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老伯今年已经年过70岁,是一位退休老干部,这次是由老伴陪着来医院就诊的。老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看起来还是挺有精神的,虽然头发花白但留着整齐的发型,穿着笔直的中山装,皮鞋擦得锃亮,看不出他哪里不对劲。我也很困惑,老爷子怎么会出现在精神病院呢?之后,老伯慢慢给我讲了他这些年来求医问药的经过。
项老伯性格很是开朗热情,60岁退休后就积极参与退休干部团的活动,例如老年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短期旅游,外出聚餐等等,老伯乐此不疲,人缘也很好,项老伯过着充实幸福的晚年生活。但生活总有一些不如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慢慢扰乱了老伯的生活。
那是2010年,老伯在一次参加完活动后突然感觉右脚趾痛,脚掌也觉得发麻,当时没有太在意,心想,脚痛也许是不小心咯着了,应该没什么大事,过几天就好了。但接下来的几个月,脚趾仍隔三差五就痛,虽然对日常走路没有大的影响,但身体的这种不舒服感让老伯多了一分担忧,空闲的时候,老伯就开始反复琢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伯的疼痛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扩展到小腿也时不时疼痛。老伯总在家人面前提及脚痛腿痛的事情,家人就建议他到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之后,老伯到综合医院疼就诊,做了各项检查并没有发现大的异常,后被医生诊断为“腓总神经病变”,建议其定期按摩、针灸等。之后,老伯经常找中医大夫按摩、针灸,但一个月下来,老伯并没有感觉疼痛减轻。项老伯虽疼痛未见好,但是照常参加退休干部团的各项活动,活动时并没有觉得疼痛加重,只是在休息的时候会感到脚趾和小腿不舒服。
时时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老伯当然担心,所以,他换了一家三甲医院做检查,这次检查发现他有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但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医生建议老伯继续物理治疗。但几个月下来,老伯仍没有觉得疼痛有好转,虽然疼痛的程度没有多严重,但仍是持续性的隐隐作痛,后来,老伯心想,既然检查没有什么大毛病,治疗也没有用处,就不十分在意这个问题了,只是在闲暇时琢磨一下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2013年,项老伯的疼痛症状不断地扩展,慢慢的,到了臀部、腰部,他觉得腰两侧就像是被用两根绳拽着一样,非常紧绷,不能坐着,必须要来回走动才可稍稍缓解。老伯着急了,心想,这可麻烦了,咋还严重到了这个地步?老伯担心日后会不会瘫痪。接下来的日子,老伴陪着项老伯反复到综合医院检查治疗,老伯又被诊断为腰4腰5骶1神经根病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和理疗,老伯觉得症状的确有缓解,但并没有去根,还是会有各种不舒服。此后,项老伯开始表现得不耐烦了,经常无故向家人发脾气。老伯也不再参加老年队的活动了,队友多次打电话约他出去打球、吃饭,都被他拒绝了,他跟队友说:“因为身体的不舒服让我无法长时间坐着,吃饭时都得起来走两圈,哪种活动也做不了了,虽然走走好点,但还是痛、不舒服,已经没心思打球活动了。”在家里,老伯也不像之前那样跟家人一起说说笑笑了,经常一个人待着,整天琢磨什么时候能好,担心自己的病好不了了,有时还抱怨说,这样活着太没有意思了。脾气也越来越大,家人说一句他不爱听的话他就大发脾气,家人都觉得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老伯又换了一家三甲医院做检查,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狭窄,在老伯的反复要求下,医生为他做了微创手术。治疗后,老伯仍是觉得没有什么疗效。老人彻底失望了,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他变得更加孤僻,不愿与家人说话。吃药时,他要仔细看说明书上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一丁点不舒服就往自己身上揽;在路上走着时,就想自己可能会发生骨折、车祸等各种不可预知的灾难。这种担心让老人每天都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再次去综合医院就诊时,大夫建议他到精神科专科看一下是否患了抑郁症。项老伯听后坚决否认,称自己是特别开朗的人,怎么会得抑郁症?经老伴反复劝说,无奈之下,项老伯才答应到精神科住院治疗。
住院后,经过大夫详细的精神检查,项老伯被诊断为老年抑郁症。很多老年抑郁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而是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本案例中的项老伯交谈时也否认存在情绪低落、易感疲劳的抑郁体验,他认为最为突出的症状是躯体不适,刚开始表现为脚趾疼痛,后来逐渐扩展到小腿、腰部不舒服,在多次就诊后症状未见减轻,后期才出现烦躁、发脾气、兴趣丧失等表现。
事实上,项老伯在2013年病情加重前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当时他有一位关系非常要好的老朋友,在发现癌症不久后很快就去世了。得知消息后,老伯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接受,因为在朋友去世前不久他们还一起爬山,朋友身体挺好的。老伯心想,咋就突然查出是癌症去世了呢?好友的突然离世加重了老伯的躯体不适感及焦虑症状。
住院期间,医生给予项老伯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很显著,老伯的躯体不适感很快消失,情绪也好多了,又能像从前那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了。对于老年人的躯体不适感,首先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但同时也需要在情绪方面多给予关注,以免造成患者长时间处于精神疾病中,延误疾病治疗,致使患者及家属承受更多的身体及心理压力。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不典型性也是造成延误诊治的原因之一,所以,除了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外,也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