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音乐周刊

DJ韩力


本期版主 韩力  本刊记者 李楠 版面设计 孙玉倩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韩力,那就是——温暖,这是韩力听到最多的听众给她的界定,这也和12年前她初出茅庐时给自己声音的定位不谋而合。近日,温暖的韩力带着她的新书《我等的人 在多远的未来》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本首印25000册便一次卖光的暖冬之作,无疑让她成为并不景气的图书市场的一匹黑马。

不同于很多点到为止、虚无缥缈的散文,韩力在书中向我们呈现的是关于她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并非心灵鸡汤、并非励志的成功学,而是韩力从毕业到现在实实在在的成长历程。

约韩力采访,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她一直很忙。近日好不容易抓到百忙中挪出空的她聊聊书了,不过采访前夕笔者却没看到书,因为这本正在预售的书实在紧俏,千呼万唤也等不来。无奈,没有书,笔者也只能带着韩力“名牌栏目主持人”“忧伤夜晚的甜美主播”“感性又知性”的标签来赴约了。“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有很多感恩的情怀。我一路走来,没有辜负很多机会,没有辜负那些看好我的人。我应该是很用心用力地做了一切我能做的事情。”——韩力

坦率 真诚 尽情尽性

见到韩力,她先从门边探个头,送给我个俏皮的笑脸,随后脚步匆匆地把我领进一间小录音室。坐定,仍觉得有点“赶”:“你听过我的节目么?”明快的声音中略有一点喑哑。一副女强人的架势好么?这与她头戴灰色毛线帽、衣服上站着一只米老鼠的形象实在有些颠覆。

音乐周刊:很抱歉没有看到你的书就要跟你聊聊它了。不过也不能全怪我,听说很多你的粉丝在网上等预售的书已经等很久了。

韩力:听众多就很任性嘛~有很多人不愿意买预售的书,就是因为交了钱还要等,凭什么呢?我能想到我会有很多听众,但没有想到前期会发力这么猛。

音乐周刊:听说你的书首发就3万,这是什么概念?

韩力:预售是这几年图书促销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前期的预售让各地的经销商了解作者和人气,并视情况订货。我和中信签的首发量是3万,这3万的概念是:可能我第一次印3000,如果有人买我就再印,再有人买我再印3000。但这本书实际情况是:首印两万五,一次性卖光。

音乐周刊:发力简直太猛了。中信和你签首发的时候会不会担心卖不掉?

韩力:我们在首发3万这件事上一直在争执,他们认为3万太多,我就坚持一定要3万。我希望出版社承担一些风险,这样会与我更好地合作做这本书。

音乐周刊:出这本书对你来说应该是意义非凡的一件事。

韩力:从签合同、写作到排版,然后到印刷厂,最后到我手中,我很高兴我做了很多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事情。这本书就像我跟职场的一个婚礼,被邀请参加的亲朋好友都是我娘家人,包括我的听众和每一个看我书的人。

音乐周刊:怎么会动意出书?是不是受到同行出书的影响?

韩力:出书是我一直埋在心中的火苗,只不过一直没有到燃点。这本书之所以能诞生要感谢我的领导。领导跟我说:其实你出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更多是为了给喜欢你的听众和朋友们一个交代,一个12年广播生涯的交代。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就出发了。

音乐周刊:你是自己找出版社开始谈的么?

韩力:我在网上发了一个“我想出书”的微博,希望有意愿的出版社跟我聊。没想到,一时间我收到了十余家出版社的私信。我就私心想着如果有一家出版社能第一时间在我朋友中找到我手机号并与我联系,我就和他谈。

音乐周刊:你选择出版社的方式好感性啊,可不可以比较理性地选择?

韩力: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出版社是有诚意的。当然,我也会考虑首发、版税、方案设计及后续宣传。我做完这本书可以做图书经纪了,因为我是亲力亲为了每一个细节,这个过程就像家居装修一样。我相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音乐周刊:书名为什么叫《我等的人 在多远的未来》?

韩力:这名字是我今年4月在写书的过程中突然想到的。那天我正边写边听歌,播放器播完孙燕姿的新专辑《尚好的青春》后开始循环播放她的其他歌曲,包括那首在点歌节目中被播频率非常高的《遇见》。这首2003年问世的歌经久不衰地被点播,其实我已经不可能在家里专门听它了,而且按理说我在听它的时候已经麻木了。可就在那天,那个雾霾天,我刚好在写一篇和情感有关的文章,突然间“听见冬天的离开……”那一刻,我竟然有了第一次听它的感觉,直到出现那句“我等的人 在多远的未来”……当时我第一反应:天啊,这不就是我书的名字么?

音乐周刊:很多作者都是在整本书写完之后再绞尽脑汁想名字,很少有像你这样不期而遇一个最合适自己的名字。

韩力:我是一个广播主持人,我知道很多同行会带着听众和主持人的感觉去取名字,都有很强的职业感在里面。其实,出版社有时是会避讳这一点的,它希望书不仅仅吸引听众,还能引发社会更多人的共鸣。

独特 自在 随心随意

只在网络上看到过韩力新书的封面,我听她越聊越起劲,心里暗自着急:哎呀你就不能马上、立刻、麻利儿地送我一本吗?终于,韩力好像想起什么,嘴里叨咕着:啊~我这里正好有一本,拿来给你看看!正要高兴,她又补了一句:这本不能送你哦,这是我唯有的一本了!

拿到手的书是厚厚的小开本,没有书签没有腰封,书名是烫金的,封面照片与网上看到的颜色一模一样。翻开看,纸张摩挲起来很有质感,颜色不是明晃晃的白。内页是图文并茂的,满满的文字加上设计感十足的图片。每一章后固定的小板块“朋友圈曝光”记录了韩力手机上的只言片语,家人、朋友的书信和韩力的笔迹也跃然纸上,像一个个令人想要马上吞掉的豆腐块。我想:这样一本书也算是把文艺小清新做到极致了吧。

韩力开始翻看书,谈设计时像小孩子一样愉悦,她兴致勃勃地带我看她手机拍的游走世界各地的照片,照片中没什么大片,甚至有她部分也少,大多是诸如香港咖啡店的小点心,大阪的螃蟹,夏天自制的薄荷叶柠檬水,放在沙滩上的鞋子……音乐周刊:匆匆翻过,感觉你在页面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韩力:我这里很多细微的设计可能别人都感觉不到。比如在自序上面的这张照片是我在上海最高处用手机拍的,而这本书尾声的图片是我在北京看到的高处。这寓意是:我,一直在夜空里。

音乐周刊:我觉得这个设计特别棒。那么众多设计元素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韩力:这本书迄今为止让我最最满意、让我觉得是神来之笔的就是封面,包括封面照和名字。我听到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很赞我的封面,很多人会说:你的封面照是十分的。

音乐周刊:封面给我的感觉是暖暖的,希望满满的。你拿着气球的样子像是一个守望幸福的小女生。

韩力:气球带有一种童真、希望和等待的感觉。我在国外看到过一个香水广告,里面一个女孩拿着气球的背影,很有意境。

  音乐周刊:封面设计的最初版本就是现在这样么?

韩力:我最初希望封面的感觉像那种伦敦雾蒙蒙中一个红色的邮筒,就是“在城市里穿梭”的感觉。于是我第一版的设计是在电台门口,我穿着红色的衣服站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宽阔的马路路口,像一个等待的焦点,背后都是雾蒙蒙的。

音乐周刊:这个创意不错啊。

  韩力:不过在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北京的路太宽,北京的楼特点并不足。第一版pass掉后,正好我有个去西班牙的公差,不过拍后回来发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由于西班牙的阳光太足,我没有办法不戴墨镜。

音乐周刊:看来封面的诞生还是很费了一番波折的。那我们看到的最终书的封面又是在哪儿拍的呢?

韩力:十一放假的一天,我去朋友家吃饭,朋友家在最顶层26层,有个露台。这个朋友我2003年认识,他们家我也去过无数次了,但极少上露台。那天也巧,朋友非拉我上露台,一上去我就呆住了,心想:这露天的景致怎么会这么好呢?!当时我就约了摄影师,想重新拍封面照。拍照那天摄影师一共给我照了1000张照片,我一张张地挑,挑出了现在书的封面。

音乐周刊:又是像书名一样不期而遇。另外,翻看书的时候我发现你在书的前面专门预留了签名页,右下角还印着“年月日”,这也是你的设计么?

韩力:我希望这个书的一切都是完整的,所以我想要一个签名页。你知道这个签名页设计师设计了5版我都不满意,其实我就想要一个桃心和一个“To”就够了!但设计师很固执,认为空着就好,因为他觉得不是所有的读者和听众都要我的签名。最后我退一步,要求上面一定要加”年月日”三个字,否则谁能知道这页是干嘛的?我必须加,一定要加。

音乐周刊:我看过的书没有人这样做,挺与众不同的。

韩力:对,这样才有设计感。

 

白红标 歌手当演员,靠的是拼命

《只有活在梦里》- 张峡浩

曾轶可《星星月亮》 温暖地照亮彼此

《微爱之渐入佳境》

吴君如 人鱼“猛男”

《智取威虎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