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南关清真寺 :古寺今传团结曲

作者:王玉龙
□ 文/王玉龙

坐落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的南关清真寺,是一座有近300年历史的古寺。寺院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展现多民族文化交流场景的壁画十分精致,彰显出地域和民族特色。

寺管会办公室里,摆放和挂满了南关清真寺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牌和锦旗:青海省平安寺院、 各界爱国人士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先进集体,海北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重点寺院、 平安寺院建设工作先进寺院、平安海北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

在南关寺采访时,记者听到从民管会主任办公室隔壁传来的朗朗读书声——阿拉伯语业余班的回族妇女正在上课。这是寺里专门为回族妇女开设的课程。

45岁的马阿乙舍,来这里学习阿拉伯语已有一年多。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能上学,给她留下了遗憾。孩子上大学后,她才终于可以重新学习了。她的阿拉伯文成绩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如今通过学习能基本认读《古兰经》。“我在这个班学到不少东西,感觉很充实。”马阿乙舍对记者说。

像马阿乙舍一样,从20岁出头的年轻妇女到年过七旬的老太太,都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这让马存秀这个专职老师很欣慰。马老师1997年到这里教课,每天为这些回族妇女们免费讲授阿拉伯文等课程,二十年如一日。除了讲授阿拉伯语等知识外,马老师还讲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教授阿拉伯语不是主要的,跟这些妇女学生加强交流、正确引导她们是关键。”马老师说。

长期以来,受教育程度低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南关清真寺为此引导群众认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改变群众的落后认识,协同学校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对尊师重教风尚的形成和入学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寺里还动员有条件的教众和社会力量以自主结对、企业家结对等方式,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南关清真寺的倡议和牵线下,先后有83名学生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同时,南关清真寺自2001年开始,对每年本地考上大学的各民族学生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珍惜机遇、肩负责任、学习成才。

2013年12月,东川镇却藏村二庄村民马文奎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这对生活极度贫困的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得知马文奎因家庭贫困而放弃治疗的消息后,南关清真寺积极动员群众捐款,并联系“穆斯林在线”进行募捐,共募集救助金25000多元,使马文奎的病得到及时救治。在西滩宝聚湾村汉族同胞牛国才因身患重病无钱治疗的关键时候,又是南关清真寺积极动员回族群众伸出援手,捐款6000余元。像这样因家境贫困、意外事故等看不起病或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无人赡养的孤、寡、老、残等弱势群体,南关清真寺都及时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力量予以帮助。每年,由南关清真寺发起的慈善救助活动多达20余次。

南关清真寺把引导信教群众感恩党和政府、回报社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宣传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结合起来,积极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发动信教群众捐款捐物。寺院阿訇还利用主麻日,通过讲“卧尔兹”,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不但要加强本民族内部团结,而且要认清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本质,强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意识。通过讲解,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每逢尔德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阿訇都在讲“卧尔兹”的过程,宣传伊斯兰教的大爱精神,教育信教群众劝善戒恶、施济孝亲、扶弱助残。如今,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已成为信教群众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信教群众先后捐款1.3万余元帮助2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经南关清真寺捐出的现金达6.03万元、衣服430件、面粉110袋、清油230斤、煤8吨。

从南关清真寺的寺管会主任到阿訇,对民族团结都非常看重。阿訇马如云谈到自己的认识时说:“伊斯兰教是追求和平的宗教,强调弘扬正信、主张公平、倡导行善、仁慈宽容、团结协商、与人为善、民族团结。清真寺作为重要的法定公共宗教场所,必须坚决拥护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为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做贡献。”

南关清真寺的教众涉及浩门镇5个村、4个社区,回、撒拉、东乡、保安多个民族,近一万名信教群众。多年来,南关清真寺与藏传佛教、道教等其它宗教开展友好互信活动,积极参与藏传佛教寺院的开光仪式、道教寺院等的节庆活动,建立了各宗教之间互敬互信、平等相处的良好关系。

有着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南关清真寺,近年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创建活动,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创新创建举措,使其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责编 增林)

 

努力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 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召开

把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引向深入

视窗

依法加强和改进城市民族工作

再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辉煌

奋进发展中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