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国,她手里捧着两项沉甸甸的大奖:由她执导的电影《侗族大歌》在第4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艺术指导奖和最佳导演奖。该电影节举办以来,丑丑是获得最佳导演奖最年轻的一位女性导演。无独有偶,在今年2月加拿大第22届维多利亚电影节上,《侗族大歌》也获得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新文化浪潮电影大奖。
当人们讶异于这个年轻的80后女导演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时,坐在对面的丑丑,仍露出我初识她时的模样:单纯、善良、灵秀。
我和丑丑相识于2006年,彼时她反映侗族生活题材的处女作影片《阿娜依》在院线上映。那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采访她的过程中,为这个同龄女孩子对于电影、家乡和民族最纯洁、最真挚的热爱深深动容。
丑丑是生长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姑娘,从小喝着清水江和都柳江的水,在吊脚楼和风雨桥上听着苗族飞歌和侗族大歌长大。“从小我就觉得家乡很美,苗乡侗寨的人们一到晚上就聚在一起唱苗歌和侗歌。劳作一天虽然很辛苦,但歌声却洗涤了他们疲惫的身心。”
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丑丑逐渐对电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不分国界,也是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极好的方式。这样的触动下,她开始有了自己的目标——用电影来向世人介绍她的家乡、她的民族,还有那里奇特秀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坚定了目标的丑丑,开始了她的电影修行之路。为使自己的电影更贴近家乡各民族的原生态生活,10年间,丑丑不断返回黔东南,到最偏僻的苗乡侗寨去采风体验生活。很多寨子不通公路,她常常一个人在大山里走几十里山路,从这个寨子“窜”到那个寨子。渴了喝山泉水,累了坐在河边的大青石上歇脚,晚上就住在老乡家的吊脚楼里,与他们一起唱歌跳舞。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对丑丑的剧本创作帮助很大。
2013年,为创作电影《侗族大歌》,丑丑和她的团队走遍十里八乡,采集了上千首原生态的侗族歌曲,从中又选取了24首收录在电影中。这些歌几乎囊括了侗族歌曲的所有表现形式。许多观众在为电影中男女主角命运多舛而流泪的同时,那些悦耳动听的侗族大歌也缓缓流淌进他们的心里。
10年间,丑丑就这样通过自己的电影镜头,带着她的黔东南走向了世界。旅居加拿大的华裔作家文勤女士曾经这样评价丑丑:“丑丑有个黔东南,她背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她扛那些长长短短的河,那些躲在山中怯生生的寨子,她用手心捧着,一次一个。去我们那里吧,丑丑逢人就这样讲。我就去了,但许多人没有去呢,所以丑丑就拍电影。一个人编故事,一个人唱歌,一个人拍摄,一个人制片。因为只有电影会把黔东南带出来,又能轻而易举地把你带进去。”
从2006年的《阿娜依》到2012年的《云上太阳》,直至今天的《侗族大歌》,作为最早报道丑丑的媒体,本刊见证着她从稚气未脱的少女成长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女导演,见证了她在电影事业上不断超越自我、成长成熟的历程。10年光阴,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她对家乡和民族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