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波/文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人们常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美日及部分欧洲国家,不仅垄断着高端技术和工艺,也垄断着全球通行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通过标准和规则的制定牢牢占据着世界产业链的最高端。中国企业走出去,也由此遇到“国际标准”这一必须跨越的门槛。有媒体报道,中国首个高铁项目土耳其安伊高铁,全部采用欧洲标准,国内一家知名配件生产厂曾希望把产品引入该项目,但因欧洲的标准认证费起步就需要600万欧元而被迫放弃。
在某种程度上,国际市场竞争也是标准和规则的竞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要注重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标准化互利合作,以标准的互认和共同制定来促进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和资金通,支撑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中国的优势产业,诸如高铁、电力、核能、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也要积极利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提升走出去的层次和水平,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以高质量、高规格的中国标准来塑造中国企业和品牌的优势、声誉和形象。这是推动中国走出去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
中国已于2015年10月通过《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迈出了塑造中国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笔者近日考察了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塞首条高速公路,包括工程设计、路面工程等在内的主要工程均采用的是中国高速公路标准,道路的质量赢得了埃塞方的高度赞誉。这是中国高速公路标准在埃塞和东非地区的首次使用,堪称中国标准走出去的一个典范。
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经验
近些年,一些西亚非洲国家注重“向东看”,拉美国家开始“向西看”。它们看重的,不只是中国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和援助,也对中国的发展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知道,仅仅在30多年前,中国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贫穷,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彼此的发展经验,以此提高各自的发展能力和治理水平,共同探讨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中国经验推动世界发展,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国际责任和国际贡献的重要方面,由此增加的中国吸引力也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在注重“项目合作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各方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治国理政与发展经验的共享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笔者以为,中国发展经验很多,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对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深刻理解。中国一直强调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而非依赖外部援助来寻求发展,而且在打开国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时,也是采取了“合理借鉴”而非“完全照搬”的方式,以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依赖外援且照搬西方模式有着很大不同。
二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和部分东亚国家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国家或政府在现代化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维护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秩序稳定,有效动员社会的各种资源以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还能形成一种举国一致对于变革与发展的“社会共识”。这种有效的国家能力是东亚“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重要特点,也是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需要着力改善的要素。
三是及时抓住了世界产业转移的浪潮。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当时承接了来自欧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向外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原有基础上加速推进,由此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增加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大量成熟的优质产能,比如钢铁、水泥、玻璃、橡胶、电力、矿石、纺织等,需要逐步向外转移,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融资政策,积极参与这一轮新的产业转移浪潮,势必会大大推动自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推动中国思想文化走出去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现实的问题是,除了部分周边国家以外,中国与多数沿线国家缺乏全面的相互了解与认识,这是中国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不仅宗教、文化和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政治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国家还深受西方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对中国的发展和外交政策存在误解和偏见。目前,中国的海外影响力还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上,在合作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影响还比较有限。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应注重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向他们讲述中国故事,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汉字、传统艺术、中国美食、茶文化,以及日益具有活力的现代文化。然而,文化资源并不等于现实的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借助于文化传播、公共外交等手段,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陆续在海外建立了分台或传媒中心,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和书籍也相继走出国门,以及中国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外人士来华交流、考察和学习,都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更为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从更深层次上讲,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中国思想、理念和观念的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义道德与大同,中国人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和谐,当前中国也正在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都能够在许多国家和文化那里找到共鸣。具体到外交理念上,中国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对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追求,对“新型义利观”的积极倡导,以及对非洲国家奉行的“真实亲诚”和对周边国家体现的“亲诚惠容”,都有助于消解其他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增进与相关国家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实现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少包含三大支柱: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价值观共同体,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未来中国的努力方向,不仅需要与沿线各国构建经济上的利益共同体和安全上的责任共同体,还要在思想、观念层面有更大的创新和突破,提出更富吸引力和引领力的价值观念,在关乎人类和平、发展、民主、公正等问题上表达具有中国特色而又更具普世意义的理念和思想。这正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