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今日中国中文版

“课外辅导调查报告”发出的信号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刘畅

知名记者

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

中青公益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记者最高荣誉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前不久,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针对的是“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结果显示,“课外辅导”的市场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全国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目前,中国中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稳定在1.8亿至2亿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都接受着课外辅导机构的“辅导”,他们的家长也为此开销巨大,才有了庞大的市场规模。有人用“吸金能力强”、“市场潜力巨大”来评价这一方兴未艾的领域。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早已被社会广泛认知,何处安放“沉重的书包”以及如何完成“写不完”的作业,成为教育领域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减负”呼声四起,不少学校采取了少留甚至不留作业的办法,很多老师的授课也逐渐简单起来,可以用“缩水”来形容。但“家有儿女”、“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依然被分数和捆绑在“高考战车”的前途所困扰,各种应运而生的课外班、辅导班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辅导班不是公益机构,它出现的市场意义与一般企业没有任何差别,相反,在“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挣”的市场法则之下,更为积极和亢奋。在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这项调查里,舆论除了惊呼“市场规模大”之外,更看到了这一市场隐藏的问题。

首先就是所谓的“辅导教师”的素质问题。由于公立重点学校有纪律要求,不允许教师在社会兼职,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很难进入这一市场,导致了鱼龙混杂和泥沙俱下的情况。数据显示,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但在受访教师中,将近四成的辅导机构教师没有就读过师范类或教育相关专业。由于教师更换频繁、流动性较大,近1/3的家长对辅导机构教师整体专业素养持质疑态度。在受访教师中,数学、英语、语文占绝大多数,显示着很多辅导机构依然存在的“开小灶”、“应试教育”和 “学业竞争”倾向。

有媒体根据这项调查算出了每位参加课外辅导孩子的消费是平均6000元,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字,一些教育专家表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所谓一线城市,这项花销更多;而偏远一些的地区,这方面花销会明显减少。有关人士评估,单就上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大城市的孩子会达到70%以上。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课外辅导班是中小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有其合理性,只是要加以规范,让这些机构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课外辅导机构可以更好地与互联网结合,让新技术更好地融入课堂教育,让孩子们上课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发展远程教育和网课,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课外辅导不仅仅存在行业标准缺失、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单就市场发育而言,也还处于起步和远未成熟的阶段。比如,在这一领域,虽然有些连锁品牌已经具有知名度、号召力,并且年营收超过20亿元人民币,但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言,这些大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依然极小,各种不知名、规模小的教育辅导机构占据了这一市场的主流。这也导致了有些机构一旦遭受经营风险、债台高筑,就人去楼空,跑路走人,让家长无法正常维权。

有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入行门槛低、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因素,还有很多管理原因。比如,预付费政策让课外辅导机构可以不受监管地随意挪用孩子的培训费,导致了家长和孩子没有知情权,处在弱势一方。因此,需要改进管理制度,让课外辅导机构接受严格的监管,一旦出现资金运转异常,能够让家长及时预防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对于付款周期,也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由课外辅导机构确定。课外辅导机构伴随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等同于一般企业,要有更为细致和专业的行业引导和管理。

应该说,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的蓬勃兴起,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们生活逐渐有了很大改善,家庭积蓄日渐增多,就会愿意向教育领域投入。毕竟,给孩子投资就是给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未来投资,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个民族的未来也是意义重大。眼下,在小康之路上前进的中国家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教育投资,在培养下一代上,他们愿意也舍得投入,只是,社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和氛围,让家长们的钱花得安全、放心,让孩子在课外辅导中真正受益。在这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及时出面,完善程序,堵住漏洞。此次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也对社会和舆论吹响了号角,为了孩子的希望和期盼,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编读往来&声音

面孔&数字

创新引领未来——记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展现决心与领导力应对世界不确定性

深耕海外的 中国文化品牌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