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权社会里女扮男装从军打仗不被识破谈何容易?不过,在中国,虽然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只是传说,但历史上真的有那么一些女扮男装从军的女汉子们。
偶然看到一则旧闻,日本有个叫八切正夫的作家,在《读卖新闻夕刊》上发表了连载文章《上杉谦信是男是女》。
上杉谦信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武将,以勇猛善战见长。但这篇奇文居然用“详实”的证据和分析,言之凿凿称上杉谦信死于“妇人病”,例如说军记中记载谦信每月10日前后都会“腹痛”,而且因此不能骑马,而这其实是他“生理周期”来临云云。
总而言之,作者的结论是:一代勇将其实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女人。这篇文章当然是戏说、伪说,在男权社会里女扮男装从军打仗不被识破谈何容易?不过,在中国,虽然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只是传说,但历史上真的有那么一些女扮男装从军的女汉子们。
巴图鲁统领居然是个女子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姓朱的安徽人,读书到二十岁还没能考取秀才,一怒之下投笔从戎,从军当了书记。辗转几年后,他跟随部队到了关陇,隶属在一个陈姓统领的麾下。
陈统领力大无比骁勇善战,是当朝的“记名提督巴图鲁”。巴图鲁是满语“勇士”的意思,能获得此荣誉头衔的都是凭借赫赫战功。
朱某年少英俊,性格和蔼,陈统领非常器重他,对他比对其他同僚都要亲密得多。
有一天,陈统领忽然召来朱某在帐中夜饮,喝到半夜非要留他同榻。朱某不肯,陈统领怒了,拔刀威胁要杀,朱某不得已只好同意。直到上了床,才知道陈统领居然是女子,还是处女,大喜。从此,朱某每夜都留宿在统领营帐,同僚发现后都很鄙视,以为朱某甘当统领的男宠。
久而久之,出大事了:陈统领怀孕了,肚子越来越大将要生产。陈统领大为惊惧束手无策,又不敢冒昧堕胎,和朱某商议。朱某毕竟是个读书人,怂恿道:“不如把实情直言禀告大帅,古代有花木兰的例子,料想不会怪罪。”
大帅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得到禀告后大为惊异。一开始打算据实奏告朝廷,但幕僚提醒他说,这事情涉及到欺君罔上,恐朝廷见罪,不如私下处理。左宗棠听从了幕僚意见,并且想出了天衣无缝的对策:命朱某袭取陈统领的名字,掌管部队,而让陈统领脱下戎装重新恢复裙钗女子。
事情到了这一步,本来是皆大欢喜:朱某一步登天,陈统领恢复女子原貌,夫唱妇随白头偕老也算是一段佳话。但是自古男人一富贵就花心,朱某征战多年凯旋归乡,纳了两个小妾。“巴图鲁”正妻陈氏自然是勃然大怒,与朱某决裂,挟其资财与所生之子,到甘肃省城定居下来,后事不详。
那么,这个女扮男装的陈统领到底是怎么个由来?为何多年在军中没露出破绽?原来,同治初元间,清将多隆阿从湖南入陕西时,路过荆子关,军中招募长年的力夫。有一个童子应募而来,面部黧黑而多痘瘢,但是身材魁梧力气大——这就是当年的陈统领,但那时谁也想不到她竟然是女子。
陈姑娘一开始入营牧马,接着选拔为士兵,因为勇猛善战,屡建奇功,终于步步提拔到“记名提督巴图鲁”,统领一军整整十年之久。这件奇事,是从军关陇的江夏人范啸云所披露,记录在梁溪坐观老人的《清代野记·女统领》一文中。文尾感慨道:“雄飞十年,一旦雌伏,奇矣。”
历代真实的女汉子们
除了上文中的女统领,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女扮男装从军的事例还有不少。
钱易的《南部新书》记载:中唐贞元年间有位孟氏女,年轻时嫁与郭子仪的僚佐张詧为妻。中年丈夫死后,孟氏因与张詧面貌相似,便女扮男装,冒充张詧之弟,投奔郭子仪为官,前后达15年之久,担任幕府御史大夫多年。郭子仪死后,孟氏已70余岁,因感年老茕独,再嫁潘老汉为伴,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此事在《太平广记》也有记载。
《明史·列女传》记载:元末明玉珍据蜀,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市)有一位韩氏女,担心被掠,就女扮男装,隐迹于民间。后来被抓入伍,从军7年,转战四方,所幸并未被人识破其女儿身。直到她从云南战场上回来巧遇其叔父,才改装退伍,与她同时从军的伙伴无不为之惊讶。
《读书堂西征随笔》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本笔记,作者汪景祺曾作为幕僚随大将军年羹尧西征塞漠,记载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载了雍正年间,在山西蒲州一带,因天灾严重,民不聊生,一些习武知兵的女子便女扮男装,放马劫掠,被当地称为“胭脂贼”。但这些女强梁却盗亦有道,“于本地大户,秋毫无犯,且不肯妄杀人。过客非重赀不取,取重赀亦不过十之二三。以故无鸣之官者。”
晚清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贵州人李杰因征苗功擢至参将,但他平素爱好文墨,不喜武事,就改任知州。一位朋友觉得他丝毫不像个武人,便询问他是如何取得战功的。李杰道出了真相:”哪里是我,都是我妹妹的功劳!
原来,李杰出身将门,父亲曾任提督,屡建战功,母亲也是个女中大力士。但李杰本人却颇为文弱,爱好诗书,而李杰的妹妹却继承了父母基因,从小生得身长力大,平常喜欢扮作男儿装扮,亲戚间也都戏称为“公子”。妹妹14岁就随父从军,驰马舞剑,俨然美少年一个,见者都分不清她是男是女。她平生所立战功,都让给了哥哥李杰。到了妹妹20多岁时,父母要给她找婆家,让她改回女儿装束,岂料这个女中丈夫就此抑郁不乐而卒。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