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移动医疗下的定义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话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软件)为主。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软件来挂号、问诊、复诊、咨询、体检、买药等。这意味着,患者不一定要去实体医院,足不出户就能够看病。这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目前移动医疗的技术阶段能够完成挂号、轻问诊等医疗的周边服务,这已经给患者提供了不少便利。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患者能够越来越多地在家享受到核心的医疗服务。也许在未来的5年或者10年,一旦与APP配合使用的便携式医疗设备达到了临床诊断的要求,那么患者完全可以在家给自己做B超、血检、尿检、心电图等,再把这些检查结果通过APP传给医生,接着就只用等待医生传回的诊断和医嘱。不论身在何地,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网络,就可以随时看病。
移动医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便利,帮患者节省了在就医过程中产生于与医疗不相关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路、少花钱、少着急、少生气。
传统医疗问题1:去医院太艰难
看病难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在抱怨的问题:提前至少半个月才能挂上专家号,每次挂号恨不得前一天半夜就开始排队,去三甲医院看病1公里以外才有停车位,接下来不论是看医生、做检查还是拿药都得排长队⋯⋯看一次病几乎得用上一整天,可实际上见医生不过5分钟。如果偶尔去一次医院还好,但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去医院,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这么折腾一次,消耗着患者本来就不健旺的精力。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现在许多医院都已经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这其实就是最初级的移动医疗。现在还有专门用于挂号的APP,如“医生预约”,省去了患者跑医院挂号这一趟。接下来,一些医院可能推出自己的APP,能够把化验单远程传送给患者,让他们不必为了取化验单再来一趟医院。利用移动医疗软件,不仅让患者少跑路,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传统医疗问题2:治疗有滞后性
挂号需要时间、去医院也需要时间,可时间不等人,慢性病患者经常会遇到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之后再找医生意义就不大了。例如,在旅行途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食量和作息都与平时在家有很大的差别,自己认为可能需要调节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需要医生进行指导,这不可能等患者旅行回家再去医院挂号问医生吧?又例如,心脏病患者感到心脏不舒服,于是急忙去医院看病,可到了医院心电图又显示一切正常,总不能检查不出问题,就让患者一直住在医院不走吧?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春雨医生”等轻问诊APP能及时解答患者在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还有一些配合APP使用的便携式检查设备,能够让患者随时随地接受检查。例如,患者心脏不舒服了,可以利用便携式EEG设备给自己做一个心电图,之后再去医院让医生解读心电图,以免漏诊。
传统医疗问题3:好医院都在大城市
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发达的大城市,所以北上广看病尤其不容易,但病人并非都只集中在这几个城市。有的患者只为了让医生看看自己的化验单或者X光片,便坐着飞机或者火车来到其他城市看病。即使运气好看上了病,之后如果需要随访,患者可能还需要在居住城市和就医城市之间经常往返。如何才能让西南部的患者也轻松地看上北上广的专家呢?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虽然现在还不能够通过APP进行真正的远程诊断,但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确诊以后,能够通过APP远程与医生保持联系。相比打电话,专业的手机健康软件能够更直观和准确地传送患者信息,医生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碎片时间来进行随访。这样,一些异地就医的患者,在回到居住城市后,不用再频繁地跑到就医城市。
传统医疗问题4:无法在生活中督促患者
在慢性病的治疗中,药物等医疗手段只占一部分,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吃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还必须要严格控制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和进行适当的锻炼。许多患者常常是在刚刚复诊后还做得不错,可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医生的饮食医嘱,让血糖又再次升高。有什么能代替医生,每天对慢性病患者耳提面命吗?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大多数的慢性病管理APP都能够起到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作用,例如在患者血糖或者血压超过目标值后报警,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定时测量血糖和血压,给患者提供健康的食谱和制定锻炼计划等。这些慢病管理APP就相当于是你的家庭护士,但是更便宜和方便,毕竟真换一个大活人天天盯着会让你感到局促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