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女友·校园

去谈话类节目当观众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者:·文 闫晗·编辑 赵狄娜

微博上受邀去电视台录一档谈话类节目,犹疑之际,有朋友答应一起去,他是这档节目的忠实粉丝。

我俩出了地铁,发现卫视大楼门口已经聚集着一群人,一个中年妇女正在跟挂着工作证的人谈报酬,话语中依稀透露出有些人是她找来的群众演员——做观众是有钱拿的。

进场后,环顾四周,觉得大部分观众都像是群众演员。坐在我旁边一混不吝的小伙子瞄了我一眼。我随口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节目的?他撇撇嘴说: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大约指的是门口一起有钱拿的那些人。

他是河北人,北漂的群众演员,从特定的qq群里知道了录节目信息,闲着没事来体验。他问我:你是记者吗?我看你挺像记者的。我摇摇头。他似乎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是干啥的?我说出版社。他赶紧追问:出啥书呢?《羊皮卷》出不出?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开始鄙夷起来:《羊皮卷》这么有名的书你都不知道……

他很健谈,说自己进过电视剧《幻城》剧组,见过一些明星。我问他演过啥,他自豪地说演过战士,还有病人家属。他带着自来熟的气质,说自己姓窦,不知怎么户口本上写成豆子的豆了。我对这突如其来的玩笑有些不适应,只好笑笑。他继续郑重其事地说:我真姓豆,叫豆浆。

节目开始录了,现场的群众演员们都非常善于表现自己,完全不关心主持人提问的问题,没组织好语言也要抢到话筒。有个长得像特型演员的,还现场说起了编好的顺口溜。

这是一个辩论类型的谈话节目,场下嘉宾的发言是如此文不对题,自说自话,让我不由为后期剪辑操起心来——他们会怎么处理这些低质量的素材呢?

旁边的豆浆先生流露出鄙视的神情,他打着呵欠,左顾右盼,不断用手指戳戳我的胳膊,问我几点了,担心耽误了回家的地铁。这种肢体语言让我觉得他缺乏界限感,便不再接茬。

节目播出后,我从网上找来看了下,现场平淡的谈话居然被剪辑得异常犀利,导致某个站在反方立场的嘉宾被评论骂得很惨。

从头看到尾,我也没有在观众席找到自己的脸,心中略微失望。倒是那位豆浆兄,不耐烦的大脸一直出现在嘉宾的旁边,编导们怎么都无法剪掉。想想人家真没白做群众演员,果然在挑选座位上有着特殊的技巧啊!

 

郭晓婷:做演员不能太饱和

去谈话类节目当观众是一种什么体验

他也曾是对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