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无条件的爱”这一概念,初次听闻是在本科时期某专业课上。他提到咨询师对来访者要有“无条件的爱”,不评判,完全接纳这个人的所有,就爱他本来的样子。其实,做心理咨询师的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并没有真的给任何一个来访者“无条件的爱”。
毕业后,我没有继续做一名心理咨询师,而是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班主任。
她,10岁,孤独症,是班里最 需要我费心的学生,俗称最难管的学生。每天早上她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滑梯上翻越栏杆,再在操场上一个固定的位置小便,她喜欢躺在地上,喜欢爬到我们认为危险的高处,喜欢橡胶制品到会用牙去咬别人的拖鞋。而她的动作又相当敏捷,所以,每天都能在学校的操场或楼道,看到我追逐她的身影。上课的时候,只要我有空,就会坐在她旁边进行辅助。虽然她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可谁都看得出来,她的心思压根儿不在课堂上。当任课老师提出问题时,我会对她重复一遍,试图把她的思绪拉回来。大部分时间,她会自己或哭或笑、唱歌、说无意义的话,偶尔也会笑着看我,亲昵地凑过来蹭蹭我、亲亲我,特别可爱。
那一天,她仍旧是早上来了先去操场小便,老师迅速将她带回教室,希望她早读时能够坐在座位上。她并不理我,并且顺势躺在了地上。我和另一个老师一起花了好大力气才将她带回到座位上,她的挣扎反抗没有停止过,终于爆发—死死咬住了我的小臂,直到其他学生家长过来帮忙才松开。虽然隔着衣服,我的小臂还是出了些血。说我当时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想哭,一是因为太痛,二是因为委屈。除此以外,更多的是惊讶,她以前是从没咬过人的呀!其他学生去音乐教室上课了,她留在教室里冷静,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她的情绪好多了,我把伤口给她看,她凑上来用嘴吹了吹,还说“刘老师痛”,亲了我一下。
另一位老师说,“她肯定不是故意的,别生她的气”。其实,我压根就没生气!即使她总是不能按照规则做事,即使她会在操场小便,即使她喜欢做危险动作,即使她脾气差,即使她会躺在地上,即使她会大声哭叫,即使她不参与课堂教学,即使她咬我—但我看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还是会开心,还是那么喜欢她,还是想要和她亲近,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无条件的爱”吧!
她只是我们班里11个孩子中的一个,其他的孩子也各有各的情况。但相同的是,他们个个都招我喜欢,我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耍。我想,他们也是喜欢我的,会来跟我说“刘老师,我喜欢您”;会每天过来亲亲我;会邀请我去家里做客;会给我写信(虽然都是看不懂的无意义内容);会和我分享家里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无条件的爱”的神奇力量,它会吸引孩子们也爱着我,爱让我们贴得更近,走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