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说你都不明白”,“让我考虑一下”……你能想象以上这些话是出于两三岁小孩之口吗?确实,如今的小孩越来越“早熟”、越来越成人化了。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每天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大多是成年人,他们自然会模仿成年人的语言方式甚至举止神态。每当我见到这些孩子,惊讶之余颇有些许惋惜—孩子的天真哪去了?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拼爹”、“拼妈”的时代到了,天价学位房供不应求,“孟母三迁”的人多了,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神童”、“全才”也越来越多,小小年纪能背上百首诗词歌赋,乘法口诀、单词音标朗朗上口,顿时,夸奖声、聚光灯来了,孩子成了小明星,大人们也赚足了面子。更有人提出,孩子越小越聪明,所以学东西要趁早。但我不禁想问,凡事是否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呢?小孩学东西是出自他们本人的意愿和兴趣呢,还是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背得下唐诗,他是否理解呢,抑或只是机械地背诵?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指出,小孩在0—1岁时主要是培养信任感,1—3岁则是培养其自主意识的能力,换言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密感,接纳与协助他们的个人特质、爱玩的天性,而不是过早地剥夺他们玩的权利,把过多的精力倾注在学习上。有些孩子不愿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不愿分享,此时,家长要敲响警钟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有的孩子学习超前了,导致他们到学校后会产生一种自负的心态,觉得这些内容之前都学习过了,太简单了,所以在课堂上精神不能集中,这无疑会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那些之前没学习过的孩子,则会开始怀疑自己。
其实,成人何苦为难我们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步伐,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穿孩子的鞋去走路吗?我们能代替我们的孩子去作出选择吗?快乐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求的,我们在赶路的时候,别忘了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我们俯下身去陪伴他们,而不是让他们踮起脚尖来追随我们,请等等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