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那些孤独的灵魂

作者:未知

文/抱月

看到一条新闻,说到当年摇滚界的老炮何勇,涉嫌持刀伤人,已经拘押月余。静下来,不免神伤,这毕竟是我少年时喜欢的歌手,尽管,除了那首说不出歌词的《垃圾场》之外,我还真说不出他其他的歌曲曲目,但是,我还是知道这是一种社会的痛。如何对待精神疾患的常态生活,我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作过翔实的调查,说不了太多,但是,我知道,这个城市像何勇一样的人,并不少见。我知道,所有心理压抑、抑郁的人,不仅仅在职场存在,也生活在那些看来并不长于思考的普通大众中。

1

我少年到青年,嗜好诗歌和一切同文艺相关的事儿。之后,我进入媒体,进入写作范畴。对于暴躁的人,对于失去正常理智、失去灵魂的人格体会较深。

心理犯罪和心理变态,也是整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些有自身基因的原因,染色体的原因,还与个人生存成长背景的压迫和灵魂囚禁相关联。非常抱歉的是,在各类刑事犯罪的侦破审理过程中,能够从精神界面链接人类执法者思维的人,好像还不多。

和艺术家、诗人、文学家不同,还有一类独自在这个社会下孤独生活的人。一旦一个家庭有这样的患者出现,会经年累月地被经济、精神双重折磨。

2

这是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的年龄在70岁到80岁之间,如果不是太注意,看不出她的具体年龄,我们都叫她崔姥姥。

崔姥姥,面容看上去并不令人生畏,只是这位老人衣衫褴褛,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舞,让人感到凄凉和孤独。

住家附近的人并不歧视她,给她伤害最大的,竟是自己家的人。在这家人的眼里,崔姥姥就是一个累赘。她的孙子大我3岁,可是,当崔姥姥从我们面前走过时,她孙子从未理会过她的眼神和偶尔发出的呼唤。

有时,不懂事的小孩子会在大人约束之外,喊一声:“老疯子,老疯子。”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疯的,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任何可寻的踪迹。毕竟,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住着两个对立的人,一个叫统一,一个叫分裂。

你很难判断,什么样的可能,是分裂的开始,或者是统一的契合。

可是,我每次走过“老疯子”的面前时,我都小心地绕开,我不会喊一句那样的话,因为,我的父亲告诉我,如果那个人是你的奶奶,你还会这样喊吗?

尽管我很疑惑,特别想问:为什么他们家的人,连她的孙子都那样对她不理不睬?可是,我还是忍住了。毕竟,我年龄尚小。而我的父亲说,这一家人,出了这样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也不是太容易面对。

我常常看到有些老人走过她面前时,都会悲悯地看上一眼。有的老人会说,人活到这份上,太难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家人也是难啊。

这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精神障碍患者。

3

第二位是我的同学,这位同学家境殷实,青春期出了情感问题,少年才俊小鲜肉一样的人,居然转瞬变成精神恍惚者。

他不闹,也不暴力狂躁。每天上学的路上,他都一个人走。当然,你打招呼的时候,他会注视你,眼神友好和平,但是,绝对不会和你攀谈。

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只要是他在,一定以他为中心,所有的掌声,都为他准备着。

时间荏苒,好些年过去了,他老去了,老得不再是青春少年,不再一个人快速地独行。但是,我相信,这些年,他并没有经受太多的折磨,因为他的家人、同学、邻居待他很好,好得就像他从来不是一个病人一样。

这样看来,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病人,同样的状态,生存质量却可以完全不同。

4

前些年,我去一家精神康复医院采访,问到现在的精神障碍患者状况,一位从事医疗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情况是,因为生活和社会的变革快,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深深地困扰着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人,而且,有偏低龄化的趋势。可是,对于这些疾患的预防和治疗,现在的社会关注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

听了这话,我良久无语。


 

那些孤独的灵魂

为什么总在监视我?

为“最伤心爷爷”而来

中科博爱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课程

赵靖平:关注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行走出门 要轻松舒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