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初期,东北经济几乎成为整个中国的支柱。1 9 4 5年,东三省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5%。整个东北是亚洲毫无疑问的中心,工业规模雄踞亚洲第一。长春曾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人人都羡慕东半球雄鸡版图上的这片土地。可如今,东北的境地几乎令人瞠目乍舌:2014年,本溪市的财政收入140亿,而2015年直落到54亿。2015年东三省GDP增速全国垫底,黑吉辽分列倒数第一,倒数第三和倒数第四。2016年第一季度辽宁省GDP呈现负增长。这跟人们印象中的东北大相径庭,甚至像另一个东北,但这确实就是今天的东三省,曾经的“大”东北。
甚至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东北经济”的时候,后面会有一连串的“下跌”、“破产”、“崩盘”等触目惊心的字眼自动跳出。若论资源之丰富,产业之坚实完整,起步点之高,全国无一地区能与东北相媲美。但是东北的困境却最为明显。我们不得不思考:有没有办法能够重现曾经勃勃生机的东北?有没有途径能够挽救这个曾经的亚洲中心?
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然摒弃了千篇一律的模式。一带一路、城市群概念的推出、智能制造的兴起……层出不穷的方式方法都引领着一些地区、城市实现了自我突破。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13年之后的2016年4月26日,中央下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东北并没有被边缘化,难道这些都无法解救东北于困顿吗?新的东北振兴计划,要在3年内投资1.6万亿,输血能救东北吗?
我们目前还无法知道结果。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光输血一定还不够。有句俗话叫“救急救不了穷”。东北眼下最需要的是思路上的调整,产业格局的改变,以及先进生产力的引入。
思路上的改变单纯依靠一两个人或者一两家企业显然无法高屋建瓴。东北拥有大规模传统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身大力沉要转型必然没那么容易,但大象起舞并不是不可实现的奇迹而是契机。国内有多个成功的产业园模型值得学习,通过建立共赢机制将新技术引入,培养人才的同时建立新技术生态链,形成良性环境,让思路转变从更年轻的一代开始注入,由上而下,由下自上双轨并行。
而产业格局的转变则需要从外部加大对整个东北产业调整的刺激。就在东北陷入困局的时候,深圳却正在若干产业领域风生水起,东北也需要尽快引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集中精力发展小微经济、实体经济,并抓紧解决市场缺位问题。
在重大问题面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不动就只能集体等死。东北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动的时候了,不仅要动,甚至还要大动。政策不能取代生产力、更不能代替生产。经过洗礼的东北应该十分清楚比现实更现实的就是市场。遵循经济规则,不再沉迷于过往的辉煌,东北需要的是新时代的能力和魄力。我们期待重现亚洲雄风的东三省,我们盼望你的觉醒。
本刊记者: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