代社会的开始。这是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另外一面。
我们接触的藏民中,有些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做生意的人已经跟外部世界融为一体。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妇女和孩子,他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可能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他们不懂外界的语言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外边的世界,一声声“你好”表达了他们的友好善意,我们也从孩子的眼中和言语中看到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
国家步道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拍摄到的这些风景,也能让风景里的人能够跟外边的世界连接,因为他们也想看到外边的风景,其实我们和他们都是风景里的人和看风景的人,因为你在他们眼中也是一道风景,能带来新世界的风景!2漫卷的云层与圆润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