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赴港留学之后又在港生活8年的“过来人”,我来分析一下香港读书的优劣势,希望可以为有意来港读书的你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野。
赴香港读书有哪些途径?
香港的迷人之处在于与深圳相隔一条罗湖桥的距离,却呈现另一种风貌:信息开放,吸收各方长处之余,又能国际与传统并存,融会贯通,收放自如。这也是许多人喜欢来香港读书的原因。
近年来内地学生赴港求学成潮流,每到高考季节,就会听到一些省市的高考状元放弃北大、清华,选择港大、中大的新闻。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下,赴港留学的内地生人数激增。
相信有不少考生跃跃欲试想要报名,你知道来香港读书有哪些途径吗?
现在内地学生主要可通过报考香港高校本科课程及申请硕士及博士课程的方法来港就读。先说读本科。作为应届的高考毕业生,可通过申请香港高校的学士学位、副学士、自资学士学位和自资副学士的方法来港就读。较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就读学士学位,即读大学本科,目前香港8所高校都会通过此方法吸纳全国各地的状元、尖子生,甚至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以补贴在香港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从去年起,香港高校本科课程已改为四年制授课,与内地模式一样,来港读本科的同学不需修读一年预科衔接课程了。
另外,香港各大院校还会提供自负盈亏的副学士/高级文凭/学士学位,相当于内地的二本或专科文凭,内地高考成绩一般的同学,也可通过此途径来港读书,可直接向各学校申请。毕业后如想留港就业,就要在完成课程后,再念在港通过评审的学士学位。
除了本科学位之外,香港各高校提供的研究生课程,也颇受内地学生追捧。有别于内地,香港的研究生课程分为两种,一是授课式硕士,一是研究型硕士。授课型硕士修读一年时间,以上课为主,课程编排着重实践,有些学科会安排校内工作坊、公司实习、海外考察等环节,意在为职场培养专业型人才。较受内地学子欢迎的授课型硕士如法律硕士、金融硕士、国际新闻硕士课程等等。授课式硕士多为自费,一年学费约10万港元。
研究型硕士修读两年时间,以学术研究为主,修课为辅,修读的目的是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或申请博士学位铺路,需完成一篇研究论文才能毕业。研究型硕士有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每月约1.3万港元,足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在香港读书有什么优势?
先来说一下笔者的背景。笔者是2007年本科毕业后来港,修读一年的国际新闻硕士课程,毕业后留港工作至今。对笔者来说,选择来香港读书,省时间是最大的优势和吸引力。相对于内地2—3年的研究生学习,香港的研究生课程只需要一年,当内地的小伙伴还在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奔波、在图书馆苦心熬论文的时候,笔者已经毕业了。当然,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也过得相当紧凑充实,与香港的快节奏接轨,一天当做两天用,用一年时间浓缩了两年甚至三年学习与实践的精华。
现回想起来,我认为香港的研究生课程给我最大的心得,不仅是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汲取各方所长,老师们也会利用人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各国优秀的学者,熟悉即将要投入的工作环境。
以笔者就读的专业为例,短短一年时间,除了每日安排得满满的课表,学校还提供了国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邀请世界各地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记者跟学生交流、定期邀请本地的传媒名人来校演讲、带我们参观国际知名财经通讯社、前往布拉格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考察、并且在临近毕业前为同学们安排当地媒体的实习环节……这些实战型的经验不是书本所能提供的,而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香港、留港工作生活的学生来说,难能可贵。
毕业后可以留在香港工作吗?
自1999年起,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推出招收内地本科生试验计划,每年提供150个名额,从此开启“港漂”之门。至2008年,特区政府推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允许在港内地毕业生可无条件留港一年,即毕业后,无论是否找到工作,都可以无条件获得一年的逗留签证,毕业生们就可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寻找心仪工作。这一措施,旨在吸引优秀的外来人才,增加香港竞争力,同时也令毕业留港工作的内地生人数急升。
笔者身边有不少来港读书的同学,都希望毕业后可在这座城市一展所长,积攒海外工作经验。老实讲,香港的失业率多年维持在3%左右,想要找到一份工作不难,但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还是颇有难度的。
与内地火箭式经济增长速度不同,香港经济增长平稳,各行业发展已趋成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亦是如此。2008年职场新人的工资约8000-12000港元,这个数字到今天依然没有变化。
也许你会觉得,10000元薪水不算少啊,但简单算一下生活开支,租房5000元,交通600元,三餐2800元,应酬500元,一下就捉襟见肘了。作为过来人,笔者提醒一下大家,在香港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风光,特别是初出茅庐阶段,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沉淀的;另一方面,要想快速在工作上有所突破,融入本地人圈子、练好广东话亦是关键。
在香港工作竞争力如何?
2008年至今,有近两万“港漂”仍在香港工作或求职,活跃在各行各业。与香港年轻人相比,港漂们学历高,能吃苦,不计较,颇受雇主青睐,特别是一些驻港的大型国企、与内地生意往来频繁的本地公司,以及跨国外企都喜欢招收有内地背景又接受过香港教育的年轻人。
“港漂”留港工作,有助改善香港人口结构,本是一件好事,但近年香港部分院校忽视承受能力,以自负盈亏的自资课程大规模招生,前文也提过近几年来港读书的内地人爆升,使越来越多人通过读书的方式涌到香港,素质不一,早期来港内地生多属尖子,颇受尊重,但现在港人视内地生为精英的感觉渐淡。
特别是近年部分港人与内地人的矛盾激化,校园也不太平。早前曾有网民在报章刊登“反滥收内地生”广告,也有学校疑因课程安排为普通话授课引发内地生与香港学生“课堂骂战”,还有内地女孩参选港大学生会却因为她的身份等问题受到质疑。有本地大学生透露,不少港生对“港漂”抱敌意,认为他们抢占本地生资源。
有教授表示,香港学生的抗议和攻击,多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因为香港年轻人有种骄傲情绪,所以面对同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内地同学,会产生警惕和排斥心理。
但需要承认的是,近年来,赴香港购物的内地游客太多,抬高物价,令生活成本增加,也因为个别游客的不雅行为,令本地人产生排斥心理。香港人本土意识抬头,这些负面情绪也难免波及到来港留学的内地生身上。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就笔者所认识的香港人来说,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大家都是颇友好的。