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十二五”工作成就时,报告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会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查。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及项目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针对不同的目标任务,规划纲要草案制定出165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其中,“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以及“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等工程及项目,与中国航天密切相关。(航讯)
全国人大代表、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两会”期间向记者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团队已开展太阳能电站具体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在太空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或是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进行发电的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绿色环保。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很小,而且完全不依赖地球资源。同时空间电站的发电效率远高于地面太阳能。(航讯)
嫦娥五号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月19日,从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传出消息,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月18日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28个月昼,工作正常。经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嫦娥五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探月工程三期2011年正式立项,主任务嫦娥五号以获取月球样品并返回为成功标志。自2013年转入初样研制阶段以来,研制队伍攻克众多关键技术,工程进展情况总体良好,各项研制工作稳步推进。(蔡金曼)
我国重型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透露,目前,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如果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及相关工作进展顺利,15年内有望实现首飞。这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在科研人员的蓝图中,重型运载火箭箭体直径近10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是现有火箭运载能力的5倍多,超过正在研制的美国下一代运载火箭(SLS)的运载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火星取样返回、太阳系行星探测等多种深空探测任务需求,保障我国在未来宇宙探索和更大更远空间的话语权。(杭文)
航天科工为海洋风场探测提供“精准刻度尺”
近期,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成功国内首套星载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真空定标装置。该装置具有全自动、高精度的特点,在定标精度、技术指标等方面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传统的微波辐射计,可以测量海面风速,但是不能准确确定风向。而随着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实现对风速、风向的测量,同时还可以获得大气云水含量、水汽含量和海表温度等参数,这是以往的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在测量海面风场时所不具备的特性。而此定标装置将保证全极化辐射计测量结果准确有效,为其探测提供可靠的溯源手段和技术保障,实现与国际溯源链进行量值溯源。(航讯)
高分卫星紧急监测台湾地震灾害
2月6日凌晨台湾南部地区发生6.7级地震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卫星进行应急观测,并将数据及时提供给中国地震局等部门。
获悉震情后,该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编制应急观测计划,紧急调度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资源一号02C卫星开展4次应急观测。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对相关区域进行密切关注,及时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服务。(航讯)
长五火箭合练任务顺利完成
春节前夕,长征五号火箭合练任务在海南文昌顺利完成,长征五号火箭整体技术状态得到最终确定,首飞征程正式进入倒计时。
这次合练被称为“我国航天史上流程最复杂、组织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实战结合最紧密”的火箭合练。从去年9月20日载有合练产品的专用运输船于天津港启航算起,整个合练过程历时130余天。据悉,此次合练初步验证了全新火箭、全新发射场、全新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的接口协调;验证了吊装起竖、测试、转运等流程,为首飞箭的发射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杭文)
国内最小控制力矩陀螺研制成功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成功研制出0.1牛米秒微型控制力矩陀螺(CMG)。这是国内目前角动量最小的CMG产品。该产品本体质量仅有690克,最大输出力矩0.1牛米。其 研制成功将使我国具备微纳卫星高敏捷姿态机动能力,可以完成宽范围立体对地观测和卫星在轨重构等任务。(航讯)
天宫二号将挑战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纪录
据有关方面消息,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将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第四季度将择机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其中,神舟十一号飞船将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预计太空驻留30天。此前,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最长时间是神舟十号任务创造的15天。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为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需要组织实施4次发射飞行任务。(杭文)
航天科技集团与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3日,浙江省政府与央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浙江省将合作开展商业遥感卫星、智慧浙江、无人机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共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创新、人才和产业优势,围绕浙江省与航天科技集团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寻求双方在卫星应用、特种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产品、空间生物以及海洋经济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务实合作,共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议约定,要发挥航天科技集团在卫星应用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优势,以“智慧园区、智慧小镇、智慧海洋渔业”建设为重点,加大省企合作力度,共同推进“智慧浙江”建设。双方将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共建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平台,推动航天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提升浙江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航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