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们几个家庭带着孩子出去野餐,来了一场亲密的聚会。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儿子一诺在孩子群中,显得很出众,他有着一种牵动力,能带动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互动。
我们几个家长聚在一起,不由聊起了家庭教育话题。皮皮妈忽然问我:“你是怎么教育一诺的,把他教育得这么好?我感觉他从小长到大,你都不怎么管他的呀?有什么万能的育儿经,快给大家分享一下。”经她一说,别的家长都起哄,非让我讲一讲不可。
我一时被问住了。确实,对于一诺,我几乎不怎么管他。或许这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理念:不管,便是最好的管教。
在我看来,教育没有具体的方法,但有规律——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他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家长无需过多地干涉就好。这一点启示,我是从一本绘本里面得出的,它就是《安的种子》。
故事是这样的:寺庙里,老师父送给三个小和尚本、静、安一人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让他们去种。本拿到种子后,打算第一个种出来,便在大雪天种下了种子,结果,种子被冻死了;静拿到种子后,找来最好的金花盆,用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种下了种子,发芽后并用金罩子罩住。结果小芽,最终因缺乏阳光而枯萎;而安呢,拿到种子后,只是把它小心地放进胸前的布兜里,该干什么干什么。耐心地等到春暖花开,把种子种在池塘里,任种子自由生长。结果,他的种子开出了千年莲花。
孩子就像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里面的三个小和尚代表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也会教育出不同的孩子。
故事分享完了,家长们都不说话了。片刻后,大家开始对号入座。
像本一样的家长诚诚妈开始反省,说:“我就像绘本中的本一样,对诚诚的成长总是求高、求快、求第一。”确实,诚诚在这几个孩子当中,成绩是最好的,而且还多才多艺。
诚诚的爸妈都是精英,他们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像自己一样拔尖的人,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必须得满分。有一次,诚诚的数学考试得了99分,就为这丢失的一分,妈妈罚他一周不许用电脑。还有一次,他们看到电视上的留守儿童,妈妈借机说:“诚诚,看看那些留守儿童,一年到头看不到爸爸妈妈,比起来,你多幸福啊!”没想到,诚诚嘀咕了一句:“我倒情愿做留守儿童,不用天天被爸妈逼着做这做那。”说到这,诚诚妈哽咽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成了那个拔苗助长的农夫,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本一样,只想着第一个将种子种出,却忽略了大雪严寒的天气是不适宜种子生长的。这类家长只顾强行带着孩子快速成长,努力奔跑。殊不知,孩子成长自有自己的速度。
最好的相伴成长,便是适应孩子的自身条件,放慢脚步,跟在孩子的身后,看着他一步一步向前走,而不是惊慌地站在孩子身后,用催长的爱的鞭子,抽打着他快快跑。
像静一样的家长
尤尤妈说:“我真觉得自己像故事中的静,一心想给尤尤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尤尤从小吃的是托人从国外购买的奶粉;请了高薪的保姆照顾;为了就近上本市最好的幼儿园,他们把原来的房子卖掉,在幼儿园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后来,为了划片能划进最好的小学,他们又不惜花高价买了一套学区房……
像故事中的静一样,为种种子,找来最好的花盆,用最好的花土,把它放在温暖的房间里,还给小苗盖上金罩子,以作保护。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它失去了最宝贵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过度施爱,是当下家长普遍的现象,他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却忽略了孩子最 需要的。然而,这样的爱,容易变成一种伤害,不但阻碍孩子获取正常成长所需,更容易使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难以独立。
做个像安一样的家长
安得到种子后,小心地把它放进布袋里,挂在胸前。他以一颗平常心,与种子一起等待,等待适合发芽的春天的到来。他依然每天做自己该做的事,从容地去集市买东西、挑水、扫雪、做斋饭,还不忘了带着小狗去散步。
而很多家长呢,有了孩子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围着孩子转,失去了平常心,又不能保持足够的耐心,甚至以一颗恐慌的心,如临大敌似的,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小麻烦。其实,孩子总是在不断地犯错和不完美中,一点点成长起来。
亲子关系的最好状态就是,像本一样,把种子挂在胸前的布袋里,让孩子与自己处在一条平行的成长线上,家长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该怎么成长就怎么成长,双方相安无事,只在其关键的成长点有交集。在正确的时机,把种子种在温暖的春天里,让孩子在自由的土壤中成长,适当地给予他帮助和引导。不漠视,也不牵绊。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