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汤姆斯品牌布鞋“卖一双,捐一双”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一个名叫布雷克的年轻人到阿根廷乡间旅行,看到当地孩子多半没鞋穿,心生怜悯,于是创立了汤姆斯品牌的布鞋。他规定:每卖出一双鞋子,就送一双给阿根廷乡间的孩子。
布雷克的善心感动了无数人,媒体报道后,汤姆斯品牌迅速被消费者熟知,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那之后,许多制鞋企业效仿汤姆斯品牌,施行“卖一捐一”的经营策略。
德国柏林一家小制鞋企业的老板蓝伯特因为长期经营不善,也想效仿。
蓝伯特飞到阿根廷,来到汤姆斯品牌最初捐赠的那个乡间。那里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村庄里的许多孩子还是没有鞋穿。
蓝伯特不解,找到几户人家询问。原来,汤姆斯品牌确实一直在坚持卖一双送一双,可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捐赠的范围扩大了。原本他们卖十双鞋,就有十双鞋送到这个村庄。可现在,他们卖出一百双鞋,大概只有两三双被送到这个村庄,因为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成了他们的捐赠对象。更关键的是,许多人知道会有免费的鞋送来,就再也不去鞋店买鞋了。家长们常常这样告诉孩子:多等一等,或许过几天就有免费鞋穿了。
因此,“卖一捐一”导致了另一个局面:受捐地的制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卖一捐一”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这让蓝伯特感慨万分:当企业向受捐地免费赠送一些东西的时候,有可能是赠送了一个创可贴——只是掩盖了问题,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觉得,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物资,而是缺乏能够创造财富的基础设施。所以,如果自己的企业只单纯“卖一捐一”,以后一定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于是,蓝伯特调整了“卖一捐一”的经营方法:每卖出一双鞋子,捐出一双鞋子的钱,这些钱累积到一定数量后整体捐出去。每一笔捐赠都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于盖学校,有的用于盖福利院,有的用于资助孩子上学。
每一次捐赠,蓝伯特都亲自去实施。并且,持续关注受捐后的情况,如有需要,他会再从企业的捐款中拨出钱继续援助。
这个不一样的“卖一捐一”令德国多个贫困村庄得到了帮助。赢得好口碑后,蓝伯特的企业快速发展了起来。
几年过去了,蓝伯特的企业经营得十分红火,他们捐赠的对象也逐渐多了起来。对于每一笔捐赠的去向,蓝伯特都做到心里有数,因为他一直秉持一个理念——不让捐赠成为创可贴。
责任编辑:陈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