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连锁

全渠道反思

作者:未知
百货业商品价格虚高、自营能力不足、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才是行业走向没落的原因,而不是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是受到电商的冲击。

直到今天,还没有一家百货企业能够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大多数百货企业的线上销售都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甚至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业界对于全渠道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大。

雷声大雨点小

早在2007年,王府井就有自建网上商城的想法,2013年网站建成上线,2014年入驻天猫商城,为此王府井专门成立了北京网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电商业务的运营,表现出了对电子商务化建设的重视。

2015年王府井提出发力全渠道建设。王府井网上商城形成轻奢购物网站的定位,网上商城、天猫官方旗舰店、移动商城、微店+各门店的全渠道立体化销售体系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通过LBS线上引流到门店,实现线下消费,打通全渠道营销,助力实体门店跨渠道获客。

然而,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王府井网上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仍不到0.2%。王府井全渠道战略看上去“高举高打”,实则谨小慎微。

今年1月,王府井公告,定增募集30亿元资金,其中28.36亿元将用于6家购物中心项目建设及筹备。而投入全渠道的资金不超过2亿元。

目前,几乎所有百货企业都将“发展线上业务”列入未来战略计划中。从电商出现的那一刻起,传统百货业就不缺乏对电商的重视,只是,面对电商却一直无从释手。尽管采取了各种手段,促进电商发展,但并没有获得显著的销售增长,线上销售比例过低,很多百货企业的互联网+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电商现疲态

近几年,网购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网络购物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9%。按照艾瑞咨询的预测,到2018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20%。

由此可以看出,实体零售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零售主流渠道。

目前,只有阿里、唯品会等少数电商赚钱,其它跨境电商、生鲜、母婴等垂直平台基本上都还在赔钱。人们原来认为的电商成本低,其实也是假象。真正要做好电商,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还要做好像京东那样,挺住长期巨额亏损的压力。这就不是多数企业能够做到的。

而且,线上零售基本被阿里、京东等几家巨头垄断,新入者机会很少。

此外,电商造节、低价促销的玩法,也逐渐让消费者丧失新鲜感。今年6·18电商大促期间,超过3000家购物中心组成的“3000+实体商业结盟”首次杀入电商平台的地盘,吹响了实体逆袭电商的冲锋号。数据显示,6·18活动的三天里,“3000+实体商业结盟”线上线下累计实现交易额88.4亿元,实体店累计客流3.88亿人次。

事实上,电商是从低端商品发展起来的,与百货业高端的定位是存在差异的。百货业商品价格虚高、自营能力不足、千店一面同质化竞争,才是行业走向没落的原因,而不是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是受到电商的冲击。

电商逐渐显示出疲态,而实体百货业的转型升级正如火如荼。此消彼长下,传统百货业对电商的恐惧和迷信将会大大减弱,更多是将电商作为促进实体店发展的工具。

提升自身经营能力

对于百货店而言,联营化普遍、单品管理缺乏,不控货是无法实现门店商品数据化的,这是百货店线上转型的首要问题。

全渠道供应链的打造中,联营部分的数据化是难以实现的,传统百货转型只能停留在营销层面,缺少强化服务链条的有机运行,难以形成真正的闭环。

即使引进各种新技术,构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模式,但百货企业核心的线下供应链存在缺陷,互联网的转型就不仅在业绩上缺乏转型实效,甚至成为放大和拖累企业的劣势。

由此,百货业发展问题、互联网转型问题,兜了一圈,又回到自身商品经营能力薄弱的原点。

提升自身能力、打破价格虚高“魔咒”,才可能解决百货业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趋势看,线上线下融合,把互联网当作百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工具,是个很好的思路。

传统百货业开始开网店,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载体。而成功的电商也开始转战线下做实体店。

如今电商与商场已逐步转变为相辅相成的关系,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

事实上,很多传统百货店已经实现了“+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搭建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停车、找店、排队、电影等智慧功能,以及接入开放的会员、积分、大数据、营销等互联网运营管理平台。

线上线下互动、虚拟与现实结合,实体店与电商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多样化,同时电商与实体店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随着双方逐步走近和融合,双方的优势也能更好地发挥。

 

关店,关店,关店……

王府井转型的典型案例

经营模式转变任重道远

新同质化竞争正在形成

全渠道反思

自营模式引导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