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今日中国中文版

“一带一路”:环保国际合作新平台

作者:文|本刊记者 刘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UNEP Asia Pacific)办公室主任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在参加国合会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代表环境署亚太区同中国环保部签订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环境保护方面签订的第一个谅解备忘录。广西省南宁市面貌一新迎东盟博览会今天,经济、信息都在日益全球化,但最具全球普遍性的议题,无疑是环境问题。当整个地球都面临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的挑战时,大家开始认识到,携手共同应对挑战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早在1983年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就将环境保护明确为一项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后,环境保护的各项配套措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逐渐完备。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政治纲领和国家战略。

因此,当中国政府在2013年下半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时,环境保护问题就被纳入这项战略的设计当中。2015年11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的年会主题就是“绿色‘一带一路’”,2016年的年会主题则是“生态文明:中国与世界”。国合会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主席,是中国的领导层与国际环境领域高层交流重大环境问题的高级咨询机构。它的主题选择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关注焦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UNEP Asia Pacific)办公室主任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也参加了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国合会。“25年前,中国成立国合会,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措施。而现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应对挑战的能力,也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和环境问题提供了帮助和方法。”

路易斯博士在参加国合会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代表环境署亚太区同中国环保部签订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环境保护方面签订的第一个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MOU)。

多元而复杂的亚太环境状况

按照联合国环境署的地区划分,亚太区域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它涵盖41个国家,西至中亚的伊朗、阿富汗,南至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北至蒙古,东至日本以及太平洋岛国。

这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区域有很高的重合度,也是中国环保部同环境署亚太区办公室签订MOU的重要原因,希望能利用环境署的专长为“一带一路”提供环境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政策建议。

但这个地区也面临着最严峻的环境挑战。根据UNEP2016年6月最新出版的《全球环境展望》,过去20年中,全球41%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太地区,自然灾害受灾人群达到45亿,经济损失近1.1万亿美元。

原因在于亚太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迅猛,中等收入人口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天约有12万人从农村搬进城市。全球28个特大型城市中,有15个位于亚太地区。而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压力。

但仔细分析亚太各国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会发现情况更为复杂:既有新加坡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有着较成熟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应对各类环境问题,也有很多欠发达的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需要大量的外部支持和帮助;同时还有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因为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而面临非常严峻的环境挑战,但也拥有较充足的资金、强烈的意愿来应对环境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地区,又处于变化活跃的时期。”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说:“要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需要共同的、长期的努力。”

绿色“一带一路”推动绿色投资

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在2016年12月同中国环保部签订的绿色“一带一路”MOU,计划建立一个信息分享和绿色金融的平台,关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状况,对“一带一路”项目及对当地发展、环境状况和影响进行评估。

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说,目前亚太地区的环境合作平台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依靠政府间组织,比如东盟。东南亚国家通过东盟进行能源、水资源方面的协作,环境署亚太办公室在东南亚地区推广节能灯泡,就是与东盟的环境部门合作进行的。第二种是在私营部门层面,一般是企业自发的、市场化行为。

而中国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努力与行动则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项目投资和绿色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如果对环境造成破坏,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和配套方案,那么项目就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说,这样能倒逼企业承担起环境责任,主动保护环境。

事实上,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2016年初,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倡议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研究组(GFSG),并在G20杭州峰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扩大绿色投融资,开展国际合作以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

从绿色金融入手,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如果企业在环保方面不达标,人们就不会买它的股票,迫使企业提高自身的标准。”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说。而关注环境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更好的企业声誉,也必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遵守环保法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发布会多种措施加强沿线国家环保交流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主力军是企业,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行动,帮助企业了解各国的环境法律法规,确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目标,防范环境风险。

2016年9 月,“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网站正式启动。这个网站借助大数据、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和产业发展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为对外投资和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环保基础信息和决策支持。

该网站的首个重要成果《“一带一路”生态环境蓝皮书—沿线重点国家生态环境状况报告(2015)》在2016年底发布。蓝皮书涉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土耳其等26个国家和地区,分析内容包括环境管理政策制度、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核污染和环境国际合作等信息。

“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介绍说,在亚太地区,有的国家还在完善环保立法阶段,有的已经建立了法律体系,但需要加强执法,有的国家苦于猖獗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而有的岛国则需直面海洋生态恶化的生存危机。

“中国要在国外投资,不仅要符合当地的标准,还要把较高的环保标准引入当地,比如对当地员工和企业进行培训。”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说。

此外,中国政府还依托现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举办了一系列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对话交流活动,包括在西安举办的欧亚经济论坛生态与环保合作分会;在宁夏银川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环境合作论坛:绿色丝路与中阿环境合作伙伴关系”;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话与研修”。2016年9月,中国还与东盟正式结成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

2016年4月,中国环保部还在广东深圳市建立了“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技术的国际间转移,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撑保障。

中国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环境影响力毋庸置疑。正是中国在2016年9月率先通过《巴黎协议》,才有力地带动了其他国家的跟进,使得11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而就“一带一路”这个新战略来说,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需要更深入的对话,发现各国的不同需求,并利用我们的经验来满足它。”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非常有信心。“我想,这个故事将在今后几年里慢慢展开,征程才刚刚开始。”

长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编读往来&声音

面孔&数字

创新引领未来——记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展现决心与领导力应对世界不确定性

深耕海外的 中国文化品牌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