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中旬刊

“网红科学家”韩春雨其人其事

作者:未知

“原来我也没想着要红,没有往‘网红’这方面想过,我追求的是探索,追求的是科学上的成就,也不能说是成就而是未知领域里面的探索。”——韩春雨
 
《小康》记者 张玉荣

5月24日上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率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在石家庄调研期间约谈了一位“非著名科学家”,聊了两个小时,并赞其不急功近利。这位科学家,便是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

他火了,网上线下都在热议他。这源于国家顶尖级杂志《自然·生物技术》近期发表了韩春雨及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被业界认为是我国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打破了外国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研究水平可比肩国际一流大学同领域。

除了听起来高大上的“基因编辑技术”,网友们似乎更关注韩春雨身上的“标签”和经历——非名校出身、非海归背景、非行政领导,籍籍无名多年……

成名后的韩春雨更忙碌了,除了要继续在实验室奋战,电话多了,邮件多了,讲座会谈多了,应酬也多了。由于时间表安排实在太满,韩春雨接受《小康》记者的采访,是抽空晚上在电话里完成的。他的声音沙哑显得颇疲惫,但对每个问题都非常认真仔细地作答,偶尔还会爽朗地笑起来,来点小幽默。

“没有往‘网红’方面想过”

韩春雨有个称号“特立独行的驴子”。三个月前,他才第一次注册了qq和微信,为的是论文刊发的沟通需要。而他接触网络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阅读外国文献,更重要的是猎取“聪明的思维和哲学”。能迅速成为“网红”,大大超出他本人的意料。

“火了,我没有准备好,做实验被打扰得比较厉害。”韩春雨说,“我知道大家很关爱,但是从个人来讲,原来我也没想着要红,没有要往‘网红’这方面想过,我追求的是探索,追求的是科学上的成就,也不能说是成就而是未知领域里面的探索。”

事实上,多年来,韩春雨在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索一直都是专注而坚持的。

他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曾发表过一篇相当不错的论文,这被他称作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的“敲门砖”。以国际公认的SCI标准,科研论文的高分起码要5分以上,韩春雨的博士论文高达7分。

因为不错的科研潜力,2006年,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引进。他被学校“低职高聘”,享受校聘重点三级岗的教授津贴,还先后获得数十万元经费支持,拥有18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室。

没有海外求学经历,研究成果也并非在国际一流的实验室中取得。十年间,他也多次遭遇失败:有两次“跟风”的科研项目,中途都被其他科学家“截胡”,研究设想被他人抢先发表。这在“英雄所见略同”的科研领域,并不鲜见。而韩春雨却另下决心。

“这种事情挺多的,做科研路上,其实是需要屡战屡败的。人最重要的一个是品德一个是品质。品德有了,要真正做成事,还要靠品质,就是要有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精神。”韩春雨说,“一 开始我是搜罗别人的,搜罗以后有失败,失败以后再去创建,其实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所以它不存在一夜成名,做成事和不做成事,不一定要以外界的反应为评判标准,而是真的把这个事情做好了,这就是我说的科学家的自我修养。”



韩春雨

“没有‘一鸣惊人’的事儿”

韩春雨的基因编辑研究始于2013年。发起研究时,韩春雨并不缺钱。作为引进人才,河北科技大学一开始就给了这个“青年才俊”25万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不久,他又申请了17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来,他又申请到15万元的青年基金以及通过参与重大专项获得的资金。

但后来的预算超出他的预期,目前,他还欠了原料供应商30多万元。他第一次申请的国家自然基金,最终以无结果结题。他就没有再申请过,“拿不出结果,我不好意思再申请一笔研究经费”。

这项研究欠下的巨款,韩春雨打算用手头别的课题来“填坑”,“如果这篇论文再被拒绝的话,至少还有项目让我可以还清债务。” 而今,文章顺利发表,且是首发,这是他所有预期中最好的结果。

虽然一直在选择和争取最佳的科研环境,韩春雨认为:“做研究主要还是靠人,设备环境只是第二位的。我认为青年科研人员不要抱怨环境,而是要争取环境,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就自然能等到结出成果的那一天。”

成名后,对于外界所评价的“一鸣惊人”,韩春雨说:“我一开始就是反对的,没有‘一鸣惊人’的事儿,也没有一夜成名的事儿。目的纯正了,这些事情本身不是事情。最成功的事莫过于我有一个科研的想法,然后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猜测得到验证,如果非要用成功这个词来说的话,其他的都是外在的事情,和自身没有关系。”

就连生活中,韩春雨也是一切以研究为先。到现在,韩春雨一家人,住在58平方米的房屋内,这是他主动申请调换的。学校原来给他安排了130多平方米的住房,但他选择了现在这个离实验室更近的“蜗居”——骑自行车只需 5分钟。 

韩春雨多次说道:“我还是喜欢做科学家,让我们出更多的成绩才是最好的。”

“千里马”与“伯乐”

“人生,选择和努力都很重要,选择,从一定程度上说,比努力更重要。”韩春雨常鼓励学生,“愿你别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愿磨砺使你更坚强。”“也许你就是千里马,但是还没有伯乐发现你。”

如果把韩春雨比作一匹千里马,他说庆幸自己遇到很多伯乐。“好几个,其实我初中高中的老师都是,他们都对我特好。我上博的时候,我们实验室的强老师、杨老师,协和的老师,还有河北科技大学蒋校长,当然你会争取他们的支持,看来他们也没有看错人,哈哈。”

“非常感激学校对我的培养,我扎实的基础是从协和博士学来的,真正的发展发挥是在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的领导在政策上、学校的管理上,非常有办法。”韩春雨说,“学校是在这方面投入设备,虽然条件有限,有限但是够用,给科研人员相对宽松的环境,而我也是在不断争取环境。”

从2006年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十年间,韩春雨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几乎从未给过他诸如发表论文篇数以及评职称的压力,这才让他有条件泡在实验室专注实验本身。

“我是受益者,所以我会回馈学校。”就像当初选择来这里一样,韩春雨说,未来他还会继续留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MIT”(麻省理工学院)。” 外界把他的实验室称之为“小作坊”,他觉得,能做出事情来,就挺好。

“跟随”与“原创”

在实验过程中,韩春雨发现,自己的实验室与国内外顶尖实验室相比有差距,按既定路径其研究速度难以赶超。于是,他决心做原创,要“比国外同行更原创,实现弯道超车。”经过两年多研究,他终于取得了一流的独创性成果——NgAgo-gDNA。此外,他手里还有两项科研成果有待发表。

取得世界性的研究成果,韩春雨仍然保持着冷静。他认为,NgAgo-gDNA技术与美国科学家的CRISPR-Cas9在技术上各有特点。这一项技术是否有什么不足,还有待同行检验,他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完善。在科研上,他依然看重“跟随”。“跟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没有跟随就没有原创,但不能一味或者盲目跟随,要在跟随中提升、总结,最终实现原创。”韩春雨说,在信息时代,互联网让他离“国际科研大咖”并不遥远。

而除了“跟随”,韩春雨认为更需要“原创”。“国家想要长久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高科技东西和对理论的探索必须要投入的,比如没有居里夫人发现镭,后面就没有核电,对于知识的发掘和探索,我觉得是中国发展到现在本身应该做的一件事情,也确实在这么做,这个便是原创意义。”

韩春雨说:“基因编辑技术,这是对生物的基础研究,只有基础研究做好了,才能够做到技术才能应用,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开始那就不可能有结果。”他说这项技术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可以通过修改基因再造一个健康器官,或者比如一些组织器官的人源化。医疗、微生物、农业、畜牧业等也可以用到基因编辑,使得品种更高产更无害化。”


正在专心做实验的韩春雨。

“热爱科学,目的要纯粹”

5月26日下午3时许,韩春雨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实验仪器,有些陈旧但是整齐有序,有两名学生正在做实验。一个是这次研究成果团队中的高峰;一个是研一新生姜峰。

“韩老师非常开朗、阳光、积极,很注意养生,很喜欢养花花草草,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高峰对《小康》记者说,在科研的路上,他和韩春雨师徒二人的生活非常快乐而简单。“我自己本身就特别喜欢搞科研,没有人强迫我,是我发自内心的一种喜爱,一天基本上12个小时都待在实验室里,从来没觉得辛苦。”

而对于姜峰来说,韩春雨一方面是兢兢业业、严谨、思维特别缜密的严师,一方面又是生活中亲和的好朋友。“实验前他会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排除,所有可能导致误差的情况都想到。”
 
因为韩春雨的“授课方式、科研思维和其他老师都不太一样,更务实,讲话幽默”,姜峰选择韩春雨作为自己的导师,加上导师能把抽象的东西讲得很通俗易懂,这让他感觉从事枯燥的科研并不疲惫。

在毕业两年多的刘婷眼里,韩春雨是一个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兴趣广泛的“特别人物”,“上分子生物课时,穿着运动装,一点架子都没有,很亲切,就和大哥哥那样。上课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整个知识网络。氛围也很好,会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会幽默的开玩笑。”

“我只知道他,不随波不浮躁,有自己的想法和坚定的信念,踏实做研究。”刘婷对记者说,“现在名利为先,缺的就是这种塌下心来做事的人,所以大家都惊叹,其实他取得的成就是理所应当的。”

为了“招揽人才”,2013年5月爱才心切的韩春雨曾在百度贴吧上 “自信爆棚”地这般推介:“我的实验室位于我校省部共建实验室……生工学院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怎么样,光环还可以吧……如果你热爱科学,我这里研究方向是肿瘤相关的基因功能和基因工程,绝对国际前沿。首先我欢迎热爱科学的同学考我的研究生,我非常重视好学生,因为我就曾经是一个好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科研的好苗子?韩春雨有自己的标准,“热爱科学,首先这个人的目的一定要纯粹,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他能够走很远,可能走不了很远,这个可能跟一个人的造化有一定关系,但是他只要有这方面的心,你就应该去帮助他,这是出于我的本性,因为我就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所以我希望帮助更多热爱科学的人。我选择学生这样相对比较单纯有理想的人。”

“父亲是我最崇敬的人”

提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韩春雨用三个“特别”反复强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认为我能够一直这样走下去,很大原因是家庭给的一些观念,这些观念特别重要,你得有理想,你得做有意义的事,你做事的时候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包括你对钱的态度,对做事的态度。”

1974年出生于石家庄的韩春雨,和登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河北大学知名教授韩田鹿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韩进廉先生,生前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历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出版过《红学史稿》等书籍,一度藏书过万册。

“我父亲是一个特别传统的知识分子,我认为我父亲是我最崇敬的人。家庭教育中父母也不一定非得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如给他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更重要,其实这个《弟子规》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访谈间,韩春雨背了几句。“我经常看这个,人得不断自省,当我有时候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也会看这些书,父亲告诉我这些是对的,我会经常用这些东西来摆正自己。”

得益于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的影响,韩春雨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喝茶、养鱼、养盆栽、弹古琴、运动健身……他也认为科学家不一定都是“苦哈哈”。(感谢郭欢叶对本文的贡献)


韩春雨的实验室里,实验器材整齐摆放着,窗台上摆满了花花草草。 图/张玉荣

 

上市公司重组业绩对赌暗门大起底

五个民族的十口之家

“别让华为跑了”的背后

打击电信诈骗关键是源头治理

严管时代网络直播促转型

探索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