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创业家

创库咖啡的转型之路

作者:文 | 本刊记者 孔明明

赚了人气不赚钱,创库咖啡决定向投资促进型孵化器转型。

文 | 本刊记者 娄月

蔡宗池是个不折不扣的“咖啡迷”,他是车库咖啡的第一批客人之一,对全国各地的创业咖啡如数家珍。考察过北京最早一批创业咖啡后,他打算将这种模式引入武汉。2012年10月,创库咖啡开门营业,是武汉第二家创业咖啡。创库咖啡的LOGO看上去既像一台咖啡机的剖面,又像一座仓库—这寄托了蔡宗池的愿望:创库咖啡可以成为库存梦想、烘焙创意的地方。在经营的第一年里,创库咖啡有两块业务,一是联合办公、投资沙龙、联谊,二是兼营咖啡、简餐和下午茶。

然而,与早期大多数创业咖啡一样,盈利成了困扰创库咖啡的一大难题。开业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每个月都要亏几万块钱”。2013年7月,蔡宗池觉得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必须转型。慎重考虑后,蔡宗池认为做基金和孵化器管理才是创库咖啡的出路。

看似简单的调整,对蔡宗池和创库咖啡来说却是力主改革的阵痛。蔡坚持,战略调整首先要重组顶层架构,团队资源必须与孵化器的定位一致,留下来的是那些能做创业服务的、能带来基金资源的。

在漫长的内部沟通和博弈中,创库咖啡一直与服务的项目保持着贴身交流和跟踪,坚持举办各种活动和大赛。蔡宗池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校友资源的聚焦上,关注校友创业的移动互联网项目,通过创库咖啡“连接华科、服务中部”。

2014年底,随着顶层架构调整完毕,创库咖啡转身的步伐快了起来,蔡宗池对它的定位也愈加明晰:我们要做一家投资促进型的孵化器。其中一个显著进展就是创库咖啡与股权众筹平台“大家投”签署了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在武汉是独家。


创库咖啡想成为可以“库存梦想、烘焙创意”的地方,它正打算募集一支5亿元的天使基金。摄影 | 李鹏


摄影 | 李鹏


蔡宗池与“大家投”的创始人李群林虽然互加了微信好友,但两人最初并不相熟。可是蔡认准了李的务实和草根,觉得与创库咖啡的市场化气质十分相投,就坚持不懈地在微信上与李沟通。经过大半年的“勾兑”,两人达成合作,并迅速进入蜜月期。

创库咖啡和“大家投”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一家从事汽车驾驶培训的公司。从蔡宗池拿到商业计划书,到通过“大家投”的平台获得融资,这个项目只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

现在,蔡宗池经营创库咖啡的思路是通过免费的平台向股权投资业务导流,即孵化器把政府的补贴用于创业者,然后在企业的A轮阶段再提供增值服务。

蔡宗池认为,成为一家专业的孵化器,创库咖啡基金池需要达到5个亿的规模。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内部做领投基金募集,二是对外招募基金,三是与政府合作引导基金。“我们的投资额一般是300万到500万的天使基金,或是5%的领投金额。”

在投资项目上,创库咖啡的原则是放眼全国,而不局限于在孵项目。但为了方便管理和服务,创库咖啡后期还是要将投资的项目纳入孵化器的平台。蔡宗池设定的孵化周期是半年到一年,一般情况下,以拿到融资额为出孵标准。如果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就达到了50~100人,创库咖啡会将其对接至园区的加速器。

比较过一线城市的孵化器,蔡宗池认为武汉的创业氛围与北上广深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武汉要将创业氛围真正提升起来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本地的服务机构应该彼此加强沟通,对内统筹协调、共同进步,对外是一家人,有格局有胸怀,武汉的创业生态才会好起来。”

孵化器名称:创库咖啡

成立时间:2012年10月

所属类型:开放空间型

主要特点:通过免费平台向股权投资业务导流,把政府补贴用于创业者,然后在企业A轮阶段再提供增值服务盈利。

 

让美女独立起来

VC 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各行创业、创富者为春城火热众筹“传统旅游重生计”

火乐科技:做线上的万达院线

看重杨浩涌的执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