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程航
2016年刚刚开始,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就隔空回应了小米雷军的“一块钱”赌约:“一块钱太少,要赌就赌十个亿。”然后拉上首富王健林为格力做广告,到近几个月出手就是130亿元收购银隆……让很多网友在网上纷纷感慨:“直呼地球人实在是跟不上董小姐的思想和步伐啦......”“可以,这很明珠。”
其实格力计划进军新能源的消息由来已久,但直到2016年3月6日晚,格力电器才公告确认称:“将通过发行股票购买珠海银隆,进军汽车新能源产业。”这半年来,各路媒体及广大网友,甚至是深交所都一直对格力发行股票收购银隆疑虑重重。直到9月1日晚间,停牌逾半年的格力电器连发13条公告回应深交所重组问询函提及的29条事项,同时向市场宣告公司股票于9月2日上午开市时起复牌,回归A股市场。
格力到底看重银隆什么?
根据格力官方公布的最新修订方案显示,格力电器拟以15.57元/股发行8.35亿股,作价130亿元收购银通投资集团等21名交易对方持有的珠海银隆100%股权;同时拟以15.57元/股向8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配套募资不超过97亿元,全部用于珠海银隆项目建设,其中公司控股股东格力集团拟认购41.88亿元,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不超过23.8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这家叫银隆的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值得董明珠女士出手130亿?估值是否偏高?
根据公告显示:珠海银隆估值是以2015年12月31日作为评估基准日,珠海银隆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价值为1,296,600.00万元,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母公司口径)为387,777.85万元,评估增值率为234.37%。考虑到评估基准日后,珠海银隆收到股东缴付的投资款人民币9,000万元,珠海银隆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应增加9,000万元至130.56亿元。最终收购珠海银隆全部股权的作价为130.00亿元。
其实对于银隆是否值得130亿元收购的问题,董明珠早在今年4月就从侧面给出了回应。“如果只是为了造车、为了造出格力的下一个一千亿,那格力和银隆的合作就是盲目的。”董明珠表示,“光伏与储能设备结合,那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因此可以说,格力作价130亿更看重的是未来的新能源板块的增值空间。
据珠海银隆官网显示,截止2015年底,珠海银隆已分别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的强大生产能力。
银隆对格力的价值在哪?
《中国连锁》记者获悉,珠海银隆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产值总金额达百亿元。珠海银隆自2009年进行产业化投资,要打造的是以材料、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截至2016年6月末,珠海银隆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有三个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能为:纯电动客车1万辆/年,钛酸锂电池1.6亿安时/年。根据其官方数据,2015年,珠海银隆完成纯电动客车销量2996辆,市场份额为3.61%,排名行业第七;2016年1~6月,纯电动客车销量为1507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由此可见,这家珠海银隆还是有着相当不错的科研技术和市场份额的。
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在3月1日发布的由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宣部等十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共享经济。但在新能源研发上,并没有资料显示格力在这方面有多大的研究投入。
因此,新能源对于格力来说,还是一块未探索过的处女地,独自研发的话未来将面临很大挑战。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指出:“论真正的造车技术,格力还是个门外汉,做车容易做好车难,而且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较低,产品主要在国内消化,再加上新能源车清查骗补、补贴退坡、推荐目录瘦身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新能源车市场很难一下爆发。”
因此,格力如果想要从头开始进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不但资金投入可能会远远超过130亿,而且也很有可能会错过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这一点从董小姐的回应中也能窥知一二。董明珠在8月23日对外回应造车疑问时表示,“钛酸锂电池和银隆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们是要做把金子从沙子里刨出来的人。”
并且空调行业已经开始触顶销量的“天花板”,很难再有多大销量上的突破。据格力电器年中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91.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4.02亿元,同比增长11.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5.32%;每股收益1.06元。
其实格力早就开始谋划多元化发展了,格力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董明珠也曾在今年7月对外正式宣布,格力从主营空调进入多元化时代。可以说,银隆的钛酸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是这次收购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与趋势为敌,格力也不例外。在新消费趋势、国家战略背景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快速推进,而空调行业却面临着触顶……在此消彼长之下,格力急需找到空调核心业务以外的增长点。
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
本次收购完成后,格力与银隆将在电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新能源管理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等方面形成技术协同,有效降低总体成本的同时相互支撑双方的产品技术创新,打造具备行业影响力的高科技产品。所以,格力的选择应该也正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即使没有银隆,也会有“金隆”甚至“钻石隆”被格力收入麾下。
格力收购银隆对于格力布局多元化战略的确有着诸多的好处,不仅能够前期研发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使格力直接站在一个新能源领域的高点。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多,摆在这些高层管理人员面前的路也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多元化,二是专业化。
我们见过把多元化的魔力发挥到极致的GE,也见过很多在专业化路上做到一枝独秀的UPS和沃尔沃……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每一个企业长大之后必须做出选择的岔路口,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但是多元化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突破点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如当年的巨人集团一样,史玉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亲口承认,盲目的多元化扩张,是导致“巨人”倒下的一个主要因素。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一定要挑出一点错出来的话,那也是错在企业家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解和执行上。资深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对记者表示,格力多元化并没有错,但汽车与空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银隆与格力要如何实现协同效应?此外,对新能源的大量投入是否会导致格力电器向银隆输血。
的确,新能源汽车显然比格力此前进军的手机领域更为烧钱。董明珠在解释为何要增发股份收购珠海银隆时,曾对外表示在收购后需要对电池产能进行大规模扩产,格力电器智能装备、模具等新技术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但2016年半年报却显示,格力手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下降61.5%。
春兰股份在空调行业也曾独领风骚,但现在却早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了。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当年其空调制冷产品收入仅为1.7亿元,比2014年同期减少51.64%。外界普遍认为,多元化拖累主业是春兰逐步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企业因多元化战略规划不力而走向衰落的案例比比皆是,究竟如何找到真正适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事实上,多元化战略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实现产业板块的堆积,而是一种能力的拓展。
由于中国政府大额补贴的吸引,近两年出现了一股“全民造车运动”,甚至吸引了许多互联网行业的公司也都纷纷跨界杀入汽车行业。如腾讯、百度、乐视等都是互联网行业的巨擘,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双方合作打造全球首辆“互联网汽车”——荣威城市SUV。作为电器制造商的格力选择此时进军汽车行业,究竟是资本逐利下的“盲目跟风”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抉择,最后都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下降1.85%
并且空调行业已经开始触顶销量的“天花板”,很难再有多大销量上的突破。据格力电器年中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91.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