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农民科技培训

温室大棚水果俏

作者:未知

初春时节,辽中大地,千里冰封消融。在辽宁省黑山县半拉门镇鄢家村日光温室棚区内,潘红磊带着几个农民,肩扛铁锹、手持土篮,穿梭在大棚温室中,准备着新一年的反季节葡萄、西瓜种植。

黑山县地处辽河下游平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是个“一山一水八分田”的农业县。祖祖辈辈的黑山人,在这片黑土地上,种植高粱、玉米、大豆,而这只能让勤劳的黑山人解决温饱。

1999年,中考落榜后的潘洪磊不愿再重走父辈在土地上一成不变地种植粮食作物的路子。他权衡利弊后在自家园子里中起了葡萄苗。每天早起,潘红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葡萄,看发没发芽,长了几片叶子。夏季到来,满园葡萄苗像一群呆萌的小姑娘,绿意盎然地伸展腰肢。潘红磊奔走县城,买技术资料,在家精心管理,抹芽、摘心,施肥、浇水、绑蔓、扒老皮等等,白天在农田劳作,晚上挑灯夜读葡萄栽培的书籍,记重点、做记录,不知道什么叫疲惫。

2001年,潘红磊种植的葡萄树第一茬果实丰收了,虽然一茬只有200斤的产量,但是成功的喜悦充盈着全家。2002年,潘红磊买来苗木,在大田里种植葡萄,2年后,他在葡萄架上搭建起钢架大棚,搞起反季节葡萄生产。村民开始好奇,纷纷观望,对潘红磊在大田里生产大棚葡萄表示怀疑。直到2005年,潘红磊的两亩地葡萄,卖出了2.1万元,才彻底转变了大家对他的认识,村民们纷纷请教他,研究着怎么搞起反季节葡萄生产。寒冬腊月,东北农民在家猫冬的时候,潘红磊却在大棚里,拉排架、深施肥、侍候棚室葡萄树,累出一身汗,出了大棚就冻成冰,可他却没有丝毫怨言,手把手地教村民,带出了一群能扣棚、会栽培葡萄的能手。

随后几年,潘红磊发现,裸地西瓜上市时间集中,价格低,利润少,而旺季西瓜下市后,再无西瓜可吃。于是,他利用自家现有的大棚,尝试生产反季西瓜,早春一茬,晚秋一茬。这项创新也取得了成功,给他带来可观收入,村民纷纷效仿,都扣棚种了西瓜,全村形成了规模项目,外地商贩纷纷上门收购鄢家村的反季葡萄、西瓜。后来,他又尝试利用葡萄棚间套种西瓜、花椰菜、牛角椒的方式,并向全村推广。

在2015年,潘红磊参加黑山县农广校举办的设施农业培训班,在培训中,他学到了西瓜病害防治方法、平衡施肥技术、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等。这让他如获至宝,他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产中,认真模仿讲师的栽培方式,严格把好技术关,改良了自己的栽培方式,生产中的难题一步步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年,潘红磊大棚里生产的葡萄、西瓜个大汁甜,卖出了好价钱,葡萄每斤2.7~3.5元,西瓜每斤0.65~0.95元;5个葡萄棚生产优质无籽葡萄3.5万斤,卖出11.5万元的高收益,效益比往年高一倍;棚室西瓜,每亩平均产值2万元,纯利润3.5万元,仅这一年,潘洪磊就挣了15万元。

潘红磊今年35岁了,他经营着7个水果温室大棚,其中5个大棚栽培葡萄,2个大棚生产西瓜。栽葡萄、种西瓜,十几年来他吃到过成功的果实,遇到过赔钱的年份,受到过家人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也获得了村民的尊崇。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富裕了自己,更是带出一村的富裕。

辽宁省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松

 

农产品经纪人的职业素养

“四化”背景下陕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调研与思考

温室大棚水果俏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泰兴市:走出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创新之路

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