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成为国内很多城市居民普遍关心的焦点。浙江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而伴随着飞速发展的,是逐渐显露出的城市问题。例如,杭州、宁波等地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快速增长,路网不畅、交通拥堵导致的城市居民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有效解决与根本治理交通问题至关重要。
前不久,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智慧交通专有云发布,正式开启浙江智慧交通专有云建设。目前,浙江省已率先组建完成省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将着力打造面向全省路网的综合立体、多式联运的区域性交通系统格局。面对全新的综合交通发展态势,浙江智慧交通专有云的启动建设,将为浙江省综合交通立足“互联网+交通路网”,汇聚各类交通基础信息,实现数据互享与高效流转,构建与综合交通实体网相适配的综合交通信息网,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化体系支撑。
与此同时,浙江各地也在积极开展各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2012年宁波发布了《宁波市智慧交通建设规划》,以2015年为近期,2020年为远期,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和优化覆盖综合交通全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以及城市内部交通。
作为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杭州市提出“1+3+4”工程,计划通过5年努力,初步建成统一的智能交通网络和数据中心,形成面向管理和服务的跨部门平台,并形成一批重点应用,全面提高杭州交通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科技成就畅通宁波
1.74万人次进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9.74万人次通过铁路进出宁波,1274辆班车开往全国各地,200多万辆机动车行驶大街小巷,190万人次乘坐各类公交出行……这是宁波交通繁忙的一天。这一切对交通运行管理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确保全市公路水路、城市公交的安全高效运行,宁波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为公众出行带来了全新体验。
目前,宁波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城乡一体化拓展的“四车一体”公共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市民卡实现一卡通行“四车”,借助“宁波通”APP,市民账上统筹交通出行,实现“四车一体”的紧凑对接。
其中,“无线公交”查询信息覆盖市六区389条线路,为乘客实时提供“车辆实时到站、公交换乘方案”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服务。浙江省首创公交1小时换乘优惠,为市民节省出行成本2亿元;首创平价定制公交,东西向的定制1号线,速度比普通公交快30%~40%;城乡公交“一体化”重点突破,初步实现宁波市区与余、慈、奉的互联互通。
2015年,宁波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发布。路上堵不堵,哪里最堵,只要看一眼拥堵指数系统,就能一目了然。目前,系统已经实时采集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和鄞州中心区的主要道路、绕城高速和杭甬部分路段的实时路网数据,包括9条城市快速路段、88条城市主干路段和583条城市次干路段的信息,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通过室外的LED大屏、宁波交警微信平台、宁波交警信息网、宁波通APP、畅行甬城网、广播电台等途径发布拥堵指数信息,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今年上半年,宁波市治堵办与市交警局分别与支付宝、高德地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市274万驾驶人打造360°掌中服务环。如今,宁波市民可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宝平台、微信平台以及高德地图,一键直达交通管理服务。至此,违法查询和处理、事故处理、占道移车、驾驶证补领、实时路况查询等公众服务项目,都可通过手机解决。
同时,宁波积极开展智慧交通停车诱导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已有20家停车场接入智能停车诱导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曙区和江北区。市民可通过路面诱导屏、停车诱导网站、宁波通APP等多种方式查看。今后,停车诱导系统还将陆续扩大覆盖范围。通过实时采集、实时发布有效停车位数据,减少车主为找停车位而绕行的现象,从而改善局部交通微循环,缓解市区交通停车难、出行难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宁波智慧交通充分运用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管控和服务系统,进而有效提升现有交通设施效率、减少交通负荷、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能。
“十二五”期间,宁波交通智能化管理卓现成效,亮点纷呈。例如创新“治超”执法新模式。公路“治超”是政府部门保护公路、桥梁等公共设施,保障交通出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宁波依托数字公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建成投用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系统40套,在建21套,县(市)区非现场执法覆盖率达到100%。2016年1月至5月,市各部门查获公路超限超载车辆5592辆,其中通过非现场执法查获的就有2274辆。
依托“治超”电子检测系统,传统的“人海战术型”执法理念向“科技高效型”转变,有效提升了执法效率;通过非现场执法模式的逐步推广,实现了由“突击执法”向“长效管控”执法机制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在规模化布局监测点的同时与路政、交警、运管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末端执法”方式逐步向“立体执法”转变,有效提升了执法效果。
2012年宁波启动建设“两客一危”智能化监管平台。平台实时掌握1274辆客运班车,877辆客运包车,4329辆危化品车的运行情况,全面监控危险货物运输申报流程,实现了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监管和安全隐患的排查。
宁波从设施管理、规划决策、行业监管、运营调度、信息服务等环节着手,开展了智能调度系统、车联网技术应用、无线公交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掌控所有公交车辆的基础信息和运行状态;科学合理安排运力,生成的数据直接入库作为驾驶员的重要考核依据,真正将智能调度系统服务于生产;突发事件时(如交通管制戒严、大型活动、地铁接驳等情况下)车辆与线路的对应关系临时调整,及时调度。并利用“车联网”技术,使所有车载终端有机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形成一套对所有公交车进行精确监控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监控系统100%覆盖。同时,通过“车联网”技术采集车辆状态信息,用于超速报警、故障报警、开关门检测、转向灯检测、刹车检测等,实现了空调监控、自动报站、转向语音自动提示等功能,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截至目前,宁波“智慧交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以“智慧交警云中心”为核心,下属“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视频监控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卡口系统”、“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警力定位系统”、“互联网服务便民系统”、“交管业务综合信息系统”这八大系统。在畅通出行的目标中,信息系统功不可没。
杭州:智能交通“大”工程
如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从技术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渐过渡到需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的支撑下重新规划和设计的阶段,这意味着智能交通系统将大大提高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倚重比例。
在2015年出炉的《杭州市智慧交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杭州交通将全面开建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千黄高速、临金高速、杭绍甬高速和杭绍台高速联络线,基本建成“一绕、一环、十一射、三连”900公里高速公路骨架网络;继续改建和完善市域干线公路,完善提升7条国道、16条省道组成的2000余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能力。
尤其在备受关注的在市区公共交通,杭州推出了“1+3+4”工程。 根据杭州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对工程的解释,杭州市计划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统一的智能交通网络和数据中心,形成面向管理和服务的跨部门平台,并形成一批重点应用,全面提高杭州交通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1+3+4”的体系工程,是杭州“智慧交通”信息资源云平台的重点建设内容。其中“1”是指一个中心,即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的建设;“3”是指三大平台,即通信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T-GIS交通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4”是指辅助决策、综合管理、出行服务、仿真评估四大应用系统的建设。
其中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参与杭州“智慧交通”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包括分管杭州市交通、交警、城管、建委、规划、旅游等各个单位,各部门都分别掌握一定的交通信息资源,各类交通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孤立分散,直接导致了信息资源共享难,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等问题。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的建设,旨在成为杭州交通各类信息资源的汇聚点,推进各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实现交通信息的综合和深层次的利用,为提供高质、高效的交通管理和服务提供后台支撑,尤其是可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而集中管理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资源的统一和管理的统一上,在数据采集等方面,统一的优势更为突出。 在杭州“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依托GPS、RFID、摄像机、感应线圈等装置为代表的新技术装备。“智慧交通”建设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海量多元异构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除了音视频数据外,还包括了卡口、电子警察采集数据,车辆的GPS数据,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公交车长途客运车等车辆的静态属性信息和营运信息。对于数据的采集,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在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接收,降低数据处理的压力,同时优化数据采集策略。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交通信息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对原始数据中进行清洗,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交通数据仓库,并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多维度分析,使顶层的业务系统最大化。目前,信息中心已经接入如公交车、客运班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卡口设施、视频、地铁、公共停车位信息等交通行业的多类数据。信息中心入网车辆已达32630辆(艘),各类视频21436路,每天实时交换数据量达1.8亿条。是目前浙江省各类交通信息资源汇聚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综合交通信息指挥枢纽。
在未来两年间,杭州将继续整合民航、铁路等相关信息资源;深化“1+3+4”工程建设,逐步建设城市道路网优化辅助决策子系统、客运枢纽交通;建设城市交通能耗评价指数;建设交通智能控制与诱导协同子系统等。实现公安、城管、城建等政府横向管理部门的交通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打通城市出入口交通协同管理子系统,真正向“大交通”的城市建设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