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品牌

来中国做创客

作者:□刘少华



在中国这个极为重视创新与创业的国度,外国创客的中国故事,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

□刘少华

创客,一个这两年火起来的词。从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到成都,到深圳,到杭州,到贵阳,创业的风气已风靡中国这个有着几十亿人、古老而年轻的国度。

这其中有一批特殊的创客。他们不是中国人,但也选择了在这个时代来中国创业。国籍、语言、风俗等差异没有阻碍他们创业的脚步,反而让他们的创业更显特色。他们不愿被称作“老外”,更愿意被称作“创客”。

外国创客多了

“自从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峰会上做出重要承诺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越来越热,我们公司已经有了4个大项目,今年至少要增加一倍员工,才能满足需求。”威海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约翰·文兴奋地表示,他认为中国市场在变大,而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也能更多地出口海外。

能说六七国语言的约翰·文是比利时人,从父亲这一辈开始就做太阳能领域,如今自己也已深耕30多年,在业内早有声望。

他是很早就来到中国的创客,从1992年开始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组建了包括西班牙、瑞典和法国等多国专家的核心团队35人,研制出了世界领先的产品。多年耕耘,让他仅在2015年就拿到了中国政府“友谊奖”、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等荣誉,还在2015年“9·3大阅兵”时,被邀请到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看。

约翰·文直言,他感觉这些年来中国创业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美国人尼克·康普顿则是年轻的创业者代表。如今在中关村工作了一年的他,早已熟悉了中国创业者的话语体系,甚至偶尔自嘲为“屌丝”。他表示,在中国创业,他的公司“我赢职场”专注于专业的IT技能培训,行业处在蒸蒸日上的趋势中。

仅仅在他的朋友圈中,就有专注于将美式幼儿经验引入中国的创业者,做科技媒体的创业者,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他们年龄并不大,很多都有在中国生活几年的经历,更能与中国创业者打成一片。

在深圳创业的法国人克里斯托弗则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硬件创业的他发现,深圳有着完整的电子产业链、低廉的人力和设备成本,资源更是大都集中在方圆几十公里内,这些条件让创业变得更简单。

“对于我们来说深圳才是最适合的城市,离所有大城市都很近,工厂也在附近,还有资本市场,信息也多。”克里斯托弗直言,深圳培育多年的制造业基础,为自己提供了很多方便。

助力中国发展

“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此前,李克强总理这样解释“双创”的意义。

事实上,外国创业者在中国实现人生价值,同样是“双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以实际行动,与中国创业者一样,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很多外国创业者不再是来中国推销产品,而是将理念与中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这里实现人生与事业的价值。

如今出行时,“优步”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网络约车首选,而这正是一家在华创业的公司,自2013年首次进入中国至今,已经成为主流约车软件,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服务,都推动着中国网络约车行业的发展。像这样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同中国创业者一样,外国创客们也瞄准了市场的“痛点”,其中不少还是带着在国外做成功的先进经验而来。法国人让·路易·法致的职业生涯专注于识别形形色色的手写体,从签名到医生处方,他的公司如今已经能够应对7种西方语言的识别,然而随着2015年的中法创新加速器来到中国的他,决定破解中国的手写体。

致力于扶持创业企业的“中国加速”,用了一个红色的品牌标识,但是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外国人。这个位于上海的创业“加速器”平台,用非常美式的方法,带动初创企业成长。他们直言,希望将国外的思维带入中国,与中国创业者的精彩想法有机结合。

外国创客的中国故事,在这个极为重视创新与创业的国度,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


 

智创客户新价值 江淮商用车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行业首发

金石机器人 :引领智造新优势

娃哈哈:从智造水到智造机器人

中检集团 :开辟国际合作“快车道” 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玩转自媒体营销

来中国做创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