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农民科技培训

走绿色路 打生态牌

作者:未知

走进宜都市高坝洲镇芮弘家庭农场,只见库区水面上簇簇水生菜郁郁葱葱,棵棵水上花竞相开放,条条娃娃鱼憨态可掬……“我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正致力于清江水上人工浮岛生态立体种养业,因为我心中有一个环保创业梦!”身材瘦小的农场主朱春燕满腔壮志。

再创业风雨兼程

十年前,朱春燕在宜都是一个拥有十几家美容连锁店的大老板,她的“俏人儿”美容店在市里小有名气,正当美容美发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做出一个让父母和丈夫都大吃一惊的决定:“转行到农村,到清江库区,搞水上养殖!”

2005年,朱春燕选择在风景秀丽的宜都市高坝洲镇白鸭垴村,着手网箱养殖。头两年网箱养鱼初尝战果,她暗自窃喜。于是投入全部资本,没料想美国减少中国鮰鱼进口,养殖的成鱼当年亏损300多万元。2010年,她还没能喘过气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鱼病在清江库区全面爆发,几十万条鱼一夜之间病死。

一筹莫展之际,丈夫劝她重回美容行业挣点稳当钱,而天生不服输的倔劲让朱春燕静下来重新审视第二次创业历程。她走出库区,寻求农业专家咨询,查找原因。多番调查后她发现由于气温高、养殖密度大、水质污染,才会造成鱼大面积死亡,怎样实现既养殖致富创业又净化水质环保,成了她的一大心结。

学科技“如鱼得水”

2013年,朱春燕走进了宜都市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开始系统地学习养鱼技术。培训中,她的眼界开阔了,思路变宽了,前瞻性增强了。在专家的指导下,朱春燕边学边干,终于探索出一种鳙鱼网箱套养模式——把传统网箱改良成双层网箱,上层养投饵鱼类,下层养鳙鱼,上层鱼类排出的粪便和水中的浮游生物成为鳙鱼的天然饵料。这一新的做法既改善了水体环境,又减少了饲养成本,当年养殖的鳙鱼远销香港和上海。清江库区60多个养殖户闻讯蜂拥而至,在她的农场观摩考察,取长补短。这一年,她被评为宜都市科技拔尖人才。

重生态风生水起

随着清江库区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渐渐加剧,单靠养殖鳙鱼改善水质已难于治本。“清江是宜都、长阳两岸人民的母亲河,如果被我们养鱼污染,就是挣再多的钱,也买不回碧水长流的生态环境。”朱春燕先后拜访北京、湖北、安徽、河北等10多家科研机构,把能净化水质的几十个品种引到清江试种。当得知宜都有个小女子想搞生态养鱼,江苏蔬菜研究所70多岁的老专家无偿把自己研究培育多年的茭白种苗空运给她;河北花卉研究所的专家把稀有的睡莲种苗快递给她;美国加州大学生态学终身教授李百炼还专门来农场调研,并亲笔留言:“祝贺你们,这里是我在中国所见的最具有环保意识、企业创新精神、并付诸行动的农民企业家。”

多番试验,朱春燕不仅种活了水生植物,还把车厘子、柠檬、桑椹等陆生植物也在水里试种成功。两年过去了,她探索出了一种“立体复合水环境生物净化系统”——把传统投饵式网箱结构进行改造,形成了水上花卉、水上有机菜、水下有机鱼“三位一体”的现代新型种养模式。经过专家考察论证,“三位一体”系统改善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明显,鱼卵产在水生植物的根系上,更容易孵化成鱼。如今一个个浮岛像花园一样漂在清江库区水面上,这项成果已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并已申报专利,荣获宜都市科技推广二等奖。朱春燕的农场先后被评为“宜昌市示范家庭农场”和“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

当年从事美容行业的姐妹依然保养得白皙细嫩,朱春燕却越晒越黑,“我当农民,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虽然晒黑了,但我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不仅不后悔,更感到自豪!”朱春燕热情满满!

湖北省宜都市农业局 王血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